学科分类
/ 16
31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呼吸衰竭患者根据病情需要平均分为NPPV治疗组(无创正压机械通气)与IPPV治疗组(有创正压机械通气)。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不同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后,NPPV治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IPPV治疗组的65.0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PPV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与对照组的10.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辅助性治疗,效果较佳,值得广泛应用;急诊医务人员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状态选择合理、有效的机械通气方法,以此保障治疗质量。

  • 标签: 机械通气 急诊 呼吸衰竭 辅助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呼吸机的应用在临床日趋广泛,为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气道损伤。预防肝炎感染,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原发病的治愈率。我科自2009年5月~~2011年8月行呼吸机的87例危重患者进行目标性检测,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及护理对策,有效降低了呼吸机相关性肺(VAP)的

  • 标签: 机械通气 相关性肺炎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综述了2012年—2016年PICC置管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和治疗护理进展。对PICC后机械性静脉炎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包括穿刺静脉和部位的选择、导管的选择和固定、药物干预和护理干预等多项中西医研究的成果,为更好地应用PICC提供参考。

  • 标签: PICC 机械性静脉炎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CCU机械辅助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收住CCU的72例机械通气患者采取管道护理、气囊管理、气道湿化、密闭式吸痰、口腔护理、体位、每日唤醒计划和严格洗手等集束化护理措施。结果采取集束化护理后,患者VAP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集束化护理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了基础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是重症监护病房的一种护理模式,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机械通气 VAP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小儿肺炎临床治疗中,采用机械振动排痰予以辅助治疗,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小儿肺炎疾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各40例,两组病人均给予相同的抗感染药物治疗方式,对比组病人辅助人工叩击法排痰治疗,研究组病人辅助机械振动排痰治疗,对比两组病人疗效。结果研究组病人辅助机械振动排痰治疗后,其肺部啰音消失用时为(3.2±0.9)天,病人住院用时为(5.3±0.6)天;对比组病人辅助人工叩击法排痰治疗后,其肺部啰音消失用时为(6.9±1.7)天,病人住院用时为(8.5±1.3)天。研究组病人在以上方面情况都要好于对比组病人,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临床治疗中,采用机械振动排痰予以辅助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显著的改善病人病症,极大的缩短病人肺部啰音恢复及住院所需用时。

  • 标签: 机械振动排痰 辅助治疗 小儿肺炎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机械通气是ICU治疗危重患者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患者在应用机械通气初期,均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躁动。观察咪唑安定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为危重患者镇静用药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011年2月~2012年1月实施机械通气的患者35例,给予咪唑安定持续静脉泵入。负荷量0.03~0.3mg/kg,维持量0.04~0.2mg/(kg?h),使镇静评分(Ramsay评分)为3~5级。观察用药后中枢神经、呼吸、循环系统的病情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在给予负荷量后均达到镇静状态,维持量期间呼吸及循环均保持稳定。结论咪唑安定可有效地应用于患者机械通气的镇静,明显改善气道阻力及氧合,减少人机对抗,降低呼吸肌做功,并对循环影响小。

  • 标签: 机械通气 咪唑安定 镇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9月62例小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给予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各31例,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显著,可加快症状缓解,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机械振动排痰 小儿肺炎 辅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鼻塞持续气道道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机械通气撤机后的作用。方法将46例需机械通气的新生儿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应用常规呼吸机同步间歇正压通气(SIMV)治疗,病情改善后,使用NCPAP机过渡治疗至正常自主呼吸。对照组22例,应用常规呼吸机SIMV治疗至病情好转直接撤机,由头罩或面罩吸氧过渡至正常自主呼吸。比较两组的撤机前后血气分析、撤机成功率及总用氧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病例在治疗前的临床基础条件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在血气分析、撤机成功率、总用氧时间、呼吸暂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NCPAP过渡通气治疗对比头罩面罩吸氧可提高新生儿机械通气撤机成功率,减少总用氧时间。

