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1996~2005年渤海湾近岸海域海水镉、汞、铅和石油烃浓度变化分析,发现海水中镉浓度呈明显上升趋势,汞、铅和石油烃则无明显变化趋势.加速生命试验法模型(AcceleratedLifeTestingmodel)研究显示,1996~2005年渤海湾近岸海域海水镉、汞和铅平均浓度均已超过其对渤海湾常见渔业资源生物安全浓度.镉、汞、铅和石油烃对生物长期致死率鱼类分别为4.5%、16.3%、0.0%和12.0%,甲壳类为0.4%、7.9%、0.3%和6.6%,双壳类为10.5%、0.2%、0.2%和2.3%.效应加和模型(IndependenceActionmodel)估算表明,在镉、汞、铅和石油烃组成复合污染条件下,渤海湾常见鱼类、甲壳类和双壳类长期死亡率分别为29.7%、14.6%和12.9%,其种群增长率分别降低约6.4%、14.6%和12.9%.与镉、汞、铅和石油烃单种污染物暴露相比,其复合污染导致渤海湾常见渔业资源生物种群(鱼类、甲壳类和双壳类)增长率降低更明显.因此,复合污染是导致渤海湾渔业资源衰退重要因素。

  • 标签: 重金属 石油烃 加速生命试验法 效应加和模型 长期死亡率 种群增长率
  • 简介:为了探讨有害因子胁迫与二氧化硫(SO2)细胞生物合成关系,采用体外培养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H2O2(0.1、1、10mmol·L^-1)以及不同pH值(6.8、7.2、8.0)培养液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SO2产生量(以胞内SO3^2-含量代表)影响.结果表明:1)培养液过酸(pH6.8)和过碱(pH8.0)均可使BEP2D细胞SO2产生量显著增加(与对照相比,p〈0.05);2)H2O2胁迫也可使BEP2D细胞SO2产生量增加,当H2O2浓度≥1mmol·L^-1时,与对照相比,差异达到显著(p〈0.05).以上结果提示: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在有害因子胁迫下产生内源性SO2;SO2可能是一种生物气体应激分子,能像应激蛋白那样提高生物体对有害因子抵御能力.

  • 标签: H2O2 pH值 SO2 应激 支气管上皮细胞 生物合成
  • 简介:为探明洛克沙胂(ROX)对水生态系统毒性效应,采用模拟水生态系统,研究了外源添加不同浓度洛克沙胂(0、10、20、40、80和160mg·L-1)对水生态系统砷含量及底泥微生物生长影响。结果表明,水体及底泥砷含量随外源ROX用量增加而增加,但随暴露时间延长水体砷含量降低同时底泥砷含量逐渐增加。金鱼藻和鲫鱼体内均出现明显砷蓄积现象,且160mg·L-1ROX处理水生态系统鲫鱼毒害效应明显,暴露1d死亡率为100%。金鱼藻对砷具有较强富集能力,暴露32d后砷富集量达398.1~1538.91mg·kg-1。不同浓度ROX对底泥真菌、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生长均具有不同程度抑制效应,而对放线菌和氨化细菌生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且低浓度ROX(10mg·L-1)对放线菌生长促进作用明显。总体上,外源ROX进入水生态系统导致水体砷污染同时在生物及非生物媒介中再次迁移、分配和蓄积,进而对鲫鱼及部分底泥微生物生长产生毒害。

