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课程改革深化阶段,将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化:即出发点由主义转向问题、摆动点由激进转向渐进、支撑点由政府转向学校、测评点由形式转向质量.这是深化课程改革客观需要,也是此阶段突出特点,特别是初期由政府所主导大规模自上而下改革将转向以地方学校为主体变革性实践阶段,凸显是一种持续稳定、由局部到整体改革理路,意味着引导性境况呈现.而中国文化传统根本特点在于引导性,有别于西方认知性传统,根源由于秉持“性善”而塑造“道”(导)核心理念,其根本遵旨在于通过引导而达成转化与提升.因此,无论是文化自觉与价值认同,还是理论指导实践有效性,引导性传统对于指导当前课程改革无疑具有契合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性善为本价值认知、引导性制度变迁、通权达变实践策略、和合创生根本目的.总之,用中国智慧解决中国课程改革问题,进而实现学校教育创新是根本出路.

  • 标签: 引导性传统 引导性智慧 课程改革
  • 简介:李吉林是当代中国为数不多、具有原创性理论体系建构教育家。择美构境、以美启智,是李吉林儿童教育思想显著特色,也是情境教育理论独到方法论。发端于中国古典“意境论”,“美”是情境教育方法论与目的论统一。情感是情境教育理论生长点,“情本体”是李吉林儿童教育思想基石。“情”与“思”结合,将认知与情感紧密统一起来,是情境教育教学论核心,也是认识论基本特点。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培养儿童求真务实科学精神与质朴真诚思想品德,是情境教育理论价值论。情境教育是基于教育实践学术创新,也是凸显民族文化特色理论建树。

  • 标签: 儿童教育 情境教育 教育实践 中国智慧
  • 简介:〔摘要〕电影是银幕形象艺术,需要借由视听语言这个介质才能表情达意,而摄影造型作为视听语言中最为直观表意元素,不但需要服从影片内容,更有要与电影整体艺术风格相统一。因此从镜头语言角度认识电影,能够较为直观地反映创作者电影观念。本文以摄影造型为切入点看中国电影美学观念演变,旨在通过对中国电影创作观念梳理,能够为身处全球语境下中国电影创作方向有所启发。

  • 标签: 〔〕摄影造型影戏影像
  • 简介:教育史上个别教育和因材施教互为表里,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以“材”为中心因材施教萌芽发展期、以“才”为中心因材施教转折推广期、专业化视野下个别教育新时期。第一阶段个别教育包括德才两面,第二阶段则侧重于才方面,第三阶段是在专业化基础上对第一阶段回溯和发展。三个阶段因材施教变革投射出个别教育内涵多样性和变革性。

  • 标签: 个别教育 因材施教 道德教育
  • 简介:对2000年中国35个城市工资价位抽样数据分析显示,高中教育收益率低于高等教育收益率.另外,城市教育收益率已高于发达国家,但教育收益率在地区间呈不平衡状态,东部地区各级教育收益率都高于西部地区.这一估计结果,对我们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本投资战略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中国 城市 教育收益率 实证分析 劳动力市场 人力资本
  • 简介: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起步时,形成了五种不同路径教育活动。其中,固有教育构成教育变革基本背景;作为异质教育,教会教育被强行契入中国;为应对列强军事、经济侵略,出现企业教育;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冲击下,政府开始大规模地模仿西方学校教育并开始向国外派遣留学生。五种形态教育活动各有特点,并有着不同演变轨迹。

  • 标签: 中国教育 早期现代化 起步 多轨路径
  • 简介:课程是决定国家教育成功因素之一。本文从分析中印两个国家课程改革入手,探讨两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澄清两国课程目标内涵,分析两国课程结构调整,深究两国课程评价体系,并尝试客观地看待其课程内容评价、考试方式和学习时间联系,从而发现两国课程改革基本异同和发展四个共同特征。

  • 标签: 课程比较 印尼课程 中国课程 课程改革 学制
  • 简介:教科书是读者最多、最特殊,又最被读者信赖甚至依赖,最耗费读者精力和时间,对读者影响最深远文本。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就是手捧着这小小文本成长起来。在一定意义上,有什么样教科书,就有什么样年轻人,也就有什么样国家未来。[1]正是教科书,确定了什么才是值得传承下去精华文化。百年中国教科书发展过程,是有目的地选择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过程,教科书通过确立文化标准,成为引领青少年儿童重要导向。如今,

