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从社会现实、社会文化及社会经济交流三方面论证了王实甫在《西厢》里抨击僧侣、肯定个性解放、歌颂纯真爱情时体现出的进步。作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个特殊阶层,僧侣已经成为封建势力压迫、掠夺人民的工具。由于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者建立的统一政权,其信仰的多元化,削弱了儒家思想在群众中的影响,另一方面元朝经济的对外交流带来欧洲文艺复兴思潮的气息,这样一种社会环境给王实甫的创作带来了契机,他毫不留情地嘲讽了僧侣阶层的虚伪,大胆肯定了张扬个性、追求幸福的行为。

  • 标签: 《西厢记》 文艺复兴 元朝 儒家思想 对外交流 王实甫
  • 简介:元代王实甫的《西厢》和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是中国戏曲史上两座耸立的丰碑,在戏曲舞台上一直盛演不衰。两相比较:同是爱情的颂歌,但主题思想开掘的深度不同;主要人物配置基本相同,但性格特征有所不同;都是悲欢离合的故事,但戏剧结构和舞台表现大不相同。二者各有千秋,但从总体上来说,《牡丹亭》略胜一筹。

  • 标签: 牡丹亭 西厢记 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西厢》中两次不恰当掺入的死亡因素,即崔相国的亡故和郑恒的触树而死,是这优美乐章中的不协调音,它与贯串全剧的喜剧精神是不相和谐的。

  • 标签: 西厢记 崔相国的亡故 郑恒触树而死
  • 简介:明代曲论家朱权曾在《太和正音谱》中评《西厢》云:“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甫。”这是赞赏其语言风格之美。如果我们用“花间”比喻《西厢》所描写的景物之美,以“美人”形容《西厢》刻画的主要人物莺莺,张生和红娘的心灵之美,是更符合实际的。

  • 标签: 西厢记 景物描写 莺莺 张生 花间 王实甫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2-02
  • 简介:怎样让学生理解这个戏剧过程是《西厢》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老夫人与崔张之间的矛盾冲突,老夫人是这样说的

  • 标签: 悲情走向 西厢记悲情 走向喜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考察金圣叹点评《西厢》中的意象话语,可以将其界定为“意象批评法”。而根据其所运用的意象内容,可以总结出四类意象批评方式,即:以客观物质譬喻、以事件行为譬喻、以具体话语譬喻以及金圣叹本人固定化的意象批评术语。相较于传统意象批评,金圣叹的意象批评法具有两个方面的优点:一是以其“极微”视角对批评对象的深入体悟而使批评语言更为精准贴切;二是所选取的意象承载的理论内涵有所丰富,使意象保持审美的同时提升了其理论品质。

  • 标签: 金圣叹 意象批评 《西厢记》
  • 简介:<正>金圣叹对《西厢》的评点,不仅首先旗帜鲜明地肯定了它是堪与《国风》比美的妙文,驳斥了把它视为“淫书”的烂言,同时,还以典型人物的性格塑造为中心,对《西厢》的戏剧艺术进行了剔肤见骨的品评,阐发了许多精到的创见,很值得总结借鉴。而过去,我们对他的戏剧见解,往往多以他推崇向遭轻视的戏剧艺术,为《西厢》反封建爱情题材辩护方面,加以论述或肯定,而对他的以塑造人物性格为中心的一系列戏剧主张,却评价不够,木文试图从这方面加以探讨,以便引起大家的讨论和注意。

  • 标签: 《西厢记》 金圣叹评点 艺术观 戏剧艺术 人物性格 《国风》
  • 简介:元代戏曲家王实甫以唐代元稹的及金代董解元的为基础创作的,多少年来一直是戏曲舞台上的经典名作,不仅戏曲界长演不衰,民间老百姓也常常对剧中那些血肉丰满的人物津津乐道.特别是剧中张生与莺莺那曲"一见钟情"发展而为百年好合的爱情故事,读来更是脍炙人口、耐人寻味.

