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了解某妇幼保健院婴幼儿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该院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2岁患儿临床送检标本分离的病原菌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病原菌582株,标本来源以呼吸道为主,占92.78%(540株);菌种分布以克雷伯菌属(163株)、大肠埃希菌(160株)、肺炎链球菌(138株)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3株)为主。共检出4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雷伯菌属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达70%,对第一~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40%,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2%;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达80%,对红霉素耐药率达100%,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同时耐药情况严重,占90%以上,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和第一~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低,在11%左右,对青霉素耐药率已达70%,对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耐药率增高至40%。结论此次调查有助于了解婴幼儿常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对院内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与院内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送检患者标本3424例进行微生物学病原菌鉴定及药物敏感实验,对病原菌种类分布及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3424例标本中共计检出1309株病原菌,以格兰阴性菌居多(71.2%),其次为格兰阳性菌(20.7%),其他为真菌(8.1%);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类、头孢曲松类、阿莫西林类100%耐药,对万古霉素敏感;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耐药率<5.0%;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52.71%。结论每个医院的病原菌分布特征不同,容易导致院内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也不尽相同,加强对病原菌分布特征及其耐药性的监测分析,有助于合理用药指导,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预防耐药菌株的形成,对预防耐药菌的扩散与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院2011年1-6月份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黑马Bact-IST微生物分析系统及配套试剂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人工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病原菌28株,分离率排在前3位的病原菌依次为链球菌、沙门菌、葡萄球菌,分别占35.14%、17.86%、17.86%。链球菌对红霉素、阿奇霉素、对克拉霉素、克林霉素耐药分别是100%、80%、50%、50%。沙门菌对氨苄青霉素100%耐药。葡萄球菌对红霉素耐药60%。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对青霉素敏感,对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耐药。检出铜绿假单胞菌1株,对氯霉素、复方新诺明耐药。结论临床分离病原菌阳性率低,综合培训,提高阳性检出率;病原菌的耐药情况日渐严重,临床感染病原菌的监测,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疑似泌尿系统感染患儿尿液进行分离培养,并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到病原菌189株,阳性率为28.12%。革兰阴性菌112株(60.2%),以大肠埃希菌居首位48株(25.3%),其次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18株(9.5%),粪肠球菌62株(32.8%)等。常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已呈现不同程度耐药。结论本院小儿尿培养以大肠埃希菌和粪肠球菌为主,检测到儿童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临床应根据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提出控制措施。方法对2011~2013年收住我院所有患者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及耐药情况,进行了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3年中所有医院感染病例共获得各种病原微共3997株,以革兰阴性细菌占主导共2600株,占65.05%;革兰阳性细菌明显增多1137株,占28.45%;真菌感染6.50%;这些菌株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减少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增加,合理使用抗生素是今后医院感染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新生儿菌血症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诊治和有效预防新生儿菌血症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HONET统计软件分析昆明市延安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间新生儿病房菌血症患儿血培养标本的病原菌分布情况,通过对菌血症组和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新生儿菌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总共698例血培养标本共检出病原菌76株,阳性率为10.9%,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6.3%(58/76),以木糖氧化无色杆菌(13.2%)、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0.5%)、洋葱伯克霍尔德菌(7.9%)、荧光假单胞菌(7.9%)、洛菲不动杆菌(7.9%)等多见,革兰阳性菌占23.7%(18/76),主要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7.1%),其中表皮葡萄球菌(10.5%)多见。低体重、孕期感染、皮损、先心病、肺炎(P<0.05)等为新生儿菌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本院新生儿菌血症病原菌以革兰阴性非发酵菌为主,菌种分布广泛;对有新生儿菌血症危险因素的患儿应加强护理和监测,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新生儿菌血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9—2010年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及药敏结果。结果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G-杆菌)为主占70.6%;真菌占17.3%;革兰阳性球菌(G+球菌)占12.1%;G-杆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G+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呋南妥因有较高的敏感性,在80%以上。结论引起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多为条件致病菌,常为多药耐药;应加强病原菌的耐药性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多药耐药菌产生,降低医院感染率。
