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接受体外受精治疗不同患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方案中提前触发对临床结局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接受GnRH拮抗剂方案体外受精治疗1 529不孕症患者,按照不同触发标准分为早触发组标准触发组,并按年龄划分亚组:<35岁、35~40岁、>40岁,比较患者促排卵及辅助生殖治疗结局情况。结果(1)各年龄亚组内早触发组患者促性腺激素(Gn)天数均明显短于标准触发组(P均<0.01),但仅35~40岁>40岁患者中早触发组Gn用量[分别为(2 702±551)、(2 780±561)U]明显少于标准触发组(P均<0.01)。<35患者中早触发组获卵数可移植胚胎数[分别为(6.6±4.8)、(2.6±2.7)个]均明显少于标准触发组(P均<0.01),但优质胚胎数无显著差异(P=0.580);35~40岁>40岁患者中早触发组获卵数可移植胚胎数与标准触发组分别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而优质胚胎数[分别为(0.6±1.0)、(0.6±0.9)个]明显高于标准触发组(P均<0.01)。(2)<3535~40岁患者中,早触发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与标准触发组分别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40岁患者中,早触发组临床妊娠率[33.0% (30/91)]明显高于标准触发组[19.2% (25/130),P=0.020],但活产率无显著差异(P=0.06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提前触发仅在>40岁患者中是临床妊娠率独立预测因素(OR=0.334,95%CI0.119~0.937,P=0.037),但不是活产率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40岁不孕症患者GnRH拮抗剂方案中提前触发可以有效减少Gn使用时间及Gn用量,增加优质胚胎数,提高临床妊娠率;与≤40岁患者相比,>40岁患者提前触发获益更多。

  • 标签: 体外受精 促性腺素类 促性腺素释放激素 拮抗剂和抑制剂 临床方案 年龄因素 触发时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不同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TA)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5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确诊41TA患儿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以3岁界将患儿分为大年龄组、小年龄组,分析总结该病临床特点,对冠状动脉受累情况、血压控制情况及生长发育受限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7年龄患儿中男8,女9;24年龄患儿中男6,女18。小年龄组广泛型最常见,共10(58.8%);大年龄组以胸腹主动脉型最为常见,共13(54.2%)。小年龄组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共13(76.5%);大年龄高血压,共19(79.2%)。小年龄患儿均有血红蛋白(Hb)降低,均有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升高(100.0%);大年龄组白细胞升高6(25.0%),ESR增快13(54.2%),CRP升高11(45.8%)。小年龄组受累最多为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前降支、回旋支),共16(94.1%);大年龄组受累最多为锁骨下动脉,共15(62.5%)。小年龄患儿均处于疾病活动期,其中8单用生物制剂,3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5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联合治疗,1先用糖皮质激素,因效果欠佳换用生物制剂治疗。大年龄18活动期病例(75.0%),2拒绝治疗;16活动期病例6非活动期病例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19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3糖皮质激素联合生物制剂。小年龄16冠状动脉受累,大年龄组仅1冠状动脉受累(P<0.01);小年龄组中9存在生长发育受限,大年龄组均未出现生长受限(P<0.01);小年龄组血压均得到控制,大年龄组中16血压控制不满意(P<0.01);小年龄组广泛型发生率高于大年龄组,且病情活动期发生率高于大年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TA临床特点、治疗差异大。小年龄TA病情进展更急剧;血管受累更广泛,更易累及冠状动脉等中血管;更应注意药物对生长发育影响。大年龄TA部分可自行进入非活动期,受累以大血管为主,易遗留高血压后遗症。