  • 标签: 元代 戏曲家 王实甫 《西厢记》 “一见钟情” 人物形象
  • 简介:从创造莺莺、张生、红娘等众多独具个性的戏剧典型的角度着眼,可说是一个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王实甫作为"天下夺魁"的戏剧艺术大师,其最大的成功在于营造纷纭繁复、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氛围,让其笔下的人物在特定的戏剧空间中充分展示其隐微丰富的内心世界,在矛盾交织的对峙冲撞中凸现各自的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再辅以正面描绘、侧面烘托、心理透视、对比映衬等多种艺术手段,务求以声通情,以形传神,相互生发,各臻其致.

  • 标签: | 人物形象塑造
  • 简介:王实甫的《西厢》以其文辞之优美、爱情之真挚、人物形象个性鲜明而著称于世。张生、莺莺、红娘更成为一种爱情婚姻的文化符号,在文学与生活中得以绵延传承。作为元杂剧经典作品的《西厢》,其播布广泛,

  • 标签: 西厢记 莺莺 元杂剧 张生 信仰民俗 文化符号
  • 简介:<正>1.普救寺的建筑普救寺位于永济市西12公里处的西厢村。该村原名坡底村,因戏剧《西厢》而改村名西厢村。普救寺坐落于峨嵋塬头,全寺依坡而建,占地面积102亩,分为三级三轴线布局。西轴线为“山门”,入门登台阶而上,半坡处是大钟楼。再往上至坡顶入大塔院。塔院之后是大雄宝殿。中轴线第一建筑为天王殿,其后是菩萨洞,洞顶为台平地,建有弥陀殿,殿后东厢为罗汉堂,西厢为十王堂,再往后是藏经阁,阁后为书斋。东轴线上第一建筑为门庭,庭后为枯木堂,再后为正法堂,正法堂之后为香积厨。在全寺殿阁之间,又参照《西厢》记载,穿插建有梨花深院、西轩、花园等。是一处集古建与园林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 标签: 《西厢记》 传播模 张生 《长恨歌》 《西厢记诸宫调》 传播阶段
  • 简介:目前学界一般依据文本体制形式来划分明刊《西厢》的版本系统,不过这并未真正厘清众多版本之间传承演变的关系。本文提出主要根据文本内容来划分明刊《西厢》的版本系统,发现现存五十余种明刊《西厢》可以分为碧筠斋古本系统、"题评音释"本系统、"重校北西厢"系统、"时本"系统等四大系统。不过,由于明刊《西厢》的客观原因,上述四大系统未能涵盖现存所有的明刊本。

  • 标签: 《西厢记》 明刊本版本系统
  • 简介:只通过对崔莺莺的一句唱词的分析过程来说明一下我们所说的想象法,怎样让学生理解这个戏剧过程是《西厢》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就是研究《西厢》某些喜剧因素中的悲剧色彩

  • 标签: 悲情走向 西厢记悲情 走向喜剧
  • 简介:王季思先生说:“元剧题目正名,或四句,或二句,盖书于纸榜,悬之作场,以示观众,有似于今之海报者。”这就是说,“题日正名”的四句,乃是对剧情的概括介绍,目的是让观众在看戏之前就能通过“题目正名”而对剧情有个大概的了解。因此,“题目正名”的前提是要忠于剧情,且富于概括

  • 标签: 红娘 元杂剧 《西厢记》女性形象
  • 简介:关于越剧改编本《西厢》的不同评价(续)轻率的改编使原作精华流失中国戏曲学会理事蒋星煜在1994年第2期《上海戏剧》发表了题为《“金玉其外”的越剧改编本<西厢>》的评论文章。他人为:“当年刘基写《卖柑者言》,那些柑子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由于《...

  • 标签: 改编本 《西厢记》 卖柑者言 中国戏曲 莺莺 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