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多益
(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南海口570000)
【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呼吸衰竭患者根据病情需要平均分为NPPV治疗组(无创正压机械通气)与IPPV治疗组(有创正压机械通气)。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不同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后,NPPV治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IPPV治疗组的65.0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PPV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与对照组的10.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辅助性治疗,效果较佳,值得广泛应用;急诊医务人员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状态选择合理、有效的机械通气方法,以此保障治疗质量。
【关键词】机械通气急诊呼吸衰竭辅助治疗
【中图分类号】R44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2-0233-02
呼吸衰竭是急诊科常见疾病之一,是指因各类因素所致的换气功能及肺通气严重障碍,影响正常的气体交换,出现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继而造成一系列的代谢及生理功能紊乱性的临床综合征。呼吸衰竭患者在机械通气的辅助治疗下,可以避免机体缺氧,维持气道畅通,避免机体缺氧,为基础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支持与保障。机械通气分为有创正压机械通气(IPPV)及无创正压通气(NPPV),两种方法各具优势。为此,本文对120例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根据病症分别应用有IPPV及NPPV辅助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急诊科治的呼吸衰竭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呼吸窘迫、呼吸伴有胸腹矛盾、呼吸辅助肌伴有收缩运动等症状表现,且通过辅助检查均确诊为急性呼吸衰竭;静息状态下血氧饱和度低于90%,二氧化碳分压高于45mmHg,动有氧分压低于60mmHg。根据120例患者的病情需要将其平均分为NPPV治疗组与IPPV治疗组,每组各60例。NPPV治疗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36-72岁,平均年龄63.3±3.7岁;出现呼吸衰竭的时间在15min-24h,平均时间为6.3±1.4g。IPPV治疗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37-71岁,平均年龄62.5±3.5岁;出现呼吸衰竭的时间在15min-24h,平均时间为6.2±1.2g。在性别、年龄、出现呼吸衰竭的时间等一般情况对比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两组均于急诊急救30min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在此基础上对原发疾病给予积极干预,如抗心律失常、强心利尿、纠正酸碱紊乱等,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应用抗心律失常、降压、平喘、解痉挛等支持治疗。针对中毒患者可应用解毒药物,洗胃导泻方法促使毒素有效排泄。此外,应严密观察患者的体征及各项生命指标情况。两组不同方法机械通气的方法如下,NPPV治疗组:用鼻或面罩上机,选择T或S模式,吸气斜率在0.1s。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逐渐降低FiO2、EPAP及IPAP条件,持续应用或间断应用至脱机。IPPV治疗组:选择SIMV加PSV或IPAD加assist初模式,FiO240-100%,RR14-22次/min,VT6-8ml/kg,PEEP从0调节到3-20cmH2O。同时,应按照患者病情状态进行呼吸机功能与模式设置,若伴有丙泊芬、咪达唑抗之,或出现人机对抗时,呼衰纠正给予脱机。IPPV治疗组患者均经口气管插管治疗,若操作未成功,适情况可给予气管切开术。
1.3观察方法
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显效:肺杂音与临床症状均有显著改善,生活能力恢复明显;治疗有效:肺部杂音与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生活能力可见加强;治疗无效:以上指标均未达到,肺杂音与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有加重趋势,生活能力无提高或降低。总有效率=治疗显效率+治疗有效率。
1.4数据统计学
通过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与统计,计量资料以率(%)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NPPV治疗组与IPPV治疗组疗效对比
经不同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后,NPPV治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IPPV治疗组的65.0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NPPV治疗组与IPPV治疗组疗效对比(n/%)
组别例数治疗显效治疗有效治疗无效总有效率(%)
NPPV组6021(35.00)31(51.67)8(13.33)86.67※
IPPV组6010(16.67)29(48.33)21(35.00)65.00
注:与IPPV治疗组相比,※P<0.05
2.2NPPV治疗组与IPPV治疗组并发症对比
NPPV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与对照组的10.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NPPV治疗组与IPPV治疗组并发症对比(n/%)
组别例数呼吸道阻塞肺不张肺炎并发症发生率(%)
NPPV组601(16.67)2(3.33)2(3.33)8.33※
IPPV组602(16.67)1(16.67)3(5.00)10.00
注:与IPPV治疗组相比,※P>0.05
3讨论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经不同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后,NPPV治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IPPV治疗组的65.0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可见,NPPV辅助治疗可以有效保证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提升预后质量,且对于病情过重无法立即缓解者也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机体氧储血量,方便建立人工气道,改善缺氧症状。NPPV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与对照组的10.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均较轻微,且对比无明显差异。值得注意的是,针对易出现误吸者,以及对于外周驱动力降低、严重意识障碍、气道保护功能差的呼吸衰竭重症患者,应对其病情给予综合判断,及时采取IPPV治疗。
综上所述,急诊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辅助性治疗,效果较佳,值得广泛应用。同时,急诊医务人员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状态选择合理、有效的机械通气方法,以此保障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兰亚明.机械通气对老年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13(10):1522.
[2]杨飞云,孔令宇.早期机械通气救治急性中毒导致呼吸衰竭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12,6(12):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