  • 标签: 洛克沙胂 水生态系统 生物富集 微生物
  • 简介:为了阐明大气污染物SO2对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毒作用机制,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了SO2衍生物(NaHSO3和Na2SO3,分子比为1:3)对大鼠海马、背根节神经元和心肌细胞膜上钠、钾、钙离子通道影响.结果显示:(1)SO2衍生物显著增大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钠电流,不影响钠通道激活过程,但可使钠电流失活曲线向去极化方向移动,延迟钠通道失活过程;另外,SO2衍生物显著增大瞬间外向钾电流(IA)和延迟整流钾电流(IK),不影响IA激活过程,使IK激活过程向负电压方向移动,促进IK激活过程,而使IA失活曲线向正电压方向移动,延迟IA失活过程.(2)SO2衍生物显著增大大鼠背根节神经元钠电流(TTX-S钠电流和TTX-R钠电流),可使两种钠电流激活和失活曲线均向去极化方向移动,但对失活影响大于对激活影响,即延迟钠通道失活过程;SO2衍生物显著增大背根节神经元瞬间外向钾电流(TOCs)和延迟整流钾电流(IK),不影响TOCs激活过程,但可使IK激活曲线向超极化方向移动,促进IK激活.另外,还可使TOCs失活曲线向去极化方向移动,即延迟TOCs失活.(3)SO2衍生物显著增大大鼠心肌细胞L-型钙电流(ICa·L),使ICa·L激活和失活曲线均向去极化方向移动,但对失活影响大于对激活影响;SO2衍生物显著增大心肌细胞钠电流,不影响钠通道激活过程,但可使钠电流失活曲线向去极化方向移动,延迟钠通道失活过程;SO2衍生物显著增大心肌细胞瞬间外向钾电流(Ito),使Ito激活曲线向超极化方向移动,促进Ito激活过程,但可使Ito失活曲线向去极化方向移动,延迟Ito失活过程;此外,SO2衍生物还可显著增大心肌细胞内向整流钾电流(IKI),但不影响其反转电位.结果表

  • 标签: 二氧化硫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离子通道 海马神经元 背根节神经元 心肌细胞
  • 简介:本文选取泥炭、生物质炭、木炭和活性炭4种含碳材料,结合以经济底栖生物菲律宾蛤仔(Venerupisphilippinarum)为受试生物生物累积实验和Tenax连续萃取法,阐述不同碳质对沉积物中4种菊酯类农药生物有效性影响,并将Tenax萃取结果与底栖生物累积结果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碳质添加导致沉积物中菊酯类农药快速脱附组分(Frap)降低,极慢速脱附组分(Fvs)增大,生物有效性降低,且4种碳质对Frap影响有所不同,然而因为菊酯类农药理化性质,Frap差异并不显著。Tenax6h和24h单点萃取组分与快速脱附组分相关性显著(P〈0.0001),基本可以代替完整脱附动力学评价生物有效性,但是对于组成复杂,有机碳(OC)和黑炭(BC)含量高沉积物进行研究评价时仍应注意由此产生偏离。Tenax快速脱附组分与2种底栖生物累积结果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2=0.38,P〈0.0001),表明在OC和BC含量不同沉积物中,Tenax萃取技术也可以预测菊酯类农药在经济底栖生物菲律宾蛤仔体内累积量,进而为沉积物中HOCs环境质量和相关水产品质量评估提供更为快捷、有效参考依据。

  • 标签: 菊酯类农药 碳质 Tenax萃取 生物有效性 沉积物
  • 简介:为探明妊娠早期胚胎丢失是否与卵巢、输卵管、子宫组织受到2,3,7,8-四氯苯并二噁英(TCDD)直接毒害有关,检测了NIH小鼠胚胎着床前期和后期TCDD暴露对胚胎毒性影响敏感性,并利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了模型动物肝脏、子宫、输卵管和卵巢组织中TCDD所引起AhR、ARNT以及Cyp1a2分子标记物变化.检测发现:妊娠第9d,100ng·kg-1·d-1剂量TCDD经口染毒,造成胚胎着床数量减少,且着床前期暴露影响大于着床后期;子宫蜕膜反应受到明显抑制;胚胎迁移率没有明显变化,但胚胎数量减少.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发现正常组小鼠肝脏、子宫、输卵管和卵巢组织中有AhR和Cyp1a2弱阳性信号表达,ARNT有细胞核强阳性信号表达;妊娠第1~8d、第1~3d和第4~8d处理组小鼠肝脏、子宫、输卵管和卵巢组织中AhR、Cyp1a2阳性面积和光密度值均高于正常组;随处理时间和组织蓄积量增加,ARNT在组织中变化由胞核(妊娠第1~3d组)表达到胞浆(妊娠第4~8d组)表达,然后完全无表达(妊娠第1~8d组).以上研究结果表明:TCDD对早期妊娠小鼠子宫、输卵管和卵巢组织中AhR、ARNT和Cyp1a2激活和代谢方式与肝脏相同,说明雌性生殖系统中组织有TCDD蓄积和代谢活性,这可能是导致早期胚胎迁移、着床等过程改变,造成胚胎丢失重要原因.

