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膝关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在治疗膝关退行性变性(Osteoarthritis, OA)中的临床效果,评估术后患者的疼痛缓解、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至2022年间接受TKA手术治疗的100例膝关OA患者。通过术前后的膝关功能评分(包括Knee Society Score, KSS和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 WOMAC)和患者满意度调查来评估手术效果。分析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康复时间及长期随访结果。结果:术后患者的KSS和WOMAC评分显著提高(P<0.001),表明疼痛显著减轻,功能显著恢复。患者满意度调查显示,95%的患者对手术结果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主要包括感染和深静脉血栓。平均住院时间为7天,康复时间为3个月。结论:全膝关置换术对于治疗膝关退行性变性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功能和生活质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康复时间合理。对于适合手术的膝关OA患者,TKA应被视为一种可行的治疗选择。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退行性变性 临床结果 疼痛缓解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膝关周围骨折术后膝关挛缩预防和治疗中不同时机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膝关周围骨折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时间2020年8月-2021年月;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32例和研究组32例,两组患者分别于骨折术后3个月和术后1个月内接受综合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活动度和总体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膝关活动度明显大于参照组,总体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膝关周围骨折术后1个月内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膝关功能恢复;建议广大患者骨折术后尽早接受综合康复治疗。

  • 标签: 膝关节周围骨折 关节挛缩 综合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膝关周围骨折术后关节僵硬的患者采取早期功能介入方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7年9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80例膝关周围骨折术后出现关节僵硬的患者,将其随机编号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式治疗,实验组4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功能介入。观察两组患者的膝关恢复情况以及SDS、SAS评分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采取早期功能介入后期膝关的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SDS、S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对膝关周围骨折术后关节僵硬的患者采取早期功能介入方式治疗能有效促进膝关功能的恢复,焦虑、抑郁等情绪明显改善,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早期功能介入 膝关节周围骨折术 关节僵硬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膝关周围骨折术后关节僵硬的患者采取早期功能介入方式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 2017 年 9 月至 2018 年 5 月收治的 80 例膝关周围骨折术后出现关节僵硬的患者,将其随机编号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 40 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式治疗,实验组 40 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功能介入。观察两组患者的膝关恢复情况以及 SDS 、 SAS 评分对比。 结果 实验组患者采取早期功能介入后期膝关的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 SDS 、 SAS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 P<0.05 )。 结论 对膝关周围骨折术后关节僵硬的患者采取早期功能介入方式治疗能有效促进膝关功能的恢复,焦虑、抑郁等情绪明显改善,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早期功能介入 膝关节周围骨折术 关节僵硬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膝关置换术后膝关疼痛程度对膝关功能的影响及护理。方法:2019年3月—2021年3月间随机将130例接受全膝关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为65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实验组选择综合护理,观察比较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术后不同时段的疼痛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的VAS评分、AKS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ROM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置换术后膝关疼痛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膝关功能恢复,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能促进膝关功能恢复。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 疼痛程度 功能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连续收肌管阻滞联合膝关周围局部浸润在全膝关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行全膝关置换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收肌管阻滞组(ACB组)和股神经阻滞(CFNB组)各30例。两组患者分别在全膝关置换手术后于超声引导下行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记录股四头肌肌力分级、静息下和运动下疼痛评分,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ACB组患者在术后12h、24h、48h、72h的股四头肌肌力明显高于CFN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分别=-4.86、-5.64、-5.90、-2.79,P均〈0.05)。ACB组术后48h、72h静息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较CFNB组低,术后6h、12h运动时的VAS评分亦较CFNB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74、-5.46、-5.18、-3.34,P均〈0.05)。两组患者均没有发生恶心呕吐、镇静过度、低氧血症、局麻药中毒、外周神经损伤、感染、血肿及镇痛导管脱出等异常情况发生。结论连续收肌管阻滞联合膝关周围局部浸润多模式镇痛可以获得良好的镇痛,同时保留了患者的股四头肌肌力,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

  • 标签: 收肌管阻滞 股神经阻滞 全膝关节置换 多模式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股骨髁间孔"、"胫骨髁间隆突孔"的发现及命名,并探讨膝关周围侵袭性肿瘤术后高复发率与膝关周围孔道结构的关系。方法影像学观察、测量:收集我院影像中心数据库200例患者的CT扫描三维重建资料,观察"股骨髁间孔"、"胫骨髁间隆突孔"、"股骨髌股关节面上孔"的普遍性,并进行影像学定位、测量。解剖及组织学观察:通过15例车祸或肿瘤截肢新鲜标本及60例尸体解剖,实物证明其存在,并对"股骨髁间孔"、"胫骨髁间隆突孔"具体位置、孔道周围结构、孔道近端覆盖情况、孔道内容物、孔口、孔壁及孔底组织进行研究分析。切取瘤段解剖、组织及病理学观察:通过对股骨远端及胫骨恶性肿瘤切取瘤段的研究,包括原发以及骨转移瘤通过此通路向骨内传播转移,通过解剖与组织学以及影像学分析,观察孔道结构与肿瘤的关系;判断肿瘤通过孔道隐匿及双向传播情况;肿瘤复发与孔道结构的相关性分析。病变孔口滑膜分析,尤其影像疑似滑膜受累及的病例,观察滑膜是否肿瘤浸润。结果"股骨髁间孔"、"胫骨髁间隆突孔"是人体固有的生理存在,200例均观察到该结构,其生理功能为膝中动脉分支进入股骨髁间窝及胫骨髁间隆突(孔)的血管孔;股骨髁间孔"、"胫骨髁间隆突孔"孔口与关节腔之间由滑膜组织间隔,并且其由滑膜组织、半月板及交叉韧带与关节腔形成立体间隔。膝关侵袭性肿瘤侵犯到孔道结构后,并非即刻突入关节腔,而在孔道中隐匿,以其特定的生物学行为对滑膜进行侵犯,滑膜病变顺序:反应性水肿、增厚,退变、钙化、玻璃样变(部分病例观察到浸润),滑膜破裂,肿瘤侵犯关节腔。往往在滑膜破裂之前,临床上已观察到肿瘤或观察到肿瘤复发。肿瘤有沿膝中动脉传播至腘血管及周围软组织、淋巴管的趋势,影像表现为腘血管周围淋巴结肿大。色结、其他部位肿瘤也可经此孔道侵入或转移至骨内。结论"股骨髁间孔"、"胫骨髁间隆突孔"是膝中动脉分支的滋养孔,是人体固有结构,这组特定的孔道结构是膝关周围侵袭性肿瘤很重要的传播、隐匿途径及复发因素。