  • 标签: NCPAP 机械通气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机械通气患者行镇痛联合镇静治疗,配合相关护理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人的疼痛及躯体不适感,减少不良刺激及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保证治疗有效进行。方法收集93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65例患者采用镇静和镇痛治疗,对照组28例的患者未采用镇静和镇痛治疗,对其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65例患者中54例顺利脱机拔管,44例无明显疼痛不适及不良恶性记忆,自动出院7例,发生肺部感染3例,死亡4例。28例患者中11例顺利脱机拔管,5例无明显疼痛不适及不良恶性记忆,自动出院9例,发生肺部感染15例,死亡8例。结论采用镇痛联合镇静治疗可以显著缩短患者在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提高诊疗水平,剂量比单用减少75%以上;对患者实施全面的有针对性的监护,妥善处理复发性躁动不安的患者,避免患者由于各种反应减弱发生意外,提高监护质量水平。

  • 标签: 机械通气 镇痛镇静治疗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机械性眼外伤并眼内异物的相关资料,并对此类疾病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案。方法从2012年8月到2014年1月,选取我院的56例机械性眼外伤并眼内异物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致伤原因、是否伤后24h内处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与术后相比,大多数患者获得了有用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机械性眼外伤并眼内异物是严重的致盲原因,致伤原因、是否伤后24h内急诊处理是住院治疗的机械性眼外伤视力预后主要影响因素。

  • 标签: 机械性眼外伤 眼内异物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在机械通气患儿镇静镇痛评价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8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42例机械通气患儿,麻醉维持镇静深度为镇静-躁动评分(SAS)~4分或Ramsay评分2~3分,记录SAS评分、Ramsay评分和BIS数值,机械通气时间>6h,分析BIS与SAS、Ramsay评分的相关性。结果42例机械通气患儿麻醉镇静过程中,SAS1~5级评分与BIS值呈正相关,镇静程度SAS1~5级时与BIS值均数对比差异显著(P<0.05);Ramsay评分1~6级与BIS值呈负相关,镇静程度Ramsay评分2~3分时与BIS值均数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其他Ramsay评分与BIS值均数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根据BIS监测结果可有效评价机械通气患儿镇静镇痛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BIS监测 机械通气 镇静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2016年12月经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转运系统行机械通气的268例患儿在转运前、转运中及转运后的护理经验和体会。方法在转运前运用STABLE模式处理评估患儿、转运中对病情细致观察及有效护理、转运后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对接护理,观察和了解转运患儿一次转运成功率,二次转运成功率,转运途中死亡率和入院后2小时内的死亡率。结果机械通气转运患儿共268例,245例患儿一次转运成功,其余23例患儿中11例经稳定病情后二次转运顺利转至NICU;在转运途中无1例死亡,在转至NICU后病情恶化并于2小时内死亡患儿共6例,一次成功转运率达91.4%。结论经过转运前、转运中、转运后规范护理为危重新生儿救护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和降低危重新生儿病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机械通气 新生儿 转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胸外科ICU重症患械通气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胸外科ICU重症患者96例,随机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机械通气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和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7.3%低于对照组52.9%。结论机械通气护理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提升护理水平。

  • 标签: 机械通气 心胸外科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受教育程度机械通气患者在ICU中接受重症监护时的自身体验情况,为护理质量的改进提供依据。方法将综合ICU中使用机械通气的清醒患者,按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大学及以上分为4组,按《重症监护量表》进行重症监护体验资料的收集,用SPSS17.0进行结果分析。结果不同组在重症监护体验的“环境感受”维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该维度的部分条目,高中及以上患者的不良感受明显高于其他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受教育程度的患者对ICU内环境的感受有较大差异,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患者出现的不良感受更明显,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差。

  • 标签: 教育 机械通气 重症监护 体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气道不同湿化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4例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氧气驱动雾化罐进行湿化,实验组采取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比较两种方法湿化效果、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患者湿化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湿化后并发症气道黏膜损伤、刺激性咳嗽、出现痰栓、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对照组与实验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微量注射泵气道湿化效果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气道湿化 方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PICC置管术后发生静脉炎的肿瘤患者,使用水胶体敷料(康惠尔透明贴)和冷热湿敷交替,每次20~30分钟,每日4~8次。结果30例患者静脉炎均痊愈,无一例因静脉炎拔管,均顺利完成治疗。结论对PICC置管术后的患者,及时使用水胶体敷料,同时密切观察静脉炎的表现,早发现早采取有效措施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PICC置管术后 机械性静脉炎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