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检测分析高台地区献血浆者原料血浆蛋白成分的分布。方法 采用双缩脲法和折射仪法对原料血浆蛋白质含量进行检测分析。采用血浆蛋白电泳方法对血浆中白蛋白、 α1球蛋白、 α2球蛋白、 β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和 γ球蛋白百分含量测定,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 2016和 2017年度的差异。结果 对 50名献血浆者的血浆采用折射仪和双缩脲两种方法进行了检测分析,折射仪法检测结果为 58.0±0.67g/L,双缩脲法检测结果为 58.1±1.61g/L,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基本一致,无统计学差异( p> 0.05)。采用血浆蛋白电泳的方法对原料血浆血浆蛋白成分进行了分析,献血浆者的白蛋白、 α1球蛋白、 α2球蛋白、 β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和 γ球蛋白百分含量分别为 54.5±1.8%、 3.9±1.0%、 8.4±1.2%、 11.4±1.1%、 5.9±1.4%和 15.9±1.9%。所有献血浆血浆中白蛋白百分含量大于 50%,符合《中国药典》( 2015年三部)的判定标准。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结果显示, 2016与 2017年度白蛋白、 α1球蛋白、 α2球蛋白、 β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和 γ球蛋白百分含量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 对高台地区献血浆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和蛋白分布进行检测分析,对血浆蛋白的分离和献血浆者的健康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献血浆者 调查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和血浆D-二聚体(DDIC)检测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为观察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和同期正常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人群的血浆D-二聚体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进行检测,对血浆D-二聚体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观察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正常健康体检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纤维蛋白原、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与正常健康体检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检测对于判断冠心病的病情程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血浆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简介:摘要加强新鲜冰冻血浆速冻控制管理,保证血浆有效成分含量及活性,提高成分血液质量,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产品,促进血站持续发展。

  • 标签: 新鲜冰冻血浆 速冻 控制点
  • 简介:摘要本研究通过平衡透析法对葛根素与人血浆蛋白、人血清白蛋白以及α1-酸性糖蛋白分别进行共孵育,并利用高效液质联用法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葛根素与人血浆蛋白在考察浓度范围内(0.2~15μM)结合率高于99%。与人血清白蛋白(HSA)和α1-酸性糖蛋白(AGP)结合常数分别为3.5×107M-1和1.5×107M-1。高血浆结合率主要来源于与血清白蛋白的结合。

  • 标签: 葛根素 血浆蛋白结合率 平衡透析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痫前期(PE)患者血浆血脂水平及组成的变化。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河北省人民医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8月分娩的PE孕妇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PE患者的常规血脂指标。以同期正常分娩的孕产妇作为对照。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间的一般临床资料和血脂指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1)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中,年龄、孕周无统计学差异(P>0.05),PE组收缩压、舒张压、BM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间血脂指标的比较中,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甘油三酯(TG)、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明显高于对照组,HDL/LDL、LDL/apoB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患者血浆血脂水平及组成的变化更趋于“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这种改变可能参与PE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子痫前期 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讨论在生化室临床血浆胆红素检测中,不同放置时间及室温不同光线照射状态下,对血浆中总胆红素检验结果的干扰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6月30日生化室收检的60份患者新鲜抗凝血浆为研究样本。随机数表法将抗凝血样本分为对照组暴光于生化室日光和灯光环境下;观察组避光于生化室环境下保存。控制两组变量为光照,并分别鉴定和统计分析实验前、2h、4h、8h及24h抗凝血样本血浆中总胆红素检验结果,以观察比较两组抗凝血样本检测结果的平均偏差(x-±s)。结果在保证室温的条件下,实验组或对照组的总胆红素值均会不断下降。且两组间隔2h、4h测定的总胆红素结果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8h及24h差异仅实验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保证室温条件下,光线照射会影响抗凝血浆中总胆红素值的检测准确度,导致其值不断下降。且避光保存时大约可以保存4h。

  • 标签: 室温 光照射 避光保存 血浆胆红素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对血浆置换治疗的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实施临床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2015年2月—2017年8月我院接收的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78例,所有患者均实施血浆置换治疗,并随机分两组护理,对照组用常规方式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种护理方法在患者血气指标改善方面的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氧气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气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对血浆置换治疗的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可使血气指标有所改善,具有较好的治疗辅助作用。

  • 标签: 重症肌无力危象 血浆置换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心钠素属于快速反应型激素之列,探讨总结耐力性训练对血浆心钠素的影响,为心脏内分泌功能研究提供更新的理论依据。通过文献查阅法发现耐力性运动后血浆心钠素的含量几乎都明显增高,以中等以上强度的耐力训练是促进心脏内分泌功能改变最适宜负荷,但也有血浆心钠素含量不变的的研究,得出耐力运动后血浆心钠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与训练的强度,心肌心钠素的含量,运动后检测的时间以及训练时间长短有关,ANP对于运动心脏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重塑起重要调节作用。