  • 标签: 多发性大动脉炎 临床特点 治疗效果 不同年龄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中老年青年C3,4单节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征象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单节C3,4脊髓型颈椎病行手术治疗51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青年组10,男8、女2年龄(35.8±7.62)岁(范围23~44岁);中老年组14,男9、女5年龄(53.21±4.14)岁(范围48~60岁);老年组27,男24、女3年龄(68.04±5.97)岁(范围61~84岁)。分析三组患者临床表现[首发症状症状、病理体征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差异;通过影像学资料分析静态因素(骨赘增生、滑移程度、黄韧带厚度)、动态因素(颈椎整体活动度、颈椎单节活动度、颈椎不稳、颈椎项韧带钙化)、解剖因素(C2~C7 Cobb角、C3~C7 Cobb角、C4~C7 Cobb角、C3椎管径、C4椎管径、C3 Pavlov比值、C4 Pavlov比值)、脊髓压迫(脊髓信号、压迫位置、压迫性质)差异。结果三组患者性别分布及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多以上肢无力为首发症状、下肢无力感及步态异常为主诉,中老年多以上肢麻木为首发症状、上肢麻木无力为主诉,青年组多以上肢疼痛为首发症状、以上肢麻木为主诉,三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Hoffmann征Babinski征差异统计学意义,其中老年组较青年组更高阳性率(P<0.05)。JOA总评分、运动及下肢运动JOA评分差异统计学意义,老年组JOA总评分较青年组低,尤其是运动JOA评分,特别是下肢运动JOA评分更低(P<0.05)。首发症状分布、症状分布、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及膝腱反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态因素方面,三组患者滑移黄韧带厚度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较青年组中老年组易发生滑移(P<0.05);老年组黄韧带厚度(2.18±0.68)mm,较青年组(1.60±0.30)mm及中老年组(1.60±0.62)mm增厚(P<0.05);骨赘增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因素方面,三组患者C3~C7活动度、C4~C7活动度、C3,4活动度及项韧带钙化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C3~C7活动度22.18°较青年组(9.52°)更大(P<0.05),而老年组C4~C7活动度9.60°较青年组(18.97°)更小(P<0.05),老年组C3,4活动度15.30°较青年组(9.97°)更大(P<0.05),老年组较青年组中老年组更易发生项韧带钙化(P<0.05)。C4,5活动度、C5,6活动度、C6,7活动度颈椎不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压迫方面,三组患者脊髓压迫性质、压迫位置及MRI T2WI脊髓信号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更倾向于前后骨性压迫;老年组MRI T2WI脊髓信号较青年组更易出现高信号改变(P<0.05)。解剖因素方面,三组患者C2~C7 Cobb角、C3椎管径及C3 Pavolv比值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C2~C7 Cobb角21.06°较青年组(16.45°)更大(P<0.05),老年组C3椎管径(9.61±0.33)mm,较青年组(10.38±1.19)mm更小(P<0.05),老年组C3 Pavolv比值0.52±0.03,较青年组0.59±0.11减小(P<0.05),其中前凸存在时老年组C4~C7 Cobb角4.96°±4.05°,较青年组12.42°±4.83°及中老年组10.07°±6.14°减小(P<0.05),后凸存在时老年组C4~C7 Cobb角4.02°±1.19°,较青年组0.06°±0.01°及中老年组1.83°±0.93°增大(P<0.05)。C3~C7 Cobb角、C4椎管径及C4 Pavolv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患者C3,4单节脊髓型颈椎病多由前方椎间盘突出软性压迫所致,多以颈部上肢疼痛为主诉,脊髓压迫及临床表现相对较轻;而老年患者多为C3,4后滑移,脊髓钳夹型骨性压迫为主,多以上肢麻木为主诉,多伴有步态异常等严重脊髓压迫临床表现;中老年患者以前方钙化椎间盘突出硬性压迫为主,以上肢麻木为主诉。

