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这项研究深入分析了土壤污染物的迁移规律与生物富集机制,旨在揭示其复杂性及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相互作用。土壤污染物的迁移规律研究涵盖了多种土壤类型和环境条件下的行为,强调了多源复合污染的挑战。对土壤中生物富集机制进行了深入解析,特别关注微生物和植物在污染物富集过程中的协同作用。通过根据科学基础提出的土壤修复策略,该研究旨在为环境工程提供科学支持。面临的挑战包括多源复合污染、地域差异和治理过程中的可持续性问题。该研究为理解土壤污染及制定有效修复策略提供了深刻见解。

  • 标签: 土壤污染物 迁移规律 生物富集机制 环境条件 土壤修复策略
  • 简介:褐煤生物产气是当前研究热点。从山东某煤矿地底973处取回煤层水样品,通过富集培养从中得到稳定产气茵群。产气试验表明,该菌群能够利用白音华褐煤进行产气,驯化培养后,产气量明显增多,产气周期缩短。褐煤经微生物茵群处理后,灰分由原来46.11%下降&42.98%,C元素明显减少,由78.02%降至67.14%,同时O和H元素的含量增加,表面电位分析表明残煤等电点低于原煤等电点。

  • 标签: 生物产气 褐煤 富集 驯化 促进产气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施用生物炭后烤烟对Cd的吸收效应及分配富集特征,来阐明生物炭对Cd污染植烟土壤的修复及对烤烟Cd含量的降低效果。【方法】于2015年采用盆栽试验(每盆装土25kg),选取豫中地区弱碱性土壤,外源添加Cd0mg/kg(G0)、50mg/kg(G1)、100mg/kg(G2),分别添加生物炭0g/盆(T0)、300g/盆(T1)、600g/盆(T2),采用二因素试验共计9个处理,分别为:G0T0、G0T1、G0T2、G1T0、G1T1、G1T2、G2T0、G2T1、G2T2。测定各处理的土壤pH值、土壤有效态Cd含量,并分析烟株采收时不同部位Cd含量和烟株对Cd的转运及富集系数。【结果】(1)土壤pH值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升高,处理G2T2的土壤pH值最大,为7.81;土壤有效态Cd含量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2)土壤Cd含量与烟株叶片中的Cd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在同一污染水平下,施加生物炭后,烟株各部位叶对Cd的吸收呈显著降低的趋势。(3)施用生物炭的处理,烟株整体对Cd的转运系数降低,烟株根系对Cd的富集系数升高,叶片对Cd的富集系数降低。【结论】在Cd污染土壤种植烤烟时适量施用生物炭可以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从而降低烟叶Cd含量。

  • 标签: 烤烟 生物炭 CD 吸收 转运富集
  • 简介:全氟烷基化合物(perfluoroalkylsubstances,PFASs)是一系列人工合成的新型有机污染物,由于长链的PFASs具有较高的生物蓄积性,短链PFASs逐渐作为替代品而被广泛利用。为探讨不同碳链长度的PFASs在水生浮游植物中的蓄积能力,选取7种PFASs为目标物,以斜生栅藻(Scenedesmusobliquus)、钝顶螺旋藻(Spirulinaplatensis)和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pyrenoidosa)作为受试生物进行富集动力学实验,测定24h时的生物富集因子(Bioconcentrationfactors,BCF)。结果表明,染毒浓度为10μg·L^-1时,全氟癸烷羧酸的富集能力最强,在斜生栅藻、钝顶螺旋藻和蛋白核小球藻中的浓度分别为1894ng·g^-1、88.0ng·g^-1、990ng·g^-1。3种微藻中全氟烷基磺酸的BCF均随碳链长度的增加而增大;全氟烷基羧酸的BCF基本遵循同样的规律,只是在钝顶螺旋藻体内,全氟己烷羧酸的BCF高于全氟辛烷羧酸。此外,PFASs在斜生栅藻中的浓度均高于蛋白核小球藻和钝顶螺旋藻,不同藻类的富集能力与其表面积、脂肪及蛋白质组成有关。

  • 标签: 全氟烷基化合物 微藻 生物富集因子
  • 简介:为评价新型杀菌剂氟吡菌胺对环境生物的毒性风险,避免其在使用过程中对我国特有的环境生物产生危害,测定了氟吡菌胺对意大利蜜蜂、日本鹌鹑、斑马鱼、家蚕、斜生栅藻、大型溞、玉米螟赤眼蜂、赤子爱胜蚓和黑斑蛙蝌蚪等9种代表性环境生物的急性毒性,并以斑马鱼为试材,研究了氟吡菌胺的生物富集性,即根据鱼类急性毒性结果LC50(96h)=1.489mg·L^-1,设计生物富集试验水样浓度为LC50的1/2、1/10和1/100,即0.745mg·L^-1、0.149mg·L^-1和0.0149mg·L^-1,连续暴露8d,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3个浓度下氟吡菌胺在斑马鱼体内的富集量。结果表明,氟吡菌胺对斑马鱼、斜生栅藻和大型溞3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为中毒级,对黑斑蛙蝌蚪急性毒性为高毒级,其对蜜蜂、鸟类、家蚕、蚯蚓和天敌赤眼蜂等环境生物均为低毒或低风险;斑马鱼在0.745、0.149和0.0149mg·L^-1的氟吡菌胺水溶液中暴露192h时,生物富集系数BCF分别为33.65、26.39和193.25;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评价标准,10〈BCF≤1000,氟吡菌胺属于中等富集性农药。

