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尖锐湿疣患者实施疼痛管理,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ALA-PDT治疗尖锐湿疣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34.27±1.98)岁;观察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34.39±1.45)岁。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疼痛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焦虑情况和患者舒适度、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照射5 min、照射20 min、治疗结束后30 min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5.63±0.65)分、(4.01±0.24)分、(1.11±0.1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75±2.13)分、(4.45±0.39)分、(2.89±0.17)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治疗中、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分别为(51.68±3.25)分、(49.59±3.4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68±4.19)分、(56.79±3.1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舒适度、满意度分别为(23.30±4.21)分、(86.21±5.5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07±5.62)分、(74.37±6.6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LA-PDT治疗尖锐湿疣患者实施疼痛管理,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对血流动力学状态暂时平稳或处于休克恢复阶段的重症患者,维护循环稳定和器官功能时需要及时发现血流动力学异常,避免随意化、无目标的监测治疗。我们提出重症血流动力学监测治疗方案——大循环微循环结合(CHOLKIT)方案,包括中心静脉压、心率、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乳酸、血钾、灌注指数和足趾温度七项指标,并对每一项指标设立明确的目标值。在此基础上,建立了CHOLKIT评分量表。CHOLKIT方案既包含大循环指标,亦包含微循环指标,既有灌注指标,亦有代谢指标,期望通过多位点、多角度的监测,更全面地反映血流动力学状态及机体氧供需是否平衡。在CHOLKIT方案的基础上,再行个体化、器官化监测,有助于临床血流动力学监测治疗的规范化。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与空心螺钉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76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5例,女31例;年龄23~63岁[(49.5±8.2)岁]。骨折Garden分型:Ⅱ型25例,Ⅲ型34例,Ⅳ型17例。骨折Pauwels分型:Ⅰ型16例,Ⅱ型31例,Ⅲ型29例。40例采用空心螺钉固定治疗(空心螺钉组),36例采用FNS固定治疗(FNS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住院时间、下地负重时间、骨愈合时间。术后6,12个月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估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0个月[(15.2±1.7)个月]。FNS组透视次数为(13.4±1.9)次,少于空心螺钉组的(18.2±2.6)次;FNS组下地负重时间、骨愈合时间为(11.1±1.9)周、(13.8±1.6)周,短于空心螺钉组的(15.7±1.6)周、(14.6±1.6)周(P均<0.05或0.01)。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6,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感染。空心螺钉组4例股骨颈短缩,3例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内固定松动,2例退钉,1例骨折不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为30%(12/40);FNS组2例股骨颈短缩,1例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内固定松动,并发症发生率为11%(4/36)(P<0.05)。结论对于中青年股骨颈骨折,FNS和空心螺钉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疗效,但FNS具有术中透视次数少、下地负重时间早、骨愈合时间短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新型导流支架治疗复杂腹主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机制,比较多层密网支架(streamliner multilayer flow modulator,SMFM)与新型导流支架对复杂腹主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临床采集的复杂腹主动脉瘤增强CT图像数据导入后处理软件Mimics中进行数据处理和三维重构。分别进行SMFM及新型导流支架数值建模,再导入动脉瘤数值模型,使用ICEM软件(Ansys ICEM CFD v15.0)进行网格划分后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Fluent 16.0中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结果两种支架均可以改变瘤腔内血液流态、稳定血流,在降低瘤腔内血流速度、瘤壁压力及剪切力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维持分支动脉血流通畅;与SMFM相比,新型导流支架可以更为显著的降低瘤腔内血流速度、瘤壁压力及剪切力,同时可以加快分支动脉血流速度。结论新型导流支架可以显著降低复杂腹主动脉瘤内血流速度、瘤壁压力及剪切力,同时可以加快分支动脉血流速度从而利于维持分支动脉通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不同治疗节点心理压力,为临床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分别选取初诊建档、促排卵、取卵及胚胎移植四个节点的患者,依据半结构式题纲进行质性访谈,以Colaizzi 7步法分析资料,提炼主题。结果初诊建档节点:复杂情感交织,污名化,经济压力;促排卵节点:孤独感,忧虑卵泡长势,自我发展受限;取卵节点:"零"卵无助感,低支持度;胚胎移植节点:臆想助孕失败,治疗与工作生活冲突,认知度高与误区并存。结论IVF-ET助孕患者不同治疗节点心理压力源不同,医护人员应针对患者不同治疗节点的感受,提供针对性心理支持,以缓解其心理压力,改善助孕结局。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晚期胃癌患者阿帕替尼治疗期间心理弹性及希望水平。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阿帕替尼方案治疗。并在治疗期间使用Herth希望量表(HHI)评估患者的希望水平,根据结果分组(低希望水平组、中等希望水平组、高希望水平组)。使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估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分析晚期胃癌患者阿帕替尼治疗期间心理弹性及希望水平的相关性。结果90例晚期胃癌患者阿帕替尼治疗期间低希望水平者45例,占50.00%(45/90);中等希望水平者30例,占33.33%(30/90);高希望水平者15例,占16.67%(15/90)。不同希望水平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希望水平组HHI评分、CD-RISC评分高于中等希望水平组、低希望水平组,且中等希望水平组HHI评分、CD-RISC评分高于低希望水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Pearson分析,晚期胃癌阿帕替尼治疗患者的希望水平心理弹性水平呈正相关(r=0.855,P=0.000)。