  • 标签: 优秀文化 教科书 中国 青少年儿童 目的地选择 文化标准
  • 简介:选择中国学术职业作为研究对象,从制度理论视角出发,采取历史分析方法,探讨中国社会制度下学术职业特征,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学术职业变化。通过分析发现:(1)公立高校和民办高校分别具有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法人属性。随之,公立高校教师和民办高校教师分别享受事业单位成员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成员福利待遇,前者明显地高于后者,阻碍了人员在两种不同组织之间流动;(2)改革开放三十年,高校人事制度发生了显著变化。在人员聘用方面,逐渐从过去“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在工资分配制度方面,将工资收入与工作绩效挂钩,扩大绩效工资在收入中所占比例;(3)高校组织形态由过去受政府控制较多“单位”逐渐向具有办学自主权“组织”转变,学术职业也从“单位人”转向“社会人”。

  • 标签: 学术职业 转型社会 制度视角
  • 简介:预算管理强调根据实际工作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方法,着眼于组织整体绩效提高,有广泛实用性。它不仅能够全面有效提高组织和个人绩效,而且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中蕴含丰富管理思想,是一种可以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管理有效工具。

  • 标签: 中国石油 预算管理 问题 对策
  • 简介:杜威教育思想被引入中国已有近百年历史。审视、反思中国语境下杜威教育思想传播过程中误读甚至曲解,对真正回归杜威教育思想本身、深化中国教育变革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教育理论,能够提供有价值参照。以“实用主义”、“儿童中心”和“从做中学”为例,初步澄清杜威思想内涵,分析了各种现实中误读,并得出几点启示。

  • 标签: 杜威 实用主义 儿童中心 从做中学
  • 简介:教育是一种服务,高等教育是一种培养专业人才特殊服务。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架构之后,高等教育成为一项重要产业,为我们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批急需的人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在全世界是令人瞩目的。

  • 标签: WTO 中国 高等教育 战略调整 合作办学 教育服务
  • 简介:安心与张建锋在《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撰文指出,十九世纪末,我国以日本为范例迅速建立起自己师范教育制度,但是其发展一波三折,仅关于高师教育是否独立设置,就曾发生过四次大论争,并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高师教育理念变迁。从育才兴国教育思想“学堂必有师”到实用主义教育思想“高师合并”,

  • 标签: 高师教育 回顾与反思 近代中国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理念论 师范教育制度
  • 简介: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伦理社会,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道德文化遗产,努力挖掘我国道德教育传统精华,做到古为今用,对于构建我国新道德教育理论体系、提升道德教育实效具有重大借鉴价值。

  • 标签: 道德教育 传统教育 中国 现代价值 理论体系 实效性
  • 简介:基于Hicks—Moorsteen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对我国31个省份高等教育效率和生产率变化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8-2013年全国高等教育整体全要素生产率较高,均值为0.8146,年均增长率为1.29%,技术进步指数是我国高等教育效率提高主要原因;东中西部TFP值分别为0.8605、0.8167和0.7611,呈阶梯式下降,区域性差异明显。因此,为提高高等教育公平和效率,应加大各地区间协同效应,加大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弱势省份资源投入,促进区域间合作和交流,改善区域间发展不均衡。

  • 标签: 高等教育 全要素生产率 效率 Hicks-Moorsteen指数
  • 简介:中国近代教育史主线与分期尚未形成共识,这严重影响学术研究、教材编写和教学实践。近代教育史研究应该以教育现代化为主线,作为研究新视角。据此,近代教育史可以分成三个阶段:1862—1903年教育现代化起步与初步发展时期、1904—1927年教育现代化制度化发展时期、1927—1949年教育现代化深入探索与路径分化时期,形成了新式教育形式化、制度化、本土化三次超越。这与建国以后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相衔接,使其演变路径更加清晰,为当前教育现代化提供实践借鉴和理论支撑。

  • 标签: 中国近代教育史 教育现代化 主线 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