  • 标签: 颈椎病 脊髓压迫症 年龄组 影像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40岁以上新疆克拉玛依社区人群中,睡眠时长与糖尿病患病风险相关性。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新疆克拉玛依地区9 541名40岁以上常驻居民进行标准化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生化指标监测等。根据每日总体睡眠时长将人群分为3组:睡眠时长不足(每日总体睡眠时长<6 h)、理想睡眠时长(6~8 h)及长时间睡眠(>8 h)。并进一步根据年龄分层,年龄<60岁者被定义中年组,余下为老年组。利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究2组不同研究对象睡眠时长与糖尿病患病风险相关性。结果睡眠时长与空腹血糖、HbA1C水平之间呈现近似U型关系,理想睡眠时长下空腹血糖HbA1C水平最低。经多因素校正之后,总体人群中,与理想睡眠时长者相比,睡眠不足者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35%(OR=1.35,95%CI 1.06~1.71),而长时间睡眠者患病风险未显著增加(OR=1.04,95%CI 0.94~1.14)。进一步按照年龄分层后,仅在中年组(40~60岁)中观察到睡眠时长不足与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显著相关(OR=1.37,95%CI 1.02~1.84)。结论新疆克拉玛依地区不同居民中,睡眠不足者与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存在相关性,并且这种差异仅在40~60岁中年人群中显著

  • 标签: 睡眠时间 糖尿病 年龄
  • 简介:摘要抑郁症具有高发病率、高自杀率及高致残率特点,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基于抑郁症发病素质-压力模型,表观遗传学机制解释了基因环境在抑郁症发生发展过程中整合作用。然而,抑郁症具有高度临床异质性,不同个体症状表现各异,其表观遗传学改变也存在一定差异性。作为一种随年龄环境经历而变化动态分子标记,表观遗传学有助于阐明不同阶段抑郁症独特且复杂疾病发病机制。因此,本文将围绕不同起病年龄抑郁症表观遗传学研究进行综述,探究其潜在年龄特异性关联机制,以期临床不同阶段抑郁症患者制定精准干预治疗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抑郁症 年龄因素 生物学标记 表观遗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ICU中室上性心动过速(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SVT)患儿发作特点、病情严重程度不同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反应,临床医生提供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PICU住院不同SVT患儿临床特点及对不同药物疗效观察。结果73患儿,男53(72.6%),女20(27.4%);婴儿组(1个月~1岁)31(42.5%),幼儿组(1~3岁)15(20.5%),年长儿组(3~14岁)27(37.0%)。首发临床表现以发现心率增快36(49.3%)、进乳差或拒乳12(16.4%)、心悸心前区不适11(15.1%)、伴发热咳嗽13(17.8%)为主;进乳差或拒乳仅发生在婴儿组,幼儿组年长儿组发现心率增快多于婴儿组,年长儿组自觉心悸或心前区不适者比例也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组间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18(24.7%),心源性休克6(8.2%)。婴儿组患儿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比例诊断充血性心力衰竭比例均显著高于幼儿组年长儿组,组间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转律成功54(74.0%),联合同步电复律成功6(8.2%);转律未成功5(6.8%),死亡4(5.5%)。结论PICU不同SVT患儿临床表现、心电图表现心脏基础疾病不同;药物同步电复律不能全部转律;可并发危及生命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甚至死亡。

  • 标签: 室上性心动过速 儿童 重症 抗心律失常药物
  • 简介:摘要季节性流感(简称流感)是由季节性流感病毒引起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传播迅速,各年龄人群均易感染,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流感临床特征对于疾病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而儿童、成人和老年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后出现临床特征存在差异,疾病严重程度也有所不同。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不同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后临床特征病情严重程度等研究进行归纳分析,以期对流感及时识别、诊断治疗提供证据支持。