简介:目的了解某院重症监护室(ICU)日常使用的医疗器具病原菌携带情况,为制定相应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ICU患者使用中的医疗器具进行采样,培养分离并鉴定细菌。结果选择使用中医疗器具11种,共采集标本300份,其中217份阳性,阳性率为72.33%。使用48h病原菌检出率,以留置导尿管最高,为89.47%;其次为氧气湿化瓶,达89.29%。部分使用中的医疗器具分离出复数菌株。共分离病原菌24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84株(76.03%),革兰阳性菌41株(16.94%),假丝酵母菌7株(2.89%),毛霉菌10株(4.13%)。结论该院ICU使用中的医疗器具病原菌携带较严重。应加强清洁消毒和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知识的学习;强化无菌观念及手卫生,定期、及时地对空气、环境消毒,防止其与医疗器具交叉污染,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不同病原菌所致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特点之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西藏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8.7-2020.7所收治的所有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中外周血及脑脊液检测阳性的25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临床资料,研究患儿的临床表现差异。结果:肺炎链球菌感染病例数最多,流感嗜血杆菌并发症发生率最高,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其他病原菌组,流感嗜血杆菌和大肠埃希菌后遗症发生率高于其他病原菌组。结论: 西藏地区培养阳性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中常见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感杆菌及大肠埃希菌,其并发症、后遗症发生率高和预后不佳是其主要特点,需要警惕。应早期干预,以期减少其并发症、后遗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儿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主要成分以及病原菌的耐药性等。方法本文主要是针对于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来我院儿科进行就诊的患有下呼吸道感染的420例患者的痰标本进行培养、分离出与之相对应的病原菌,然后再对其菌种进行自动化细菌鉴定与药敏分析系统进行一系列的分析等。结果对于检测出的13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为43株(32.1%),革兰阴性菌为91株(67.9%),阴性菌占大部分。结论对于儿科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因此耐药性菌株所占的比例就会很高,并且主要是针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较强烈,这样就需要对病原菌以及耐药性的变化进行定期的监测,以此来指导对患者的有效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内科和其他内科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学进行对比,分析血液内科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学特点。方法对我院2013年3月-2015年4月在我院血液内科治疗的3537例患者以及1024例其他内科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并进行菌株的分离、检测以及耐药性实验等,比较血液内科和其他内科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结果血液内科196例发生院内感染,阴性均占59.7%,显著干预呼吸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P<0.05);血液内科和内分泌科以及心内科阴性杆菌差异不显著(P>0.05);血液内科院内感染中铜绿假单细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等病原菌的耐药性显著低于其他内科(P<0.05)。结论血液内科和其他科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及病菌耐药性差异比较突出,临床上应该根据血液内科病原学特点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降低院内感染率。
简介:目的了解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有效防控糖尿病足溃疡MDRO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9月某三甲综合医院内分泌科及骨科收治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回顾性调查患者的糖尿病足感染情况,对MDRO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收集糖尿病足溃疡患者135例,检出病原菌122株,其中革兰阴性(G-)菌75株,占61.48%;革兰阳性(G+)菌42株,占34.43%;真菌5株,占4.10%。117株细菌中检出MDRO76株,MDRO检出率为64.96%,其中大肠埃希菌占22.37%,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7.11%,铜绿假单胞菌占15.79%。单因素分析提示,既往使用过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疗程〉10d、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种类〉2种、因相同部位的伤口住院次数〉2次/年、合并骨髓炎、神经缺血性伤口和Wagner3-5级7个因素为糖尿病足溃疡患者MDRO感染相关危险因素(P10d、因相同部位的伤口住院次数〉2次/年、合并骨髓炎、神经缺血性伤口和Wagner3-5级是糖尿病足溃疡患者MDRO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足溃疡患者MDRO感染应以预防为主,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监测患者局部感染程度及病原菌变化,针对感染病原菌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最大程度减少细菌耐药。