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肖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广东广州510130)
静脉输液是利用液体静压的作用原理,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直接滴入静脉的方法,浅表静脉输液是静脉输液的一种,是临床急救和治疗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现将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经验介绍一下,探讨其临床意义,一起增进静脉输液的技术水平。
1改良与注意的方法
1.1配药时注意的方法
1.1.1严格做好三查七对,认真查对药物的质量,特别药瓶上的名称模糊不清时不可使用。
1.1.2加强自己的工作责任心,认真做好转抄及查对工作,查对时须二人查对,避免医疗差错。
1.1.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1.1.4加药过程中,我们在抽吸药物时可以将药瓶的标签向上,这样加药过程中自己又可再查对一次,防止差错。
1.1.5药物要现配现用,以保证药物的质量,对已加好的药物做好签名及注明加药的时间。
1.2头皮针浅表静脉穿刺改良与注意的方法
1.2.1静脉穿刺前选择血管,应遵循从远端小静脉开始,避免选用靠近关节、硬化、感染的静脉,如有肾功能衰竭者,则应保护好一侧上肢,避免在准备行造瘘的上肢上行静脉穿刺。
1.2.2对于使用高渗药物、含钾的药物,则选择较粗的血管,针尖的斜面向下穿刺入血管,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
1.2.3输液管排气方面,折叠茂菲氏管下端,挤压茂菲氏管,待液体流入茂菲氏管内的1/3处,放松折叠处,同时将茂菲氏管下端的输液管拉直,直至排尽输液管内的空气,关紧调节器,这样就能一次排尽输液管内的空气。
1.2.4为病人行静脉穿刺时,我觉得不用嘱病人握拳,可用我们的右手抓住病人的手同时绷紧病人的皮肤,这样可减少病人的紧张,而且更能固定好血管,方便我们的穿刺。
1.2.5静脉穿刺后用胶布不只要固定针头,还要连针翼一起固定,这样病人稍微活动时也不容易将血管刺破或者使针头脱落。
1.2.6输液过程中,对于用一些细胞毒药物、高渗药物等病人,一定要加强巡视,以免药物渗出引起病人皮肤组织的坏死。
1.3留置针浅表静脉穿刺改良与注意的方法
1.3.1对于水肿明显的病人、小孩、危重的病人、血管比较差的病人,我觉得应该选择静脉留置针穿刺,方便医护人员的抢救。
1.3.2行留置针静脉穿刺最好选择较粗、平直的血管,但因其他原因,如病人血管差,只能在病人大隐静脉接近踝关节处穿刺时,穿刺成功后可用一小纱块剪成四方型,垫在针翼处,让针翼与软管平直后用防水薄膜固定,再用胶布加强固定软管头与针翼处,这样即使病人活动,也不容易使软管脱出。
1.3.3行留置针静脉穿刺时,顺血管方向缓慢进针,见有回血时不再进入少许,先用手固定针翼,抽出少许针芯,再送少许软管,之后边退针芯边送软管,直至软管在皮肤外留3-4mm长时用防水薄膜固定,注名留针时间。
1.3.4留置针留置时间一般为5天就予更换。
1.3.5我们用肝素钠盐水封管,现用0.4毫克的肝素钠盐水3-5毫升边拔针边推注,剩下1毫升左右让针头的斜面刚好在肝素帽边全部推入,保证肝素钠盐水充满整个肝素帽,以防残流药物或空气在肝素帽内,对于凝血功能差的病人或有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则要将肝素钠盐水继续稀释,以免加重病人的出血。
1.3.6对于有带锁的留置针,封完管后锁管时尽量让锁靠近针头处,以减少管内的空间,防止血液回流。
1.4拔针改良与注意的方法
1.4.1静脉输液完毕后,拔针时告知病人正确的按压位置及方法,也是保护好病人血管很关键的一步。因此要做好宣教工作,让病人一起参与。
1.4.2按《基础护理学》教科书描述:静脉输液完毕,拧紧调节器,除去胶布,用消毒干棉球按压穿刺点上方,迅速拔针,嘱病人按压穿刺点片刻至无出血。但我发现病人输液完毕,如拧紧调节器,会有回血,使部分血液残留在针头处,这样即容易引起病人的恐慌,因此我认为不拧紧调节器,可拔针同时将针翼后端反折,这样既不会引起输液管内有回血,也不会导致管内残余的药液外流。
1.4.3在为病人除去胶布时要注意固定好针翼,绷紧病人的皮肤,并顺病人的手毛拔针,以免加重病人的痛苦。
1.4.4拔针时不要将输液贴或干棉签按压穿刺点,而是将输液贴或干棉签按压穿刺点上方,再快速拔针,然后用左手拇指指腹沿血管纵行方向按压输液贴或干棉签上方,这样能把穿刺点和血管内的针眼一起按压,避免引起病人皮内淤血。
1.4.5拔针后嘱病人按压5min,凝血功能差的病人则要延长时间。
2结果
通过对浅表静脉输液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多加注意与改良后,我的静脉输液技术有进一步的提高,而且也减少了病人的痛苦,使病人获得更安全和更有效的治疗,希望通过本文的报告,与大家一起探讨其临床意义,一起增进静脉输液的技术水平,特别希望对一些刚毕业的学生有更好的帮助,能更好的为病人服务,减轻病人的痛苦。
参考文献
[1]陈维英.基础护理学(第三版).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6.
[2]甘英.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的现状[A].实用护理学杂志,2001,10(10):R4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