  • 标签: 季节性流感 年龄 临床特征 严重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性肌萎缩(SMA)合并肺炎住院患儿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对比不同治疗方法所致不同结局,以提高SMA合并肺炎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因SMA合并肺炎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内科病房住院13患儿临床资料。统计住院SMA患儿年龄、分型、住院时间、呼吸衰竭类型、并发症等一般资料。描述住院期间SMA患儿肺部感染病原及治疗情况。总结并分析住院期间及出院后SMA患儿机械通气方式、时间及转归情况。结果81型患儿病情较重,多存在Ⅱ型呼吸衰竭及肺炎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39.8±30.3) d,较52型患儿平均住院时间[(7.8±2.2) d]长(t=2.318,P=0.041)。选择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6SMA患儿存在多重耐药菌感染,需长期并更换使用多种抗生素治疗,平均住院时间(51.3±25.3) d,较4使用无创通气患儿[(7.5±2.4) d]长,差异统计学意义(t=3.391,P=0.009)。3气管插管患儿通过积极呼吸道清理术,病情稳定后(体温正常;空气氧下经皮血氧饱和度>94%;胸片无炎症;吸痰频率少于4 h 1次)成功拔除气管插管过度至无创通气。3出院时无需白天无创通气患儿完善多导睡眠监测后,结果提示存在睡眠呼吸紊乱,出院后长期使用夜间无创通气治疗,均未因重症肺炎再次住院。结论选择气管插管治疗SMA合并肺炎患儿,应在病情稳定时尽早拔除气管插管改为无创通气,以避免多重耐药菌感染。出院时已脱离无创通气患儿应完善多导睡眠监测,若提示存在睡眠呼吸紊乱,出院后应长期使用夜间无创通气,以降低因重症肺部感染再次住院风险。

  • 标签: 脊髓性肌萎缩 肺炎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部位症状性Rathke's囊肿(RCC)手术方式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手术治疗47症状性RCC患者进入研究,其中21单纯鞍内型患者行右侧单鼻孔入路,19鞍内-鞍上型患者行双侧鼻孔入路,3鞍上型患者采用内镜扩大经鼻蝶入路,4单纯鞍上型患者采用开颅经翼点入路。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患者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所有患者随访3~36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患者术后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其中头痛缓解比例27/31,视力下降改善比例5/5,高泌乳素缓解比例11/13,垂体功能改善比例9/18;共6患者出现并发症,均表现为尿崩。随访期间4患者出现复发。结论鞍内型及鞍内-鞍上型RCC经鼻蝶入路行内镜治疗安全有效,单纯鞍上型RCC应根据囊肿体积及生长方向选择手术方式。

  • 标签: Rathke's囊肿 神经内镜 翼点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组胰腺供者胰肾联合移植安全性有效性。方法2016年9月至2020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共完成146胰肾联合移植,按胰腺供者年龄将146者分为三组:<18岁组(18)、18~39岁组(85)≥40岁组(43)。随访1~45个月,分别监测三组者术后不同时间移植胰腺、肾脏功能指标,统计内科外科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三组者术后1、3年者、移植胰腺移植肾存活率。结果三组者血清肌酐术后10 d达到正常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术后6个月达稳态,三组者术后6个月血清肌酐、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淀粉酶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内科并发症以围手术期感染为主。三组急性排斥反应均以胰腺十二指肠排斥为主,三组胰腺十二指肠、肾胰腺合并肾这三种形式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外科严重并发症以肠漏、动脉血栓及静脉血栓为主。三组肠漏、动脉血栓、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者1年、3年者存活率均分别为85.0%、95.0%、90.4%;1年、3年移植胰腺存活率均分别为85.0%、91.0%、85.8%;1年、3年移植肾存活率均分别为85.0%、95.0%、85.8%;1年、3年死亡删失移植胰腺存活率分别均为100%、95.8%、90.6%,死亡删失移植肾1年、3年存活率均分别为100%、100%、98.5%,三组者、移植胰腺移植肾存活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严格供者筛选精细手术操作基础上,使用儿童及一定年龄限制高龄供者胰腺,具有与成人供胰相似的临床结局。高龄供者需谨慎评估,长期随访结果需进一步观察。

  • 标签: 胰肾联合移植 年龄组 供者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组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疼痛中心住院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118年龄、性别不限,以65岁界,分为老年组非老年组,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患者入院时疼痛程度;使用非接触式红外测温仪评估面部皮肤温度;用大头针或vonFrey纤维评估患者感觉异常或痛觉异常,并且对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症、眼部并发症及疼痛部位进行收集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纳入分析患者共111,两组患者入院时VAS评分及病变部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老年组痛觉过敏发生率高于非老年组,差异统计学意义(26.2%比12.0%,P<0.05),但两组患者疼痛性质及痛觉超敏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老年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痛觉过敏发生率较高。

