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从远古至今,萨满教一直在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广为流传。中国萨满教研究肇始于20世纪初,与中国民族学起步相随。中国最早的关于萨满教研究的期刊论文发表于《地学杂志》1914年第6号,善之的《萨满教》一文是最早的一篇萨满教研究的文章。经过百年的学术历程,中国的萨满教研究已由零星研究发展到全面系统的深入研究阶段。进入21世纪后,有关萨满教研究的学位论文逐年增多。据统计,有关萨满教研究的学位论文在2000年至2013年之间逐年上升,共有49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36名研究生完成136篇有关萨满教研究的学位论文。学位论文作者专业涉及教育学、文物考古、地理历史、民俗、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文献、语言文学、新闻学、艺术、政治、宗教等众多领域;学位论文内容涉列广泛。其中萨满艺术、萨满祭祀、综合类研究、萨满文学、萨满习俗、萨满仪式、萨满信仰等主题成为热点,成为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方向;研究内容涉及满族、蒙古族、赫哲族、鄂温克族、朝鲜族、哈萨克族、塔塔尔族、柯尔克孜族、侗族、达斡尔族、彝族、锡伯族、维吾尔族、塔吉克族、纳西族、汉族等16个现存少数民族和古代的女真、契丹等北方少数民族的萨满文化等诸多方面;有关萨满教研究的学位论文所涉及的地域较广,据统计96%以上都是有关中国各地各民族萨满教研究方面的论文,其中有关北方民族地区的论文有127篇,占总数的88.9%。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1世纪以来中国萨满教研究学位论文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归纳,为今后的中国萨满教研究打下学术史的文献基础。
简介:中世纪西欧教会曾严厉镇压异端运动,同时又有一系列宽容的思想和举措。这是逻辑混乱或虚伪吗?教会法对异端分子的处理展现了基督教宽容在特定历史语境中的存在和运作,也说明这一宽容的渊源不是对真理的怀疑和冷漠,而是出自对神恩的信心、对他人良知的尊重。真理只能在历史进程中得以认知,而对宽容的评价也只能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进行。按照12世纪教会法学家格兰西的理解,处分异端分子的方式和举措典型地展示了正义和仁慈统舍于爱,而爱就是关怀人类的拯救。不论是对罪犯处以绝罚还是鼓励他们与上帝和教会和解,相应的教会法规范都应该遵循,但是解释和应用法律必须考虑时间、地点、案件和当事人的特殊情形,据此减免刑罚或停止律法的施行。有时教会宽恕异端分子,期望他们能因此更快地纠正谬误。宽恕,不应该是神职人员渎职的借口;严格执法,也不应该蜕变成贪图和炫耀个人权威的机会。教会法对株连的批评尤其值得借鉴。教会法关于宽容的原则在律法的解释和施行中并未得到完全贯彻,迫害和滥用权威的现象时有发生,可知在寻求真理的同时又怀抱宽仁之心何其难也!
简介:据《仙鉴》卷首各《序》和卷内文字可证赵道一号全阳,宋末元初隆兴府奉新县浮云山万年宫道士。赵道一精勤刻苦,对丹道玄学有深入理解,但不显于世,留存文献几乎未见任何专门记载。《仙鉴》除了常见的《正统道藏》本外还有多个版本,其中国家图书馆藏残3卷本很可能是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所著录的元刻本,但经过明初修版,确切来说应是元刊明修本。国家图书馆藏残7卷本可能与国图藏残3卷本同为元刻明修本。这两个版本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所有《仙鉴》版本分属两个系统,即"前卷后集"本系统和《正统道藏》改编本系统。"前卷后集"本即按照《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前卷》36卷、《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6卷的方式编纂,应是赵道一原刊的早期刊本;《正统道藏》改编本拆分了《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前卷》36卷,且存在不少误、脱、衍、乱的异文,偶有扞格难通的地方。青岛博物馆藏《正统道藏》未经后世修补,其所收《仙鉴》有重要的校勘价值。
简介:本文主要以《大公报》和《益世报》为中心讨论了天津基督教青年会在1920年赈灾中的表现。在1920年华北大旱灾中,天津青年会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到赈灾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首先通过参与并领导天津华洋义赈会等赈灾机构开展活动。它经常组织开展调查灾民、劝募代赈等具体的赈灾工作。另外,它还为受灾儿童提供教育服务,并设法转移灾民。
简介:16世纪英国改教时,英国教会对教会音乐也进行改革,在圣诗歌词的选用方面选择加尔文路线,与加尔文改革宗一样继承了早期教会的音乐传统——诗篇;另外,为了能保持圣经原文且符合英文语言特点,在音乐方面创立了"安立甘颂调"(AnglicanChant),以此曲调颂唱散文诗篇。到了启蒙运动理性主义兴盛时期,英国教会正统基督教信仰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被历代教会推崇为"英国赞美诗之父"的以撒·瓦茨(IsaacWatts,1674一1748)于18世纪开始对英国教会传统圣诗进行改革,提倡"唱福音",开创了基督教赞美诗的新时代。他不仅改革英国教会的传统圣诗,而且藉着神赐给他的恩赐创作很多圣诗,并将他那时代的教会,带进一个属灵的复兴。同时,他的改革还激励了后来众多神所使用的仆人,藉着时代的语言和文化,将自身从神那里所得到的启示、灵感、亮光、经历,写成许多宝贵的赞美诗,使后世的众教会获益无穷。本文首先叙述瓦茨改革前英国教会传统圣诗的发展概况,其次阐述十八世纪瓦茨改革英国教会传统圣诗的基本见解以及他的创新理念对后世教会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简介:1895年12月8日,基督教青年会北美协会传教士来会理在天津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城市青年会——天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该会以"发扬基督教精神,团结青年同志,养成完美人格,建设完美社会"为宗旨,通过开展救助时艰、改良世风、改造人心等各种社会事工,积极传播近代文明和基督教福音。本文主要以1917-1935年间《益世报》中有关青年会的报道为中心,通过考察天津青年会救时、救世、救心的社会事工,力图还原这一公共团体与天津地方城市社会之间的关系,探求其对天津城市进步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青年会广泛团结社会各界救国治世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