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1 个结果
  • 简介:冯溥主持的万柳堂雅集是清初著名的文人集会。伴随着政治权力的渗入,其突破了一般雅集的游艺功能和娱情性质,附带有特殊的政治功用与诗学意义,是考量清初京师政治变迁、诗风嬗变的重要维度和独特视角。梳理万柳堂雅集在不同时期所凸显的不同特征,揭示出政治的变化、冯溥身份的变化所带来的万柳堂雅集及相应时期内围绕在冯溥周围的文人圈的变化,挖掘其相应的功用与意义,有助于对当下有关万柳堂雅集相关研究的细化与辨析。

  • 标签: 冯溥 万柳堂雅集 文人集会
  • 简介:阿英1949年春夏之交,奉调进京,参加筹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大会,为大会常务主席团成员。此间被先后任命为天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教部文艺处处长、市文化局局长、市文联主席,并兼任南开大学教授。1951年夏离津历任华北文联主席、中国文联副秘书长等职。

  • 标签: 文艺工作 新中国成立 阿英 领导 1949年 艺术工作者
  • 简介:<正>清新俊快,信口而出,浅易自然,为文不避俚俗是公安派及袁宏道的典型风格",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是人们所熟知的袁宏道最具代表性的文学理论。然后,在袁宏道晚年,却也提倡平淡、中和的文学风格,创作也渐趋圆熟蕴藉。其晚年的文学理论和创作

  • 标签: 前后期 独抒性灵 人生态度 清净无为 石篑 袁中道
  • 简介:<正>绿原的诗,向来以“理胜于情”而为一些人诟病。其实读他早年的诗,并无此种感受,倒是80年代以后的诗显示出这种特点。但我并不认为这就是一种缺陷,反而认定它是时代给绿原的诗打上的

  • 标签: 赏评 理胜于情 睡眼 感情境界 寻梦者 中国现代诗歌
  • 简介:<正>袭人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婢女。有关的论述专文颇多,现仅就前八十回的袭人形象及其在后四十回中的变异略抒己见。一曹雪芹笔下的袭人袭人是贫苦市民的女儿,为了全家人不至饿死,几两银子就卖进贾府为婢,算来当时不过十岁左右。她先是在贾母房

  • 标签: 袭人 宝玉 续书 红楼梦 贾府 曹雪芹
  • 简介:第一次读马可的日记是在两年前的春天。那日,北京的天空笼罩在莫名其妙的昏黄中。我待在房间里,打开一本叫做《黄河入海流》的内部发行书。这是有关方面为纪念抗敌演剧队而组织编写的系列史料中的一部,八十多岁的电影史学家程季华先生把它连同许多资料一起交给了我,希望我能写下些什么。

  • 标签: 日记 马可 再生 歌颂 史学家
  • 简介:《女神之再生》是我国新文学运动中开一代诗风之新诗集《女神》中的第一首诗,也是郭沫若早期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女神》之得名,首先自然是由于有它的存在。也就是在这首诗中,诗人强烈地表现了自己反抗黑暗,追求自由,和建设一个光明、美好的新中国的理想和愿望,集中体现了“五四”的时代精神。《致李石岑信》则集中反映了郭沫若的早期诗歌理论和文艺思想,无论是郭沫若早期诗论和文艺思想的褒奖者或贬抑者,对这封信都是极为重视的。早期新文坛中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之间有论争,也是由这封信中的某些提法诱发的。因此,这首诗和这封信,在“五四”以来的新文化运动之中,是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的。

  • 标签: 女神之再生 李石岑 郭沫若研究 新文学运动 诗歌理论 新诗集
  • 简介:巴金是当代中国最负盛名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巨匠。他从本世纪20年代开始自己饱蘸着血泪的文学创作。在六十余年漫长的创作生涯中,他艰难跋涉,向往光明,创作了数以百万字计的文学作品,真实展示了中国知识分子和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而走过的充满艰辛的路程,为中国文学宝库创造了许多充满永恒魅力的不朽艺术形象。他的作品渗透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和博大的人类情怀,已经成为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六十年来,他的创作从未脱离时代,脱离人民,他的

  • 标签: 中国文学 上海文艺出版社 艺术形象 文学巨匠 《寒夜》 毛时安
  • 简介:不断破坏,不断创造,努力塑造一个新的世界,这是五四时代精神最显著的体现。郭沫若早期诗作中反复出现的“毁灭”与“创造”的诗歌意象,实际上是诗人诗作中存在的一个重要的原型模式,这是郭沫若的早期诗歌创作一个重要的精神载体与集体无意识的显现,同时也是诗人独特的人格精神与独特的诗歌艺术得以充分显示的重要原因。

  • 标签: 郭沫若 毁灭与创造 原型批评
  • 简介:杨德昌导演是台湾新电影时期的中坚分子,他坚持新电影时期的写实主义和人文关怀,作品呈现出一种特有的残酷,本文通过分析杨德昌电影中客观、冷峻、克制的镜头语言运用和真实、清醒、悲观的现代主题的表达,探讨杨德昌电影与台湾新电影之间的关系与异同。

  • 标签: 台湾新电影 杨德昌 镜头语言 现代主题
  • 简介:八十年代第二春,成都市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文学刊物《青年作家》创刊,请谁来写发刊词?说众望所归也好,非他莫属也罢,编辑部同仁异口同声“请巴老代言!”创意一出,一个由经验丰富的老编辑肖青、邓仪中和编辑行当“新人”的我——老中青组成的特遣小组,便衔命赴上海去敲巴老寓所的大门了。