  • 标签: 三叉神经 神经痛,带状疱疹后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为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病,临床表现为以共济失调为主一组临床综合征。本文报道166岁男性患者,糖尿病病程10余年,长期血糖控制欠佳,糖化血红蛋白14.3%,无酮体出现,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大血管病变严重,周围神经病变广泛且不能用糖尿病神经病变解释,既往基因检测结果考虑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12型,治疗上结合原发病、认知状态等方面,予口服二甲双胍维格列汀联合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治疗,监测空腹血糖控制达标。

  • 标签: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
  • 简介:摘要报道1急性感觉共济失调神经病患者临床、电生理、神经病理特点及其预后。患者32岁女性,临床表现为感觉异常、感觉性共济失调伴假性手足徐动及腱反射减低,脑脊液呈蛋白-细胞分离,肌电图及腓肠神经活组织检查符合急性重度活动性感觉轴索性周围神经病特点,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联合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患者四肢烧灼刺痛感逐渐缓解。随访1年余,患者持物不稳症状缓慢改善,多次随访肌电图检查提示双下肢H反射波幅随临床症状改善而缓慢恢复。

  • 标签: 共济失调 H反射 感觉轴索神经病 假性手足徐动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一患儿型咖啡斑进行鉴定,明确其为单纯色素沉着斑或节型1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方法对患儿咖啡斑皮损中3种培养细胞(黑素细胞、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进行体细胞变异分析,探讨是否存在镶嵌现象。结果二代测序仅在黑色素细胞中发现了NF1基因两个杂合性无义致病性变异c. 3826C>T(p.R1276*)c.6709 C>T(p.R2237*)。二者已被HGMD数据库收录。深度测序发现血液中c. 3826C>T变异比例10.4%。结论通过体细胞变异分析发现NF1基因镶嵌致病性变异,明确诊断1型咖啡斑表现散发儿童节型NF1患者判断患者预后、精准治疗以及产前诊断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节段型咖啡斑 1型神经纤维瘤病 NF1基因 镶嵌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基丙二酸血症(MMA)患儿眼部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病例研究。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河南省儿童医院眼科就诊MMA患儿13纳入研究。患儿均于表面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行眼前节及眼底检查。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检查9;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3;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检查6;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检查6;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3。结果13患儿中,男性6,女性7。首次就诊眼科平均年龄45个月。均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伴癫痫、婴儿痉挛症分别为9、2;发育迟缓11;生长发育期伴反复肺部感染13;脑积水4;高血压、肾功能不全1。8患儿基因检测结果记录,均发现MMACHC:c.609G>A:p.W203*突变位点。角膜溃疡1;眼球震颤10;黄斑病变4;伴远视、内斜视3。行BCVA检查9,BCVA光感~0.6;行OCT检查3中,黄斑区视网膜变薄、光感受器细胞层萎缩2。行FFA检查3中,黄斑区可见类圆形透见荧光2。行FVEP检查6中,不同程度P100波峰时延迟及振幅降低5;行FERG检查6中,a、b波各反应振幅降低4。结论MMA患儿眼部临床表型多样,严重程度不一;多伴有眼球震颤,眼底病变以黄斑区病变常见;出现黄斑病变者视力损害较重。

  • 标签: 婴儿 甲基丙二酸血症 黄斑病变 眼球震颤 MMACHC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呃逆一过性发作较常见,但持续性(>2 d)及顽固性(>1个月)呃逆并不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临床上少有报道以呃逆为主要症状肺炎,我们在此介绍一以呃逆突出表现老年肺炎病例,经抗生素抗感染及对症处理等治疗后好转,呃逆随感染控制而缓解。患者半年后再次肺炎,临床表现及治疗过程与前类似,使用加巴喷丁加速呃逆缓解。

