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注意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分别探讨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对注意网络功能的影响,同时考查认知负荷是否是焦虑干扰注意网络功能的调节变量。研究一,52名被试参与试验,根据特质焦虑得分高低,将被试分为高特质焦虑组和低特质焦虑组。采用注意网络测验任务(ANT)对注意网络功能进行测量,并使用N—Back任务对认知负荷进行操控。结果显示高认知负荷条件下的注意网络功能效率高于低认知负荷条件;认知负荷是焦虑影响执行控制功能的调节变量。研究二,使用电击和噪音2种惩罚方式,以及限时反应、摄像等方法诱发状态焦虑;使用ANT任务测量注意网络功能;使用N—Back任务对认知负荷进行操控。结果显示:高状态焦虑组的注意网络功能效率低于低状态焦虑组;高认知负荷条件下的警觉功能和执行控制功能效率高于低认知负荷条件;状态焦虑和认知负荷的交互作用不显著。结论:(1)特质焦虑干扰目标导向的注意系统,状态焦虑干扰刺激驱动的注意系统;(2)认知负荷可以提高警觉功能和执行控制功能效率;(3)认知负荷是特质焦虑影响执行控制功能的调节变量。
简介:目的:同时注意空间中多个目标刺激对于乒乓球运动员非常重要。考察认知负荷对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注意分布的影响。方法:实验中采用计算机行为实验,控制认知负荷(同时注意的目标数量为2、4或6个),并且在不同注意范围(离中央注视点3°、6°和9°视角)的位置上同时呈现刺激,要求被试对刺激的亮度变化做辨别反应。结果:认知负荷对于乒乓球运动员的注意范围有显著调节。当刺激个数为2时,在3°和6°视角条件下呈现的刺激反应时均显著快于9°视角条件下的刺激。当刺激个数为4时,视角为3°条件下的反应时快于视角为6°和9°时的反应时,而视角为6°时又比视角为9°时的反应时显著要快。当刺激个数为6时,视角为3°时的反应时均快于视角为6°和9°时的反应时。结论:当前研究证明随着认知负荷增加,乒乓球运动员注意焦点范围显著缩小。可以通过测量运动员在高负荷条件下注意焦点的范围来进行运动员的选拔。
简介:随着研究技术手段的发展,运动员的认知问题开始受到关注。近年来,学者们采用事件相关电位、功能磁共振等技术探讨运动员在空间注意、注意瞬脱、视觉搜索、时间知觉、知觉预测、运动决策、自动加工、执行控制等认知过程中的神经特征和脑空间定位,并在大量试验基础上构建了知觉动作技能认知加工的理论模型。该领域今后发展趋势有:注重建立明确的研究假设,统一研究设计标准,真正实现研究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可重复性;改进专家一新手范式,增加研究对象的不同层级;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及技术手段,进一步完善各种技术整合联动方案,在同一时间内记录认知过程的行为、眼动和脑神经变化的特点;在相同研究任务情况下,拓展纵向追踪研究和应用训练研究;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比赛情境,使试验任务更接近于现实;设置不同任务及不同任务试验之间的联系及整合,努力剥离认知各部分的独特特征及各部分之间关系的神经机制。
简介:从支撑竞技表现的“能量”角度出发,提出了“竞技势能”的概念,它是指在比赛过程中,项目团队所具备的能力水平和状态,或称参赛者参加比赛所具有的应对比赛的能量,具体体现为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竞技状态,以及教练员的临场指挥能力与指挥状态。竞技势能的特征主要有可调控性、相对性、波动性。其中,竞技势能的调控以运动员的竞技状态为目标,主导竞技能力调节为手段,并具有项群差异性。竞技势能的相对性具有两个层面,一是相对于自身的不同比赛阶段,二是相对于比赛对手。不同项群竞技势能波动的概率与幅度不同,一方面与调整机会的可得性有关,另一方面与运动项目的主导竞技能力相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