  • 标签: 2 3 7 8-四氯苯并二噁英(TCDD) 胚胎丢失 毒性介导蛋白
  • 简介:为探讨二氧化硫(SO2)肝脏免疫毒理效应,利用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技术,分析了SO2体内代谢衍生物——亚硫酸钠(Na2SO3)与亚硫酸氢钠(NaHSO3)混合液(两者摩尔比为3:1)腹腔注射染毒对C57BL/6小鼠肝脏淋巴细胞T细胞亚群CD4+和CD8+百分数以及CD4+/CD8+细胞比值影响.实验组剂量分别为25、100、400mg·kg-1(bodyweight),染毒一周后,制备肝脏淋巴细胞悬液,经特异性荧光标记CD4(FITC)、CD8(PE)单克隆抗体染色后,采用FACS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数.研究发现:1)染毒后所有处理组肝脏CD4+T细胞所占百分数显著升高(p〈0.05);2)CD8+T细胞所占百分数在100mg·kg-1、400mg·kg-1染毒组显著降低(p〈0.05);3)CD4+/CD8+比值在100mg·kg-1、400mg·kg-1染毒组显著升高(p〈0.01).研究结果显示:SO2体内衍生物亚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可使肝脏CD4+/CD8+T细胞比值显著升高,即SO2衍生物可使肝脏CD4和CD8淋巴细胞比例严重失调而使机体产生免疫紊乱.

  • 标签: SO2衍生物 T淋巴细胞亚群 CD4+/CD8+ 肝脏
  • 简介:根据龙岩市土地资源特点,基于P-S-R框架模型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综合指数法,对龙岩市2002-2012年土地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龙岩市2002-2012年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从2002年"敏感级"上升到2012年"良好级",期间2004-2008年一直处于"风险级",说明土地生态安全状况不断好转同时仍不容乐观.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土地生态安全对策,为龙岩市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土地生态安全 动态评价 指标体系 龙岩市
  • 简介:依据统计资料,基于P-S-R框架建立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突变级数法,以湘西自治州为例,计算出各县市区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位于生态环境脆弱区湘西州土地生态安全总体水平不容乐观,全州缺乏处于较安全安全状态县市,大部分县市均处于较不安全或临界安全状态.其中,吉首市和凤凰县处于较不安全状态;泸溪县、花垣县、保靖县、古丈县、永顺县、龙山县处于临界安全状态.最后通过分析其土地生态安全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以期对湘西州乃至湖南省生态环境脆弱区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提供一定参考价值.图3,表4,参25.

  • 标签: 突变级数法 湘西州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生态环境脆弱区
  • 简介:台湾东海大学景观学研究所教授、著名生态学家赖明洲教授日前飞抵上海,与此间一批生物学家一起到九段沙进行了考察。在他行将离沪赴泰国讲学之时,我与他就如何保护九段沙生态环境问题作了探讨。赖教授认为,“纵观世界各地成功经验,要建好自然保护区,务必注意三个方面:重在保护,重在宣传,重在多方协力!”

  • 标签: 赖明 教授 世界 成功经验 泰国 上海
  • 简介:通过ICP-AES法测定了26个云南野生牛肝菌居群中As元素含量,分析不同地区、种类牛肝菌对As富集特征;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评价云南野生牛肝菌As污染水平;根据FAO/WHO规定每周As允许摄入量评估野生牛肝菌As暴露风险。结果显示:(1)不同产地、种类牛肝菌中As含量差异明显,其中菌盖As平均含量在(0.18±0.31)~(13.33±2.21)mg·kg^(-1)dw之间,菌柄As平均含量在(0.06±0.10)~(17.09±5.8)mg·kg^(-1)dw之间;表明牛肝菌对As元素富集程度与牛肝菌种类、生长环境等因素有关;(2)不同种类牛肝菌菌盖、菌柄As污染指数分别在0.35~26.66及0.12~34.20之间,且多数牛肝菌As污染指数大于1,表明多数牛肝菌As含量超过GB2762-2012规定限量标准,处于重污染水平;(3)若成年人每周食用500g新鲜牛肝菌,则通过牛肝菌摄入As均低于FAO/WHO规定PTWI标准(As≤0.9mg),未达到As暴露水平;然而日常生活中人们除了通过野生牛肝菌摄入As元素外还会通过其他食物(大米、肉类等)、饮水、呼吸等途径摄入As元素,因此,为了防止As暴露危害人体健康,不宜大量或长期食用野生牛肝菌。

