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评价经桡动脉路径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同时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3月~12月于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医院住院伴有血压升高的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52例,按不同的动脉路径分为两组:经桡动脉造影组28例,经股动脉造影组24例,均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束后即刻同路径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比较两组肾动脉造影期间X线光照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共检出肾动脉狭窄8例,肾动脉狭窄总发生率为15.4%。两组的X线光照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桡动脉造影组的手术成功率明显低于经股动脉造影组(85.71%vs.9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造影组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经股动脉造影组(3.57%vs.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目前经桡动脉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大量开展的情况下,经同路径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以明确肾动脉狭窄程度,具有安全、可行、并发症少的优点,并可通过改进导管长度提高手术成功率。
简介: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一经发现大多已失去手术机会。支气管动脉化疗灌注术(BAI),作为中晚期肺癌的非手术疗法应视为首选,其近期疗效(指症状、瘤体大小变化的评估),已为国内同行大量报道,但其远期疗效(指生存期随访),报道不多。本文66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肺癌,经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且对生存期随访(电话或信访),旨在探讨如何进一步规范介入治疗方法,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导管超选择性肾动脉分支栓塞治疗损伤性肾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4例肾外伤或经肾镜取石术后导致损伤性肾出血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插管行肾动脉DSA造影,明确肾血管出血部位、损伤程度和血管形态,再将导管超选择至肾动脉出血分支内,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或聚乙烯醇(PVA)微颗粒栓塞,大部分病例出血动脉主干加用金属弹簧圈或微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14例患者经超选择性肾动脉分支栓塞治疗均一次栓塞成功,术后2~3天肉眼血尿变淡,一周后尿液澄清,复查尿常规、肾功能正常,远期追踪所有患者未出现再出血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掌握好适应症,采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损伤性肾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发症少,并能保全肾功能或最大限度保存肾功能,尤其在治疗急症损伤性肾出血止血方面更具有优势。
简介:目的探讨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效果。方法对临床初诊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患者,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大脑中动脉闭塞并系责任血管后,取尿激酶50万IU稀释在50ml生理盐水中,先在1min内推注10万IU,再按1万IU/min泵入,每10min造影一次。50min泵完尿激酶,对再通者,停止溶栓;不全开通者再追加20万IU尿激酶;若血管还未开通或开通不理想,改用微导丝对血栓或栓子进行机械碎栓。结果采用选择性动脉溶栓与机械碎栓相结合的治疗方法,12例完全再通,8例部分再通,1例溶栓后再闭塞。2例血管完全开通后合并出血。16例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2例出现新的脑梗死灶。结论对于基层医院,采取选择性动脉溶栓和机械碎栓结合的方法救治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疗效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在对急性肾脏出血患者实施治疗过程中分析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6例急性肾脏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肾动脉创伤、多囊肾、肾动静脉畸形患者分别为7例、5例和4例,对其实施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进行止血治疗。经过12个月的随访,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以及复发率进行观察。结果本次研究患者均成功实施抄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止血成功率高达100.0%。患者虽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但有患者出现肾区疼痛或原有疼痛加重以及术后发热,并发症例数分别为4例和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7.5%,患者症状均在1周后消失。本次研究患者在随访期间均为出现血尿复发,复发率为0%。结论在急性肾脏出血患者实施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能够达到有效止血的目的,并且,无严重并发症,安全性较高,能够有效抑制疾病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肿瘤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骨科行脊柱肿瘤切除手术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肿瘤切除术前是否行动脉栓塞治疗,将患者分为栓塞组(20例)和未栓塞组(22例),再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椎体切除亚组和椎板切除亚组。栓塞组椎体切除12例、椎板切除8例;未栓塞组椎体切除13例、椎板切除9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组间术中失血量、红细胞输入量、校准失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栓塞组20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了脊柱肿瘤动脉栓塞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栓塞组与未栓塞组患者术中失血量、红细胞输入量、校准失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组椎体切除患者,术中失血量、红细胞输入量和校准失血量分别为(1 966.7±898.8)ml、(7.42±3.27)U和(91.3±39.2)g/L,未栓塞组椎体切除患者分别为(2 838.5±1 143.5)ml、(11.04±4.08)U和(133.0±46.4)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07、-2.436、-2.419,P<0.05);而2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80、-0.549,P>0.05)。栓塞组与未栓塞组椎板切除患者的上述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肿瘤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术相对安全。脊柱肿瘤术前动脉栓塞不能减少外科切除手术的失血量,但对外科术式加以区分后,术前栓塞可显著减少接受椎体切除手术患者的失血量,而椎板切除手术的患者无明显受益。
简介:摘要目的对选择性动脉栓塞在产科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研究,为患者提供有效的临床治疗依据。方法本研究对自愿接受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的18名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采用血管穿刺技术在患者的右股动脉进行穿刺插管,对患者双侧髂内动脉进行造影,以便明确具体的患病位置,利用超选择对患者双侧子宫动脉进行插管,将明胶海绵颗粒注入其中,用此方法阻断动脉供血,以此形成子宫动脉栓塞以及髂动脉栓塞。结果选择性动脉栓塞手术之后,胎盘前置的患者得到顺利引产,产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也成功阻止出血,所有进行选择性动脉栓塞手术的患者均没有出现反复出血症状,没有出现临床不良反应症状,临床治疗的有效率高达100%。结论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方法安全可靠,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性子宫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例输卵管妊娠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进行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经导管注甲氨蝶呤(MTX)100mg,用可吸收的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子宫动脉。术后定期监测血β-HCG浓度及血常规、肝肾功能,B超监测盆腔内包块变化。结果12例患者均保守治疗成功。其中10例一次治疗成功,1例患者二次治疗痊愈。无明显药物副反应与手术并发症。结论选择性动脉插管化疗药物灌注及明胶海绵栓塞子宫动脉,可有效停止因流产而发生的内出血,减少输卵管供血,治疗输卵管妊娠具有微创、疗效好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