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脊柱后路手术中发生压疮高危部位实施细节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3月间入院接受治疗的脊柱后路手术中的78例进行分组护理,采用信封法分组,两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易发生压疮的高危部位进行细节管理,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比压疮发生几率,观察组更低,为5.1%(P<0.05)。对比护理满意率,观察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对接受脊柱手术治疗患者在常规护理之上针对可能出现压疮的部位实施细节管理可显著提高压疮预防效果,对避免患者遭受额外痛苦,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等均具有积极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体位垫联合医用敷垫在预防脊柱后路手术术中压疮中的应用。方法:以我院2021年1月到2022年12月收诊的52例脊柱后路手术患者为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手术后的恢复情况进行分析,将体位垫联合医用敷垫运用在护理中。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水疱、皮肤暗红、皮肤轻红、无皮肤红0.00(0/26)、23.08(6/26)、38.46(10/26)、38.46(10/26)和0.00(0/26)、7.69(2/26)、23.08(6/26)、69.23(18/26),有差异,(χ2=0.000、15.061、15.358、31.634,P=11.000、0.001、0.001、0.001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1小时后压红消毒、2小时后压红消毒24、2和18、8,χ2=20.124、10.035,P=0.001、0.001,有差异,(P<0.05)。结论:预防脊柱后路手术术中压疮采取体位垫联合医用敷垫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皮肤受压情况,患者皮肤红转归情况良好,这对患者康复有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体位垫联合医用敷垫在预防脊柱后路手术术中压疮中的应用。方法:以我院2021年1月到2022年12月收诊的52例脊柱后路手术患者为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手术后的恢复情况进行分析,将体位垫联合医用敷垫运用在护理中。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水疱、皮肤暗红、皮肤轻红、无皮肤红0.00(0/26)、23.08(6/26)、38.46(10/26)、38.46(10/26)和0.00(0/26)、7.69(2/26)、23.08(6/26)、69.23(18/26),有差异,(χ2=0.000、15.061、15.358、31.634,P=11.000、0.001、0.001、0.001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1小时后压红消毒、2小时后压红消毒24、2和18、8,χ2=20.124、10.035,P=0.001、0.001,有差异,(P<0.05)。结论:预防脊柱后路手术术中压疮采取体位垫联合医用敷垫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皮肤受压情况,患者皮肤红转归情况良好,这对患者康复有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现代工业和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脊柱骨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传统的脊柱骨折治疗方法如保守治疗和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等,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因此,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逐渐成为脊柱骨折治疗的优选方法。本文旨在探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对脊柱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具体步骤如下:取俯卧位,取背正中切口,显露伤椎及相邻椎体,剥离椎旁肌,用咬骨钳切除伤椎椎板、横突和椎弓根,用椎弓根螺钉固定伤椎上下椎体,将切除的椎板修整后回植,逐层缝合切口。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具体步骤如下:取仰卧位,,取胸骨正中切口,显露伤椎及相邻椎体,剥离椎旁肌,用咬骨钳切除伤椎椎体行椎体切除,然后用椎弓根螺钉固定伤椎上下椎体,将切除的椎体修整后回植,逐层缝合切口。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脊柱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体表现为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脊柱疼痛程度减轻,脊柱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脊柱影像学改变明显,骨折椎体愈合良好,内固定物无松动、脱落,未发生断钉、断棒现象。结论: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具有术后脊柱功能恢复好、影像学改变小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脊柱骨折治疗方法。然而,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手术操作复杂,创伤较大,临床上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该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7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经后路行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治疗组经后路行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手术,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Cobb角和VA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Cobb角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Cobb角及VAS评分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Cobb角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在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能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脊柱结核患者治疗中联合使用前后路手术和利福平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接收到的合适的患者7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组,A组单纯使用利福平,B组进行前后路手术,C组联合以上两种治疗方式,研究结合实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C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均优于A组和B组(p<0.05);术前,3组患者的Cobb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C组患者的Cobb角均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临床治疗脊柱结核患者联合多种治疗措施,使用前后路手术治疗方式同时服用利福平,帮助患者受损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促进病灶组织的愈合,增强治疗效果,可以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治疗效果,为有效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进行后路内固定手术,观察手术进行的时间、术中出血量、具体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结果对患者实施后路内固定手术,治愈患者19例,占63.3%,有效10例,占33.4%,无效的有1例,占3.3%,总有效率为96.7%,;手术时间为(155.3±43.5)min,术中出血量为(742.3±175.5)ml,住院时间为(10.5±4.9)天,切口长度较小且术后恢复时间较短。结论运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前路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后路手术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疼痛评分情况,统计两组的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5.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治疗后各个时间点观察组患者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中和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各临床指标,降低临床不良反应,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后路手术内固定在脊柱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7月-2019年6月本院接诊的脊柱骨折病患74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分成A组和B组(n=37),当中,A组实行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B组实行传统手术治疗。分析2组疼痛程度的缓解情况,比较伤椎前高压缩比等指标。结果:A组术后的伤椎前高压缩比为(90.21±2.68),比B组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骨折采用后路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40例,均为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患者,均采用后路手术治疗,回顾分析临床资料。结果与开展手术前比较,实施手术后1d及随访观察1个月后患者Cobb,s角均明显减小,椎体高度明显恢复,椎管占位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下腰疼痛,内固定物取出后症状消失2例,内固定钉断裂,有效处理并更换后恢复1例。结论脊柱胸腰段骨折采用后路手术治疗,出血少,对机体造成的创伤较小,操作简便,固定节段少,使脊柱的运动功能得以保留,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广泛开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