  • 标签: 股骨 胫骨 解剖学 骨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膝关周围骨折术后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策的效果。方法以本院收治的60例膝关损伤病人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分别为30例,对试验组的病人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方式,对对照组的病人采取常规的康复治疗。结果试验组病人相对于对照组,膝关功能恢复相对良好,两组膝关功能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病人膝关周围骨折术后的全面康复有很大的效果,减少了肌肉萎缩等术后后遗症的发生,有利于膝关周围骨折的愈合以及膝关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膝关节骨折 康复护理 对策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膝关周围骨折患者施行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期间在我院诊疗的82例膝关周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依据随机原则将其划分2组,设为研究组(41例)和参照组(41例)。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对研究组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比膝关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膝关功能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膝关周围骨折患者施行早期康复护理可将膝关功效恢复情况明显提升,生活质量也会显著提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膝关节周围骨折 早期康复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了解膝关周围骨折术后应用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间收治的膝关骨折患者64例,将其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患者采用康复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康复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膝关周围骨折术后应用康复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恢复膝关的正常功能,是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和使用的有效护理方法。

  • 标签: 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 康复护理 应用 效果观察
  • 简介:目的:总结膝关内及其周围骨折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6例采用动力髁加压钢板(DCS)、倒置型带锁髓内钉(GSH)和胫骨平台解剖钢板配合使用松质骨加压螺钉、镍钛记忆合金骑缝钉内固定治疗膝关内及其周围骨折,结合患肢持续被动功能锻炼(CPM).结果:24例获随访8~30个月,优良率高,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膝关内及其周围骨折应考虑手术治疗,术后结合CPM功能锻炼及主动锻炼极为重要.

  • 标签: 膝关节骨折 内固定治疗 动力髁加压钢板 倒置型带锁髓内钉 胫骨平台解剖钢板 松质骨加压螺钉
  • 简介:摘要探讨膝关周围损伤后膝关功能康复的措施,是针对膝关周围不同的损伤程度、不同的手术方式、不同的内固定器材及不同的个体,制定个体化的锻炼方法。随访128例经该方法锻炼的膝关周围损伤手术患者12~28个月,平均20个月,按HSS膝关评分标准优良率占92.6%,本文对此进行跟踪随访并进行效果观察。结论对膝关周围损伤手术后早期实施综合性康复措施可有效促进膝关功能康复。

  • 标签: 膝关节 周围损伤 康复
  • 简介:膝关是人体最大的关节,由股骨、胫骨和髌骨组成,其间由复杂的韧带和关节囊将它们连接在一起,承担负重和活动两大功能。膝关周围骨折和韧带损伤的情况往往非常复杂,治疗方面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随着交通事故伤和运动损伤发病率的增加,膝关成为高能量损伤常常累及的对象,其功能的重要性和损伤修复的复杂性很自然地要求临床提高膝关周围损伤的诊治水平。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开展治疗实践的同时,注重临床研究。本期集中发表一组文章,旨在交流经验,引起骨科同道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 标签: 膝关节周围损伤 临床研究 治水 膝关节周围骨折 韧带损伤 交通事故伤
  • 简介:摘要在全膝关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合理分型有助于医生对骨折的类型、部位、假体固定情况、周围骨丢失情况进行评估,并结合患者骨折前的关节功能和全身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使假体周围骨量重建,促进骨折愈合,关节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维持。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 假体周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膝关周围骨折术后康复护理措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 2012年 3月至 2013年 10月收治在我院的 100例膝关周围性骨折患者,进行初步的评定后,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0例,在两组患者进行手术后,对观察组的 50例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对照组的 50例患者则进行常规的康复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膝关的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对膝关周围骨折患者术后实施早期的康复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其肌肉萎缩及膝关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并有效促进膝关骨折的愈合以及功能的全面恢复。

  • 标签: 膝关节周围骨折 术后康复护理措施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膝关处的结构精细且复杂,支撑整个身躯,易导致损伤。对于膝关周围病变的检查中,方法主要有X射线检查、超声检查、关节造影、关节镜检查、核磁共振等,其中以超声检查准确率高,且方便、快捷、无损伤等优点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

  • 标签: 膝关节 病变 超声检查 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