  • 标签: 《青年作家》 巴金 中国 现代文学 稿费
  • 简介:人生道路曲折坎坷,家庭际遇有喜有忧,本来是很寻常的事。如果喜事连连或者祸不单行,人们又常常归结为宿命,认为是上帝、佛祖冥冥中早就安排好了,或者恩赐或者惩罚。国庆前,全家老少去厦门参加小儿子的婚礼,乐不可支;返回成都,老伴打扫客厅,发现窗台上一盆已经栽种十年的君子兰竟破天荒绽放出一朵红艳夺目的鲜花,更喜不自禁,神秘兮兮地告诉我,"这是菩萨传递的信息:今年要走好运。"我说,不就是小儿子结婚嘛,那

  • 标签: 西藏代表 文学艺术 西藏自治区 西藏文学 工作人员 高原
  • 简介:1975年初邓小平主持中央常务工作以后,大力抓了铁路、钢铁等领域的整顿,取得了显著的成绩。6月以后,整顿开始深入到文艺领域,当时毛泽东对“四人帮”实行的文化专制主义也开始有所察觉,他在邓小平主动积极反映文艺界百花凋零的情况下,就调整文艺政策陆续发表谈话。7月初,毛泽东与邓小平谈话,批评百花齐放都没有了,他说:样板戏太少,而且稍微有点差错就挨批评。百花齐放都没有了,别人不能提意见,不好。7月14日晚,毛泽东又同江青当面谈文艺调整问题,明确提出:“党的文艺政策应该调整一下。”他再次对文艺现状表示不满,提出了“四个缺少”

  • 标签: 文艺调整 上海 文艺工作座谈会 文艺政策 文艺创作
  • 简介:齐鲁之邦、人杰地灵的昌潍大平原东端的高密县,是晏子、郑玄等名人荟萃的历史名城,是盛产棉花的著名棉乡,也是中国再生胶行业的桂冠企业——高密再生胶厂的所在地。八十年代末,在中国经济疲软、产品滞销的背景下,高密再生胶厂以它的优质产品——夜鹰牌胎面再生胶先后荣获省优、部优,八九年又荣获国优。自八二年五次蝉联全国同行业挂冠、三次填补国内空白,又荣获全国再生胶行业建国以来初次设立的最高荣誉——银牌奖,成为令人惊羡的行业魁首,可是,在这面银牌上面,有谁能知道这个厂和它的厂长——邓志明在率领自己的企业过关斩隘、勇夺桂冠的道路上凝聚着几多风雨、甜酸苦辣呢?

  • 标签: 高密县 再生胶 八十年代 历史名城 优质产品 产品滞销
  • 简介:摘要本文以萧红作品《永久的憧憬和追求》和迟子建作品《逝川》,及其分别对应的译本为研究文本,研究其中“雪”作为意象的情感表达,分析原文中的意象关联性在译本中产生何种变化。通过分别对原文和译文中“雪”的含义进行分析,发现原文中存在的意象关联性,在译文中可能不复存在,而译文中存在的意象关联性,也可能在原文中并不明显。通过观察意象关联性在翻译前后的变化,或有助于寻求更能保留原文意象含义的翻译策略。

  • 标签: 萧红 迟子建 意象 翻译策略
  • 简介:新诗该向何处去?在这个问题上,整个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艺政策是相当混乱的。诗中的'我'要么是去个性化的、被物化的,要么是与一个乌托邦式的'大我'融合到了一起。而'大跃进'时期盛行的'假大空'诗学排挤真实的人性,以消减富有创造力的主体为前提。直至20世纪60年代初期,一些主要出身于高知或者高干家庭的年轻人组建了地下文化沙龙和诗人社团,开始发展以美学精英主义为基础的另类诗学。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白洋淀诗歌群落'中的杰出代表构成'朦胧诗人'的前身,在他们的诗中,'我'的力量被大大地提升到了一个完胜的、神奇的高度,以超越那个压制他们的时代。他们的语言系统内部已经发生了语义的转换,这也给80年代以前的地下诗坛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诗人们通过对一些语词的正话反说,不断推陈出新,但与此同时,那些在二律背反中保留下来的二元论思想却成为他们诗艺继续发展的桎梏。

  • 标签: 中国新诗 地下文学 朦胧诗 现代主义 现代性
  • 简介:王韬的《淞隐漫录》最早登载于《点石斋画报》,其中《纪日本女子阿传事》与王韬诗集《蘅华馆诗录》中的《阿传曲》有明显的承接关系,同时又进行了若干改动。《点石斋画报》上《纪日本女子阿传事》的配图与小说本身的关注焦点有明显的差异,由此差异切入分析,可见大众媒体与创作主体不同的审美趣味。联系晚清时期媒体的生存环境和运作模式,从这一个案中可窥见文人与媒体合作时,创作方式受媒体影响而发生的变化。此外,王韬对同一故事采取的不同呈现形式也提示研究者,在研究清末民初曾刊登于报刊的小说时,目光应由“俗”及“雅”,拓展至诗文等其他文体。

  • 标签: 王韬 《淞隐漫录》 小说 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