经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弹性水平降低是导致晚期胃癌阿帕替尼治疗患者希望水平降低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晚期胃癌阿帕替尼治疗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降低会使希望水平下降,故可通过有效措施提升患者心理弹性,进而提高希望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心室Tei指数评估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治疗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安徽省儿童医院行介入治疗的PDA患儿50例(PDA组)和健康体检儿童27例(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左心室Tei指数、血浆B型利钠肽(BNP)、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结果两组左心室Tei指数均与心率和年龄无相关(P>0.05)。PDA组术前左心室Tei指数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0.20(0.16,0.25)比0.27(0.20,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A组术后即刻、3 d、1个月和3个月左心室Tei指数明显高于术前[0.38(0.29,0.47)、0.32(0.26,0.40)、0.30(0.27,0.35)和0.32(0.26,0.37)比0.20(0.16,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血浆BNP明显低于术前[288(126,433)ng/L比582(303,1 675)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LVDD明显低于术前[(3.03 ± 0.54) cm比(3.38 ± 0.51)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LVEF明显低于术前[(54.24 ± 6.09)%比(59.45 ± 5.93)%],术后1、3个月明显高于术后即刻[(63.18 ± 4.71)%和(65.46 ± 4.78)%比(54.24 ± 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左心室Tei指数与PDA肺动脉端内径和术前血浆BNP呈负相关(r = - 0.362和- 0.388,P = 0.013和0.009),与术前LVDD和LVEF无相关性(r = - 0.192和- 0.283,P = 0.229和0.053)。术前与术后即刻左心室Tei指数差值与PDA肺动脉端内径呈正相关(r = 0.325,P = 0.030),与术前BNP、LVDD和LVEF无相关性(r = 0.234、0.283和- 0.039,P = 0.126、0.076和0.798)。结论左心室Tei指数能快速准确地反映PDA介入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心室Tei指数评估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治疗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安徽省儿童医院行介入治疗的PDA患儿50例(PDA组)和健康体检儿童27例(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左心室Tei指数、血浆B型利钠肽(BNP)、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结果两组左心室Tei指数均与心率和年龄无相关(P>0.05)。PDA组术前左心室Tei指数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0.20(0.16,0.25)比0.27(0.20,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A组术后即刻、3 d、1个月和3个月左心室Tei指数明显高于术前[0.38(0.29,0.47)、0.32(0.26,0.40)、0.30(0.27,0.35)和0.32(0.26,0.37)比0.20(0.16,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血浆BNP明显低于术前[288(126,433)ng/L比582(303,1 675)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LVDD明显低于术前[(3.03 ± 0.54) cm比(3.38 ± 0.51)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LVEF明显低于术前[(54.24 ± 6.09)%比(59.45 ± 5.93)%],术后1、3个月明显高于术后即刻[(63.18 ± 4.71)%和(65.46 ± 4.78)%比(54.24 ± 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左心室Tei指数与PDA肺动脉端内径和术前血浆BNP呈负相关(r = - 0.362和- 0.388,P = 0.013和0.009),与术前LVDD和LVEF无相关性(r = - 0.192和- 0.283,P = 0.229和0.053)。术前与术后即刻左心室Tei指数差值与PDA肺动脉端内径呈正相关(r = 0.325,P = 0.030),与术前BNP、LVDD和LVEF无相关性(r = 0.234、0.283和- 0.039,P = 0.126、0.076和0.798)。结论左心室Tei指数能快速准确地反映PDA介入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与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9年9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50例,将入院编号为奇数者纳入对照组,将入院编号为偶数者纳入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一般手术资料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治疗优良率(96.00%,24/25)高于对照组(76.00%,19/25),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0%,4/25)低于对照组(24.00%,6/25),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对四肢骨折患者的疗效优于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更能降低患者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简介:随着物流行业的崛起,同时面临交通发展的瓶颈。经济发展离不开交通基建与交通工具的进步,目前高铁建设的竞赛已经趋于稳定阶段,我国的高铁总里程数超过2.5万公里,现在世界各国竞相开展对磁悬浮列车的研究,准备下一场交通技术的迭代更新,因此对于磁悬浮列车的进行研究很有必要,其中磁悬列车动力学研究尤为关键,它对施工、运行的平稳性有密切关系,本文以我国某市磁悬浮列车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列车动力学模型来研究磁悬浮列车运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MECT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抑郁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MECT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时联合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减轻患者抑郁症状,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过程取向-指导式探究教学(process-oriented-guided inquiry learning,POGIL)在风湿免疫临床教学实践中的效果和优势。方法从2019年5月到2021年5月于本科室进行实习的重庆医科大学"5+3"临床专业学生中随机抽取120人,按照入科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60人和对照组6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带教,试验组运用POGIL教学进行临床教学。