  • 标签: 野生牛肝菌 健康风险 单项污染指数 云南
  • 简介:为评价黄枙子食用安全性,以提高黄枙子综合开发利用,本研究对黄枙子中枙子黄色素和重金属含量分别进行了测量.将黄枙子光波消煮,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矿物质和枙子黄色素含量,测试结果显示黄枙子中矿物质和枙子黄色素含量丰富.本研究以砷为研究对象,进行急性经口毒性、大鼠精子畸形、大鼠骨髓细胞微核、180天喂养等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所测定40批黄枙子样品中,其水溶出物中砷、汞、镉含量分别为:w(汞)≤0.0153ug/g、w(砷)≤0.0613ug/g,w(镉)≤0.0167ug/g,均极其微小;遗传毒性试验结果无显著相关性,180天喂养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剂量范围内无毒副作用.研究结果显示:黄枙子中枙子黄色素含量丰富,且具有较好食用安全性.

  • 标签: 黄枙子 枙子黄色素 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 简介:小孢子育种具有能缩短育种周期、便于发现有利隐性突变、能提高选择效率等优点,比常规育种途径有很大优势.介绍了小孢子培养在育种中应用、茄子花药培养及小孢子培养研究进展、相关茄科作物小孢子培养研究情况及存在问题与今后研究方向.参34.

  • 标签: 茄子 花药培养 小孢子培养 单倍体 育种
  • 简介:脂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组成物质之一,具有多种重要生物学功能。脂质组学作为代谢组学一个重要分支,主要通过研究生物体内脂质化合物及脂质代谢谱变化,进而鉴定生物标志物,分析相关代谢通路,阐明生物体响应外界刺激机制。随着分析技术不断进步,尤其是色谱和质谱技术引入,极大地推动了脂质组学研究发展,并扩展了其应用范围。本文介绍了脂质组学研究方法及其在环境领域中应用前景,重点讨论了脂质组学及多组学联用技术在环境胁迫耐受性及环境污染物毒性评价中应用

  • 标签: 脂质组学 多组学 环境胁迫 环境毒性评价
  • 简介:随着经济需求不断加强和制造业规模不断提高,环境中重金属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羟基磷灰石具有较强离子交换能力、多位点吸附及可调变酸碱性质,使其在重金属离子废水治理等方面倍受关注.该文综述了羟基磷灰石在含重金属离子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并对该领域研究方向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羟基磷灰石 重金属 吸附 污染处理
  • 简介:2014年5月1日,中国检科院化学品安全研究所成为中国唯一加入WHO化学品风险评价网络成员。已加入该网络成员包括法国国家食品、环境及劳动卫生署(ANSES)、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奥克拉荷马基督教大学、田纳西大学、北得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瑞士联邦公共卫生办公室、俄罗斯联邦科学中心、加拿大卫生部、意大利农药与健康风险防范国际中心(ICPS)、葡萄牙国立卫生研究所以及国际毒理学联盟和欧洲生态毒理学中心。

  • 标签: 化学品安全 评价网络 风险防范 研究所 WHO 中国
  • 简介:彗星实验是瑞典科学家Ostling和Johanson于1984年发明检测毒物DNA损伤效应方法。它经历了从最初微电泳技术、中性彗星实验、碱性彗星实验、酶切彗星实验和双向垂直彗尾彗星实验等不断完善发展过程。在毒理学、遗传学和环境生态科学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欧洲食品安全局等国际组织推荐测定遗传毒性方法之一。彗星实验关键点包括单细胞悬液制备、细胞裂解液成分与比例,低熔点琼脂糖凝胶浓度,电泳条件等。在典型应用领域,如蚯蚓、鱼、两栖动物、鼠和人彗星实验很难找到标准实验方案。成功彗星实验还需关注,实验设计时必须包括阳性对照,结果表述时必须有图为证,实验方案可能因物种或细胞而异。