  • 标签: 呃逆 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免疫状态年龄对百日咳发病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深圳市儿童医院468百日咳患儿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免疫状态年龄患儿临床特征。率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结果按年龄分为≤3月龄患儿221,4~6月龄患儿119,7~11月龄患儿53,1~3岁患儿53,>3~10岁患儿22;按接种疫苗情况,将患儿分为未接种组216,接种1剂组76,接种2剂组37,接种3剂组63,全程接种组24接种情况不详组52。468百日咳患儿中,密切接触咳嗽病史者105,多为父母兄弟姐妹。全程接种组患儿病程(20.00±9.21) d,未接种组(13.82±10.52) d,接种1剂组(15.28±9.46) d,接种2剂组(12.41±7.78) d,接种3剂组(14.60±9.34) d,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F=3.551, P=0.007);接种1剂组患儿白细胞计数(22.32±12.82)×109/L,未接种组(20.18±11.76)×109/L,接种2剂组(16.69±8.87)×109/L,接种3剂组(17.55±14.79)×109/L,全程接种组(15.16±9.59)×109/L,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F=2.724,P=0.029);淋巴细胞比例由未接种组患儿0.665 8±0.152 7到全程接种组患儿0.490 0±0.179 5,呈下降趋势(F=8.740, P<0.01)。此外,淋巴细胞比例从年龄≤3月龄组患儿0.675 6±0.146 1到年龄>3~10岁组患儿0.438 1±0.165 0,呈下降趋势(F=13.889, P<0.01)。结论不同免疫状态年龄对百日咳病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有明显影响,家庭内与咳嗽患者密切接触是婴幼儿发病主要原因。

  • 标签: 百日咳 临床表现 密切接触史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了解不同护理人群对其护理工作环境认知情况,改进医院护理管理快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供科学指导。方法于2020年7月9日至7月22日期间统计分析广州市胸科医院≤25岁、25~30岁、>30~35岁、>35~40岁、>40~45岁、>45~50岁以及>50岁7个年龄护士人群(249人)对护理工作环境量表(PES-NWI)5个维度31个条目的Likert 4级计分调查结果,进行横断面研究,比较5个维度Likert 4级分类构成31个条目的Likert 4级计分情况,采用卡方检验F检验。结果按“非常不同意”“不同意”“同意”“非常同意”Likert 4级计分(分别计1、2、3、4分),护士参与医院事务、高质量护理服务基础、充足的人力物力、护理管理者能力及领导方式医护合作5个维度4级分类百分构成年龄护士人群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1个条目的Likert 4级计分值不同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按6类人群31个条目划分为217个板块,以评分≤2.5分、2.5~3.0分、>3.0分将护理工作环境分为“不良”“好”“优”3个等次,3个等次板块数分别为18个、127个72个,分别占8.29%、58.53%33.18%;18个“不好”等次板块中,13个板块来自“护士参与医院事务”维度6个条目、5个板块来自“充足的人力物力”维度2个条目,其中有5个板块指向“护理人员有机会参与医院管理决策”条目、4个板块指向“科室充足支持设备让我更多时间护理患者”条目。结论各年龄护士对其工作环境期待值不同医院护理管理中应予分类施策;同时,如何提高护士医院中地位以及加强护理支持技术应予足够重视。

  • 标签: 护理 环境 护理工作环境量表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旧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小脑性共济失调,是一种遗传异质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包含多种亚型。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23型属于其中一型,致病基因为突变前强啡肽原(PDYN)基因。现报道122岁散发型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23型患者,经基因检测发现PDYN基因一种新型突变,c.647C>T(p.P216L)。该突变位于PDYN基因强啡肽A编码区,其致病机制可能与突变体所导致功能异常相关。该患者经过平衡言语功能锻炼后,症状稍有好转。

  • 标签: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脑啡肽类 突变 运动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