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分析韶关地区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及其与型别、HBV血清标志物和HBVDNA定量值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反向点杂交技术相结合的基因及基因突变检测技术检测3种HBV基因型,ELISA法检测血清HBV标志物(两对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血清HBVDNA定量值,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韶关地区206例乙肝患者HBV基因型分布C型为主69.42%(143/206)、B型11.17%(23/206)、D型7.28%(15/206)、B+C混合型5.83%(12/206)、C+D混合型5.34%(11/206)、B+D混合型0.97%(2/206)。基因型男、女性别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C与其它各基因型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基因型阳性组血清平均HBVDNA定量值大于1×106(copy/ml),各基因型阳性组与基因型阴性组血清平均HBVDNA定量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韶关地区乙肝患者HBV基因型分布以C型为主。基因型阳性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C、B、D、混合型(B+C型、C+D型、B+D型)。HBV基因型检出率与性别关系不明显,与HBV血清标志物和HBVDNA定量值有一定关系。
简介:摘要目的心力衰竭是许多心血管患者自然发展的终末阶段,心肌受损后心肌组织中多条信号调节途径被激活,导致心肌重构,Rho激酶通过多种血管活性物质相互作用,直接参与心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法舒地尔是最早发现的小分子Rho激酶抑制剂,可拮抗多种物质诱导的血管收缩,有效扩张血管,改善心衰,纠正心律失常。本研究旨在探讨Rho激酶抑制剂对老年心衰患者心室重塑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观察200例老年心衰患者,年龄60~80岁,入选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心衰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法舒地尔静脉点滴,每次60mg,每日1次,应用疗程为10天。在3个月后检测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LVPWT)。治疗前后测定血NT-proBNP。结果治疗后3个月时治疗组较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室比(59.83±12.75)mm,P<0.05;(10.76±1.23)mm比(12.55±1.87)mm,P<0.05;(10.01±1.22)mm比(12.33±1.64)mm,P<0.05;(996.78±234.68)比1998.92±314.25,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升高,(52.68±10.12)%比(45.36±11.64)%,P<0.05。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所带来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这次研究选取我院在2008年2月到2011年2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随即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观察组中,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来治疗急性心梗患者;在对照组中,采用常规性治疗。并将观察组和对照组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结果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具有本质上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溶栓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所带的临床治疗效果,一方面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血管再通率,另一方面还可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研究分析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症状的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07年至2011年四年间患有心肌梗死症状的患者68例,68例患者均符合心肌梗死症状的相关标准。其中男47例,女21例,年龄在30岁-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45岁,将68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11的分配方式,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每组患者3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联合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7天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实验结果分析,并观察溶栓后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情况。结果对照组显效5人,有效20人,有效无效9人,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52%。治疗组患者显效11人,有效21人,无效2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1%,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6h内血管再通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共同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以有效地提高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变化情况。方法选取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45名(GDM组),健康孕妇120例作为对照(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HbA1c有良好的相关性。2.两组间FT4、TSH水平在不同孕期均无明显差异。3.GDM组甲功异常患病率为6.3%,对照组为4.2%。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结论尚无明确证据证明妊娠期异常糖代谢会影响甲状腺功能,建议在产检时同时筛查GDM与妊娠甲状腺疾病,便于早期干预,减少不良结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病内科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发生情况。方法接收在我院内科的老年病疑似糖代谢异常的病人一共有136例,对136例患者的相关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将疑似糖代谢异常的病人采取空腹血糖监测以及葡萄糖耐量的检测。结果在本文136例病人当中,发生糖代谢异常情况的一共有70例,占总体的51.4%,同时确定为糖尿病的患者一共有24例,在本次研究当中一共有94例病人发生糖代谢异常情况,同时从两种检测方法可以发现,空腹血糖检测确诊一共有56例,确诊率为50%,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一共有70例,确诊率为62.5%,葡萄糖耐量的测试方法准确率显著优于空腹血糖检测(P<0.05)。结论老年病内科病人当中一般存在着糖代谢异常的情况,对病人采取葡萄糖耐量能够获得良好的准确率,能够在临床血糖检测当中得以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健康男性志愿者口服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阿卡波糖片后血葡萄糖(GLU)变化及急性毒副作用。方法对4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单独服用蔗糖及蔗糖、阿卡波糖同时服用后,0、0.25、0.5、0.75、1、1.5、2、2.5、3、3.5、4h的血糖连续监测,并检测服用阿卡波糖前后血生化指标葡萄糖(GLU)、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Urea)、肌酐(Cr);血液分析指标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的改变。结果蔗糖单独服用,血糖平均最低浓度(Cmin)为4.26±0.67mmol/L,血糖平均最高浓度(Cmax)为8.04±1.06mmol/L,4h血糖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4))为21.73±2.48mmol/L/h。蔗糖、阿卡波糖同时服用,血糖Cmin为4.7±0.32mmol/L,血糖Cmax为5.88±0.77mmol/L,AUC(0-4)为20.14±1.53mmol/L/h,血糖浓度明显降低,在0.25、0.5、0.75、1、2.5、3、3.5h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在4h有显著性差异(p<0.05)。蔗糖单独服用,血糖漂移(GE)为4.44±1.28mmol/L,血糖坪浓度(Css)为5.43±0.62mmol/L。蔗糖、阿卡波糖同时服用GE为1.55±0.78mmol/L,Css为5.14±0.38mmol/L,两者均降低,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除67.5%的受试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或腹胀外,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卡波糖有明显的降糖作用,能够有效地控制餐后血糖,并且改善餐后血糖波动,平稳血糖,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硫糖铝、法莫替丁联合应用于急性胃炎患者治疗活动中的疗效以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急性胃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给予硫糖铝+法莫替丁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而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法莫替丁药物治疗方案进行治疗,以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以及各项指标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给予不同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7%,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0.0%,并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情况,由此可以看出,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研究结果得知,观察组患者在硫糖铝+法莫替丁治疗方案背景下,其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并且观察组患者的临各项指标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情况,由此可见,硫糖铝+法莫替丁治疗方案值得在相关临床活动中应用与推广,从而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