  • 标签: 氟吡菌胺 环境生物 急性毒性 生物富集因子
  • 简介:结果60%丙酮-水提取物中多元酚含量为20.17%,油茶果皮多元酚大孔树脂富集工艺,方法油茶果皮用60%丙酮-水提取

  • 标签: 多元酚富集 富集工艺 工艺研究
  • 简介:煤层气富集规律的研究贯穿着煤层气勘探、开发与利用的始终,与煤田地质学、天然气地质学、流体力学等学科息息相关,向斜构造部位是煤层气富集的主要区域,大量研究与实践证实向斜具有天然维持地层压力的机制,煤层气容易富集。构造热事件一方面使煤层短时间内受热,煤阶升高,煤层气大量生成,同时改善了煤的储层物性,对煤层气富集起到重要作用。上覆地层有效厚度可以有效评估构造运动史、沉积史和生烃史的匹配关系。水文地质条件是煤层气保存及形成超压的主要因素。

  • 标签: 煤层气 富集 因素
  • 简介:本文介绍了云南的磷复肥及采矿骨干企业为建设云南磷复肥基地,联合国内科研单位开发中品位磷矿富集技术的进展情况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 标签: 磷矿 富集技术 研发 云南
  • 简介:近日,网上和微信朋友圈不时有传言说蘑菇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非常强,所以不能多吃;还有的人给出了“每个月不要超过200克”的推荐量.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 标签: 重金属 富集 蘑菇 推荐量
  • 简介:目前,集体备课的低效现象仍普遍存在。究其原因,“零关注”、“零反思”、“零参与”等诸多根深蒂固的习惯严重束缚了集体备课的手脚。本文试图从宏观、微观的角度构建集体备课量规,集体备课有望走出低效的沼泽,开辟有效的天地。

  • 标签: 集体备课 低效 有效策略 量规
  • 简介:利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研究了紫色土侵蚀泥沙氮养分富集度与雨强、坡度和施肥措施间的关系,从而探讨土壤氮养分富集的机理。结果表明:降雨强度越大,养分富集度越小;坡度越大,养分富集度越小;施肥后养分富集度有所增大。径流与土壤养分混合深度与养分富集度具良好的负相关关系。泥沙流失主要是〈0.002mm的微团聚体和〈0.02mm的粘粒,而养分富集也主要在这两部分。

  • 标签: 紫色土 氮素 富集度
  • 简介:摘要大宝山矿区位于粤北古生代坳陷带。吴川—四会深大断裂带内,北东向的北江断裂与东西向的大东山一贵东构造带交汇处。在地表残积形成大型褐铁矿床,同时由于水(含有矿物质)的渗透作用,在潜水面以下到静止带之间的地下水上部的流动带内形成次生硫化物富集带。本文章将主要讨论有关大宝山次生硫化物富集带的形成过程及其形成机理。

  • 标签: 铜硫多金属矿床 次生硫化物富集带 铁帽
  • 简介:摘要珊瑚钨锡矿是华南重要的钨锡稀有金属矿床之一珊瑚钨锡矿床位于葫芦岭背斜南东冀与珊瑚向斜南端急剧转弯交替地带,适处于岩层急剧变陡部位。由于构造应力高度集中,形成了异常发育的成矿裂隙,以剪切裂隙为主,延展又长又深,构成走向30°的剪裂带。通过对珊瑚钨锡矿石英脉型钨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得出该钨矿床的矿化富集规律。

  • 标签: 珊瑚钨锡矿 富集规律 石英脉
  • 简介:摘要本文阐述了玉龙Cu矿床斑岩型矿石和矽卡岩型矿石的次生氧化富集作用特征,并通过详细的矿区观察和扫描电镜工作,对次生矿物的赋存形式、矿物形态及成分进行了研究。对玉龙Cu矿床次生氧化富集作用的控制性因素进行了探讨。本研究对玉龙Cu矿的成矿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并对指导当前的勘探开采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玉龙Cu矿 次生氧化 成矿机制
  • 简介:优势富集效应是同济大学王健先生创立的一种起点发展理论,它是指起点的微小优势经过关键过程的级数放大会产生更大级别的优势积累。在教育领域中,当我们分析学生的发展时,会发现优势富集效应同样存在深刻的影响。

  • 标签: “优势富集效应” 个性发展 两极分化 班级管理 学生发展 教师
  • 简介:本文就公司外购含银铜精矿火法处理进行工艺可行性研究,结合金川公司现有的电炉熔炼工艺,考察了含银铜精矿中铜、银、金等有价、贵金属元素在火法富集工艺过程中的行为和分布。为该物料与金川公司现有火法流程的顺利衔接提供了理论及试验依据。

  • 标签: 含银铜精矿 电炉熔炼工艺 贵金属 火法富集
  • 简介:以生活中常见的元素氯为情景素材,分析氯气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环境意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元素观和探究能力,从而促进化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 标签: 氯气的性质 实验探究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