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降低儿科输液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儿科自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78例需要输液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则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患儿家长对于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2.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38%(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于护理的满意率为97.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2%(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儿科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且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高,可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门诊输液室负责门诊内外妇儿的各种注射工作。各种年龄段的患者都有,病种复杂,用药范围广泛极易发生不良反应。在不同给药途径中,静脉给药发生的不良反应频率最高。我科对100例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病人的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类别有关。最严重的不良反应,具有可致死性,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其次表现为皮肤搔痒及附件、消化系统的损害。掌握了解药物不良反应的应对方法,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有助于减少和杜绝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我总结出以下几点防护措施。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个性化输液护理运用在静脉输液护理过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 2018年 10月~ 2019年 4月在校医院接收的静脉输液患者 10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的形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 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输液护理方案,试验予以个性化输液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穿刺疼痛度和心理状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 0.05;试验组患者静脉输液风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性, P< 0.05。结论在静脉输液护理中给予个性化输液护理进行干预,能够缓解患者内心的紧张、减轻患者穿刺的疼痛程度,同时,降低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静脉输液药物致小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将我院2015年静脉输液药物致小儿不良反应181例报告收集、整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岁以下儿童发生ADR较多;ADR主要以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损害为主;发生ADR的药物主要为抗生素类、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较多。结论应重视儿童ADR的监测工作,不断加强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及抗肿瘤药物在儿科的合理应用,尽可能减少儿童静脉用药,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对儿童机体的损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健康教育提示卡在实际的临床输液过程中的临床疗效以及应用体会。方法收集100例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法在实际的输液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健康教育提示卡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两组患者在护理完成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对输液的满意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均有所好转,但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8%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0%,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96%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88%,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静脉输液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使用静脉输液健康提示卡的方式能够更好的对患者进行护理,提升治疗效果,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更高,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静脉输液护理中应用个性化输液护理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研究时间起于2021年2月,止于2022年8月,参考对象具体构成为:我院开展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而后分组,指导原则为:随机抽签法,具体组别为:对照组、实验组,2组静脉输液患者病例数为76,各组中收纳样本数为38;其中,常规护理用于对照组,实验组在静脉输液护理中应用个性化输液护理,就2组护理效果展开比较。结果:静脉输液患者护理差错和纠纷发生率,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输液护理中应用个性化输液护理,可以减少护理差错和纠纷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