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相关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研究对象纳取2018年5月至2020年月期间我院接收的400例老年尿路感染患者,将患者清洁中段尿液标本进行采集送检,开展药敏试验以及细菌鉴定,针对大肠埃希菌产Extended Spectyumβ LactamaseESBLs(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进行检测和筛选。结果在送检的400份合格尿液标本中,病原菌共分离出242株:其中有176株为革兰阴性菌,占总病原菌的72.73%比例;有66株为革兰阳性菌,占总病原菌的27.27%比例。其中革兰阴性菌中病原菌按照所占比例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依次为:大肠埃希菌(57.85%)、肺炎克雷伯菌(4.96%)、变形杆菌属(1.24%)、阴沟肠杆菌(1.65%)、铜绿假单胞菌等,所占比例分别为(0.83%)。革兰阳性菌中病原菌按照所占比例排列从大到小依次是:肠球菌属(14.88%)、金黄色葡萄球菌(4.5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72%)等。从分离出的140株大肠埃希菌来看,其耐药率大于60.00%的百分比从高到低依从分离出的140株大肠埃希菌来看,其耐药率大于60.00%的百分比从高到低依次为氨苄西林(91.43%)、头孢唑林(88.57%)、氨苄西林-舒巴坦(84.29)、哌拉西林(80.71%)、头孢呋辛(80.00)、复方新诺明(71.43%)、环丙沙星(69.29%)、头孢曲松(65.00%)、头孢他啶(65.00%)。对对头孢呋辛来说产ESBLs菌株完全耐药(耐药率为100%),非产ESBLs菌株耐率相对较低(耐药率为3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为了解门诊和住院部患者感染病原菌情况并比较其耐药性差异,对某院细菌实验室分离的病原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门诊革兰阳性(G^+)菌(20.56%)和革兰阴性(G^-)菌(22.23%)的分离率均高于住院部(分别为9.73%与16.79%),且差异有显著性(分别x^2=174.91,P=0.00;x^2=72.75,P=0.00);门诊检出G^+菌(48.02%)和G^-菌(51.98%)的构成比与住院部(分别为36.70%、63.30%)差异亦有显著性(分别x^2=52.94,P=0.00;x^2=160.56,P=0.00)。大肠埃希菌、其他肠杆菌科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对部分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门诊和住院部患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大部分为住院部患者分离菌耐药率高于门诊患者。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检测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对革兰阳性(G^+)球菌、革兰阴性(G^-)杆菌及真菌所致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某医院389例血培养阳性患者的检测结果,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G^+球菌、G^-杆菌和真菌血流感染组,比较不同组别患者的炎症指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经MannWhitneyU检验显示,G^-杆菌感染组患者血PCT高于G^+球菌、真菌感染组(G^-杆菌感染组与G+球菌感染组比较:Z=-2.68,P<0.01;G^-杆菌感染组与真菌感染组比较:Z=-2.46,P<0.05)。若以PCT≥0.5ng/mL、CRP≥5.0mg/L、NEU%≥70%及WBC≥10×109/L作为阳性的截点,统计分析显示,G^-杆菌感染组患者血PCT阳性率较G^+球菌、真菌感染组高(G^-杆菌感染组与G^+球菌感染组比较:χ^2=5.94,P<0.05;G^-杆菌感染组与真菌感染组比较:χ^2=7.721,P<0.01);G^-杆菌感染组患者血CRP阳性率较G+球菌感染组高(χ2=5.03,P<0.05)。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对四项指标在鉴别G^+球菌、G^-杆菌和真菌血流感染的作用大小比较分析,仅PCT对鉴别G^-杆菌、G^+球菌和真菌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PCT在区分血培养G^-杆菌、G^+球菌和真菌时有较高的准确度,若能动态监测PCT,同时结合CRP、WBC、NEU%的结果综合判断,可以在血流感染早期指导临床医生快速判断患者的病情并合理用药,从而降低血流感染患者的病死率。
简介:目的了解高压氧病区脑损害患者分离的病原菌及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某院高压氧病区975例脑损害患者的血、痰、尿等标本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出病原菌132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77株,占66.04%;革兰阳性菌213株,占16.04%;真菌238株,占17.92%。分离居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和白假丝酵母菌。标本主要来源于痰和尿,分别占58.59%、35.24%。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6.67%、81.82%、82.44%、4.65%。革兰阳性菌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粪肠球菌对绝大多数所测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屎肠球菌。结论高压氧病区脑损害患者以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为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肛肠疾病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的特点,分析切口感染病原菌发生的因素,为预防肛肠疾病手术切口感染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我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肛肠疾病手术患者143例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肛肠疾病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43例患者中,有29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20.28%。29例患者一共培养病原菌19株,阳性率为65.52%,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8.95%。单因素χ2检验显示,年龄>40岁,手术时间>100min,身体质量指标≥25的患者,具有较高的肛肠疾病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且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肛肠疾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较高,主要的感染病原菌是革兰阴性菌,患者年龄、手术时间和患者身体质量指数是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为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应该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