  • 标签: 彗星实验 单细胞凝胶电泳 DNA损伤 遗传毒性
  • 简介:分析重金属在"环境-牛肝菌-人体"系统中迁移、富集规律,为牛肝菌重金属污染防治及食用安全评价提供依据。采用ICP-AES法测定云南野生牛肝菌及其生长土壤中Cd和Hg含量,分析牛肝菌对重金属富集特征及牛肝菌重金属含量与土壤联系,推测云南野生牛肝菌中重金属Cd和Hg来源;根据FAO/WHO规定每周Cd或Hg允许摄入量(provisionaltolerableweeklyintake,PTWI)评估牛肝菌重金属暴露风险。结果显示,(1)不同种类、产地牛肝菌中Hg和Cd含量具有差异,菌盖中Hg、Cd含量分别在0.92~16.00mg·kg^(-1)dw,4.97~24.07mg·kg^(-1)dw之间,菌柄Hg、Cd含量分别介于0.46~8.2mg·kg^(-1)dw和2.11~22.08mg·kg^(-1)dw之间。同一种牛肝菌菌盖中Hg或Cd含量均高于菌柄(Q(C/S)〉1),表明牛肝菌菌盖对Hg和Cd富集能力强于菌柄。(2)牛肝菌菌盖和菌柄对Hg富集系数(bioaccumulationfactor,BCF)分别在1.72~19.12和1.30~6.40之间,菌盖、菌柄Hg含量均高于相应生长土壤含量,其中采自楚雄永仁县铜色牛肝菌菌盖Hg含量是土壤19.12倍,表明牛肝菌中Hg不仅来自土壤,根据山地"Hg诱捕效应"及云南大气Hg升高相关报道,可以推测云南野生牛肝菌中Hg主要来源于大气沉降。(3)牛肝菌菌盖、菌柄对Cd富集系数分别在0.16~1.82和0.07~1.67之间,多数牛肝菌Cd含量低于土壤含量,表明牛肝菌中Cd主要来自生长土壤。(4)假设成年人(60kg)毎周食用300g新鲜牛肝菌则多数牛肝菌菌盖、菌柄Hg摄入量低于PTWI(Hg)标准,Hg暴露风险较低(假设未通过其他途径摄入Hg);食用300g黑粉孢牛肝菌菌盖或菌柄摄入Cd达到0.722mg和0.662mg,超过PTWI(Cd)标准,食用有Cd暴露风险。

  • 标签: 重金属 野生牛肝菌 食用菌 富集系数
  • 简介:选择合适尤其是本土生物种进行化学品生态毒性评估,对于各国化学品环境管理十分重要。本文选择我国本土两栖种黑斑蛙胚胎为试验生物,以半数致死浓度LC50、半数致畸浓度TC50、致畸指数TI及最小抑制生长浓度MCIG为终点指标,建立了黑斑蛙胚胎发育毒性试验方法。以五氯酚、视磺酸、氯化镉、重铬酸钾为测试物研究了方法敏感性,并以五氯酚为测试物研究了方法重复性。结果显示:五氯酚、视磺酸、氯化镉和重铬酸钾对黑斑蛙胚胎LC50分别为572.3μg·L-1、54.8μg·L^-1、6.8mg·L^-1和97.5mg·L^-1。五氯酚、视磺酸和氯化镉对黑斑蛙胚胎TC50分别为246.5μg·L^-1、18.7μg·L^-1和3.4mg·L-1,TI分别为2.3、2.9和2.0,MCIG分别为160.0μg·L-1、10.1μg·L-1和2.4mg·L^-1。重复性试验发现,五氯酚LC50、TC50、TI及MCIG变异系数分别为12.6%、18.0%、23.0%和18.6%。与文献中非洲爪蟾胚胎试验数据比较,这些数据显示黑斑蛙胚胎与非洲爪蟾胚胎对测试物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各个终点指标的变异系数相当。因此,本文建立黑斑蛙胚胎发育毒性试验可以用于化学品发育毒性评价,为我国化学品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 标签: 黑斑蛙胚胎 发育毒性 化学品管理
  • 简介:水质基准研究主要是基于物种实验室测试毒性数据开展.对于一些毒性数据相对缺乏化学品,水质基准研究就会受到一定影响.本文从水质基准研究方法角度,阐述了种间关系预测(ICE)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系统介绍了ICE模型毒性预测方法在水质基准研究中应用,并通过锌ICE案例研究证明了模型在中国可利用性.同时,对ICE模型不确定性和适用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对ICE模型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索和展望.

  • 标签: 水生生物 种间关系预测(ICE) 水质基准 物种敏感度分布 毒性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