实施1个月后,比较两组实习生的专科知识掌握情况、自我能力提升评价;使用疲劳量表(fatigue scale,FS-14)和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评价其学习压力状况;比较两组学生的满意度。采用SPSS 22.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①专业知识考核情况:试验组实习学生理论考核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综合素质自我评价:试验组实习生的专业能力自我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③压力状况:POGIL理论指导带教学习后试验组FS-14和SCL-9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教学质量自评:两组临床教学有效率分别为96.67%(58/60)和91.67%(55/60),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POGIL理论进行风湿免疫科临床实践教学,能够提高临床实习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更容易提高实习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聚焦取向模式对去乳术后的乳腺癌患者自我形象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海安市人民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乳腺癌去乳术患者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聚焦取向模式进行干预。干预后,对两组患者自我形象水平、焦虑抑郁程度、应对方式的改变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早期(1 d、1个月)的自我形象水平、应对方式和焦虑抑郁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术后3个月、6个月时,研究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焦取向模式可有效提升去乳术后的乳腺癌患者的自我形象水平,降低其焦虑抑郁程度,同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脊髓拴系综合征(TCS)的疗效及其对尿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海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2例TC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神经内镜组(n=32)和显微镜组(n=30)。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中脊髓拴系松解情况等手术指标,术后3个月的临床疗效,术后3年的脊髓再拴系、腰椎失稳、神经轻微损伤等远期随访结果;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尿动力学指标,包括膀胱安全容量、膀胱残余尿量及逼尿肌漏尿点压。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3项术前尿动力学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无一例出现神经损伤、术区血肿、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神经内镜组与显微镜组比较,脊髓拴系完全松解者占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93.8%(30/32)、90.0%(27/30),P>0.05];神经内镜组较显微镜组术中出血量少[分别为(281.4±30.3)ml、(333.9±35.7)ml]、手术时间短[分别为(81.5±10.1)min、(96.7±8.3)min]、住院时间短[分别为(12.9±2.5)d、(14.7±1.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完成术后3年随访。术后3个月,神经内镜组患者治愈8例,显效15例,好转6例,无效3例,与显微镜组比较,临床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两组脊髓再拴系、腰椎失稳、神经轻微损伤者占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显微镜组比较,神经内镜组膀胱安全容量大[分别为(264.4±28.7)ml、(245.8±25.8)ml]、膀胱残余尿量少[分别为(106.3±16.5)ml、(118.5±22.7)ml]、逼尿肌漏尿点压低[分别为(30.5±9.1)cmH2O(1 cmH2O=0.098 kPa)、(36.4±9.1)cmH2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年两组的膀胱安全容量均上升、膀胱残余尿量均减少、逼尿肌漏尿点压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TCS患者的近、远期临床疗效均较好,未观察到与显微镜手术的疗效差异,但神经内镜手术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且术后患者的尿动力学指标恢复更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疗法(PDT)联合CO2点阵激光对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效果。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皮肤科对下颌部痤疮增生性瘢痕患者20例[男17例,女3例,年龄19~36(24.40±4.24)岁)]进行ALA-PDT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每月1次共3次,随访观察6个月。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估疗效、安全性、复发情况。结果3次治疗后20例均有效。首次治疗后VSS评分明显下降,随着治疗次数增加,VSS进一步下降。治疗后最先改善的是厚度和硬度。随访6个月无1例复发。不良反应主要为疼痛、红斑、色素沉着。结论PDT联合CO2点阵激光可作为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手段之一,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和空心螺钉(CCS)固定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12月期间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采用FNS治疗的29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匹配29例采用CCS治疗的患者,并据此分为两组:CCS组29例,男14例,女15例;年龄为(48.2±12.3)岁;采用CCS固定;FNS组29例,男14例,女15例;年龄为(48.2± 12.0)岁;采用FNS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复位质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末次随访时股骨颈短缩程度、髋关节功能、Barthel指数、健康调查12条简表(SF-12)评分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及随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CCS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20(10,50) mL]显著少于FNS组患者[50(20,50) mL],末次随访时股骨颈短缩程度(1级5例,2级18例,3级6例)显著重于FNS组患者(1级21例,2级6例,3级2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骨折复位质量、手术时间、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末次随访时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Barthel指数及SF-12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青年股骨颈骨折,FNS和CCS都是较好的内固定选择。与CCS比较,FNS可显著减轻患者的股骨颈短缩程度,更好地维持股骨颈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