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进一步探讨其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 标签: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生化检验
  • 简介:随着成分输血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血浆输注比例在逐年提高,逐步提高人们对新鲜、普通冰冻血浆的认识,共同促进输血事业健康发展。1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新鲜冰冻血浆是全血采集后6h之内经4℃离心将血浆分离,并迅速放入-20℃或更低的温度下冰冻保存,即为新鲜冰冻血浆,保存期1年。

  • 标签: 新鲜冰冻血浆 临床应用 浆体 成分输血 血浆输注 输血事业
  • 简介:摘要人工肝血浆置换是治疗重症肝炎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将含有毒素导致或致病物质的血浆分离出来,弃去异常血浆血浆中的病理成分,与将血细胞与其他保留成分及废弃血浆等量的置换液一起回输体内,达到治疗的目的。1本科自2008年至今将人工肝血浆置换用于肝炎的辅助治疗,疗效显著,现将术后护理总结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纯血浆置换与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治疗重症肝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重症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成两组,分别命名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参照组患者行单纯血浆置换术,实验组行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治疗,每组各41例患者,于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和治疗有效率。结果: 治疗有效率:实验组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单纯血浆置换 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 重症肝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1例肝衰竭患者行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血浆置换术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 根据1例行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血浆置换术治疗的患者的病程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及时准确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以及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根据病程进展,更改相应护理措施,并保证护理措施落实的有效性。结果 实施上述有效的护理,患者顺利行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血浆置换术治疗,治疗后患者胆红素较前下降,精神明显好转,皮肤黄染较前改善。结论 通过制定个性化护理措施,保证血浆置换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肝衰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才能够有效的缓解不良症状,最终提升患者的健康水平。

  • 标签: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术 肝衰竭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实施双重血浆吸附与血浆置换联合治疗法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数为42例(2021.01-2022.10),随机分配为对照组(血浆置换)和观察组(双重血浆吸附联合血浆置换),各21例。结果:血清总胆红素指标、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及凝血酶原活动度、治疗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疾病治疗中实施双重血浆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措施,疾病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 双重血浆吸附 血浆置换 肝功能 炎症因子水平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单纯血浆置换(PE)与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序贯半剂量PE(DPMAS+PE)治疗早中期肝衰竭的短期疗效与长期生存率。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2021年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经人工肝治疗的早中期肝衰竭患者(67例),按照不同人工肝治疗模式分为PE组(42例)和DPMAS+PE组(25例),比较治疗后肝功能与凝血指标的变化与4周、48周无肝移植存活率。结果PE组经(2.88±1.35)次,DPMAS+PE组经(3.10±1.01)次人工肝治疗后,PE组TBil总体下降率、DBil总体下降率分别为(38.19±36.36)%和(45.03±29.58)%,均低于DPMAS+PE组(t=-3.83和-3.69,P均<0.001);INR总体下降率为(32.71±22.68)%,高于DPMAS+PE组(t=2.93,P=0.005);治疗后72 h PE组TBil、凝血酶原时间、INR反弹率分别为(44.25±40.74)%、(26.95±29.52)%和(31.02±35.87)%,均高于DPMAS+P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5、4.43和4.56,P均<0.05)。此外,PE组治疗后4周(χ2=4.72,P=0.030)、48周(χ2=4.32,P=0.038)无肝移植存活率低于DPMAS+PE组。结论DPMAS+PE较单纯PE更能改善肝功能,提高早中期肝衰竭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很有可能是早中期肝衰竭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 标签: 肝功能衰竭 血浆置换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长期生存率 肝,人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在急性妊娠脂肪肝治疗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40例急性妊娠脂肪肝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内科保守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内科治疗基础上的血浆置换(PE)联合血浆灌流(PP)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肝肾功能变化及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症状、肝肾功能指标有明显改善,治疗有效率为85.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55.0%),P<0.05,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一例因为不良反应而中止治疗的。结论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在急性妊娠脂肪肝治疗中具有较好疗效,有效改善了患者病症,安全高效,值得使用与推广。

  • 标签: 血浆置换 血浆灌流 急性妊娠脂肪肝
  • 简介:我院物理治疗科自2005-06~2006—07对52例重症肝炎患者进行了人工肝单纯血浆置换,效果良好,护理体会如下。

  • 标签: 肝炎/治疗 肝炎/护理 血浆置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血浆相当于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血浆中的水分占90~92%,主要来自各种食物及饮水并通过消化道吸收后进入血液,

  • 标签: 血浆 血液 代谢 人体生命活动 细胞间质 结缔组织
  • 简介:摘要对血浆置换疗法在儿科临床应用进行探讨,为血浆置换疗法在相关儿科疾病中作用的发挥创造条件。综合国内外先进的治疗方法,发现血浆置换疗法在儿科的许多疾病的治疗上都有比较明显的效果,尤其在儿童危重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其作用将会被更好的发挥。

  • 标签: 血浆置换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全身照射大鼠血浆代谢物变化,为辐射生物标志物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代谢组学方法筛选辐射差异代谢物并进行初步验证。筛选研究中,大鼠50只(发现集),用60Co γ射线对大鼠进行全身照射,照射剂量为0、1、2、3、5、8 Gy;验证研究中,大鼠25只(验证集),照射剂量为0、0.5、2.5、4、6 Gy。照射后4 h采集外周血液,分离血浆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并测定辐射差异代谢物浓度,用代谢物组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特定剂量进行分类。结果共筛选出8个血浆辐射差异代谢物,其中4个(胞嘧啶、己酰基肉碱、十八碳二烯酰基肉碱及棕榈酰基肉碱)在受照后发生上调,变化趋势与验证集一致,区分特定剂量样本曲线下面积(AUC)>0.75。将上述4个代谢物进行组合后,区分0 Gy与>0 Gy、<2 Gy与≥2 Gy、<5 Gy与≥5 Gy样本的AUC值分别为0.96、1和0.94。结论大鼠受到全身照射后4 h,血浆代谢物发生显著变化,共鉴定出8个辐射差异代谢物,其中胞嘧啶、己酰基肉碱、十八碳二烯酰基肉碱及棕榈酰基肉碱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其组合具有较高的分类准确性,有可能成为特定剂量分类的辐射敏感标志物。

  • 标签: 代谢组学 电离辐射 生物标志物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代谢通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177例重症肝炎患者采用单纯血浆置换治疗及护理过程进行总结,认为护理重点完善的护理措施,做好术前准备、术中护理和术后护理,心理护理始终贯穿其中,使患者充分了解治疗目的,更好地接受治疗,促进康复。术中及时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保证治疗顺利完成。

  • 标签: 重症肝炎 血浆置换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进行血浆置换治疗的重肝患者有何影响。方法在2014年2月到2016年2月选取48例重型肝炎患者,所用患者进行血浆置换112次,观察患者前后心理变化。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心理护理,对比其心理抑郁及焦虑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后,两组患者SAS评分,观察组患者焦虑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观察组患者的正常率(75%)比对照组患者的正常率(45%)高,差异明显,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分析患者的心理,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减少了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

  • 标签: 血浆置换 重型肝炎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血浆置换的并发症及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治疗过程中要严密观察,如出现皮肤瘙痒、皮疹、寒战、高热时,不可让患者随意搔抓皮肤,应及时给予激素、抗组胺药或钙剂,可为患者摩擦皮肤缓解瘙痒。另外,治疗前认真执行三查八对,核对血型,血浆输注速度不宜过快。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每30分钟测生命体征一次。

  • 标签: 血浆置换 并发症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