  • 标签: 心钠素 耐力性训练 心脏内分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1月—2016月11月我科收治的肝衰竭患者45例为观察组,收集同期我科收治的肝衰竭患者45例为对照组,对照组予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此基础上行血浆置换术。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及治疗前后肝功能(ALT、TBil、Alb、CHO)、凝血功能(PTA)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各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LT、TBil低于治疗前(P<0.05),Alb、CHO、PTA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治疗疗效。

  • 标签: 人工肝 血浆置换 肝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血浆置换技术在重症医学科(ICU)的应用现状和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ICU73例行血浆置换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血浆置换常见适应证依次为自身免疫性疾病、肝功能衰竭并高胆红素血症、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和中毒。②凝血功能和血象发生变化血浆置换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略延长,纤维蛋白原(Fib)轻度下降,而对凝血酶原时间(PT)、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无影响。③经过1~2次血浆置换治疗即可有效降低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体内血脂水平。④血浆置换治疗过程中未出现重大不良事件,其总体治愈缓解率为63.0%,疗效最好者依次为中毒、横纹肌溶解和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疗效最差者则为肝功能衰竭并高胆红素血症。结论血浆置换安全可靠、疗效好,在ICU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血浆置换 重症医学科 适应证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关于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重型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时间节点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的28例重症肝病者做出医疗调研对象,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研究患者的预后效果,检测患者检测TB、ALT、TBA等肝功能数据指标。结果5例(17.85%)、20例(71.43%)患者疗效显著、3例(10.71%)患者治疗无效。经过DPMAS治疗后,患者的肝功能明显恢复P<0.05.结论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数据进行验证和分析,将患者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数据进行归纳,治疗期间,患者的预后质量明显提高。由此可见,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对重症肝病患者的病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值得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推广。

  • 标签: 双重血浆分析吸附 重型肝病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后不同时间分离的血浆所制备的冷沉淀中凝血因子Ⅷ和血浆蛋白原的含量进行分析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采集的不同时间分离的血浆制品100份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采后不同时间分离的情况分为8h内分离品、8h外分离品,并对比其冷沉淀品的凝血因子VIII、凝血因子V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合格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h内分离品的凝血因子VIII为(56.88±7.16)IU/ml,凝血因子V为(42.93±5.18)IU/ml,纤维蛋白原为(93.17±16.33)g/L,均高于8h外分离品,P值在0.05以下,其8h以内的纤维蛋白酶原、凝血因子VIII、V的合格率均为98.00%,显著高于8h外分离品,P值在0.05以下。结论伴随血浆沉淀存留的时间不断延长,其冷沉淀的凝血因子VIII、V及纤维蛋白原的含量较高,且具有较高的活性,若临床中需制备较好的血浆制品,需将其在8h内冷凝成沉淀,以此保证凝血因子VIII、V及纤维蛋白原的活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 标签: 冷沉淀 不同时间 8h 采集 凝血因子 血浆蛋白原
  • 简介:目的研究血浆BNP水平对于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华东医院呼吸科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住院72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9例,女13例,平均(75.73±8.76)岁。根据入院时血浆BNP值划分:<100pg/mL为A组,46例;>100pg/mL为B组,2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男女构成比、体质指数(BMI)、稳定期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占预计值%),入院首次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动脉血pH值、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O2、C反应蛋白(CRP)、住院天数、住院期间无创/有创呼吸机的使用比例及死亡比例。结果(1)A和B两组之间的年龄,男女构成比、BMI、FEV1/FVC、FEV1占预计值%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后静脉血各类细胞计数,CRP和动脉血pH值、PCO2、PO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A和B两组相比,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住院期间呼吸机的使用比例、死亡比例等在B组升高(P<0.05)。结论BNP>100pg/mL的AECOPD患者住院期间使用无创/有创呼吸机比例更高,死亡比例增加,提示随着BNP升高,病情更严重,预后更差。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 B型利纳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成分制备产生溶血血浆原因探究及改进措施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血站收集的300袋成分血液进行分析处理,并对血浆中存在的不合格现象进行分析统计,并采取改进措施。结果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所收集的血袋进行分析后,统计可得知在成分制备过程中出现红浆比例为3%,而对于产生的红浆的原因最为常见的是原材料,其次为血液的存储时长。在通过对成分制备过程中出现血浆红蛋白的因素进行分析,在改进后,成分制备过程中出现红浆比例为1.65%,明显好转,将改进前后的数据资料分析处理后,两组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血液成分进行分析调查,更换血袋原材料,有效的避免了血液在存储后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血液中红细胞破裂而溶血,从而提升了血液的有效使用率,提升了血浆成分制备的质量,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血液成分 制备 溶血血浆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