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腓总神经"预松解"在预防重度膝外翻畸形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后神经麻痹的应用。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福建省立医院骨科重度膝外翻畸形的患者20例(22膝)。采用内侧髌旁入路、股骨远端外翻3°~5°截骨、腓总神经预松解、常规置换髌骨。检查和评估术后不同时间点腓总神经支配区感觉(LSUHSC评分)及相关肌肉的肌力情况,统计和测量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胫股角(FTA)、髋-膝-踝角度(HKA)、髁-髋角(CHA)、平台-踝角(PAA)。手术前后数据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本组患者获得18~55个月的随访,平均(38±8)个月。Krackow分型均为Ⅱ型。所有患者术后1 d、3 d、7 d、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小腿外侧、足背、第1趾蹼区感觉无减退或缺失,LSUHSC评分均为5分;胫前肌、踇长伸肌、趾长伸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等肌力无减退,均为5级。末次随访VAS评分、KSS评分、HSS评分、ROM、HKA、CHA、PAA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602、-70.238、-82.455、-20.560、16.058、9.682、3.439,均P<0.05)。下肢力线基本矫正,FTA值由术前31.7°±8.0°降低至末次随访的5.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25,P<0.05)。随访期间假体位置良好,无翻修病例,无迟发性腓总神经麻痹者。结论腓总神经"预松解"对预防重度膝外翻畸形TKA术后神经麻痹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位(外踝上8cm)腓动脉穿支供养的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2月~2011年12月对33例各种原因造成的小腿远端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采用该皮瓣进行修复。男25例,女8例。年龄7个月~76岁,平均32岁。缺损部位外踝部10例,内踝部7例,足背部8例,足跟及足底部8例。结果8例术后3~7天皮瓣轻度肿胀,7天后肿胀逐渐消退,所有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12月,平均随访5个月,皮瓣不臃肿,外形良好,供区功能无障碍。结论应用高位(外踝上8cm)腓动脉穿支供养的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远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效果较好,简单方便,实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腓动脉后穿支及腓肠内、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嵌合组织瓣修复跟腱区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21年6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创伤显微骨科共收治伴有跟腱缺损的感染性创面12例,跟腱区软组织缺损面积为2.5 cm×4.5 cm~8.0 cm×12.5 cm,跟腱缺损长度3.0~7.0 cm,均采用以腓动脉后穿支为供血血管,腓肠内、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嵌合跟腱皮瓣(ATF)修复。皮瓣切取面积3.0 cm×5.0 cm~9.0 cm×13.0 cm,切取ATF大小3.0 cm×4.0 cm~3.0 cm×8.0 cm。供区8例直接缝合,4例行植皮修复。术后常规外固定6周,其后去除外固定并开始逐步进行功能锻炼,定期行门诊随访,末次随访时采用Thermann跟腱功能评定系统进行评价。结果术中嵌合ATF切取顺利且各瓣血运好,术后无血管危象发生,皮瓣均顺利成活,伤口甲级愈合。患者均获得随访10~24个月,皮瓣外观饱满,稍显臃肿,色泽与受区相似,质地柔软,小腿及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按Thermann跟腱功能评定系统进行评估,结果优8例,良4例。结论基于腓动脉后穿支及腓肠内、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的嵌合组织瓣,可精准修复跟腱区复合组织缺损,是临床修复伴有跟腱缺损的踝部复合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有效方法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总结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腱断裂修补术后跟腱外露的可行性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2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整形外科采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腱断裂术后跟腱外露患者的临床资料。硬膜外麻醉下,对坏死的皮肤及软组织彻底清除,对跟腱不选择彻底清创,仅清除液化坏死的跟腱表面,且保留之前跟腱手术缝线,清创后采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覆盖创面。术后随访观察皮瓣血运及外形情况、足部感觉及踝关节功能。结果共纳入7例患者,男4例,女3例,年龄24~69岁,平均45.7岁。跟腱外露处的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大小约2.0 cm×5.0 cm~5.0 cm×7.0 cm,皮瓣面积约4.0 cm×7.0 cm~6.5 cm×9.0 cm。7例患者皮瓣供区伤口均能一期闭合。除1例术后10 d发现皮瓣远端约1 cm血运欠佳,后期经换药愈合外,其余患者转移的皮瓣均血运良好,全部供区及缺损区伤口均愈合良好。全部患者随访10~14个月,皮瓣色泽及质地良好,无明显臃肿,术区瘢痕较轻,足跟活动良好,除4例患者足外侧仍有轻度麻木感,其余患者无感觉异常。Kofoed踝关节评分为78~97分,平均88.3分,优6例,良1例。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邻近跟腱外露缺损区,虽然跟腱断裂开放性修补术后对跟腱区域周围的皮肤软组织及其血运有一定的影响,但仍可以形成蒂部稍高的逆行带蒂皮瓣转移修复跟腱外露。皮瓣供区能直接缝合,具有皮瓣切取简单、创伤小、效果良好等优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神经修复方式的游离趾腓侧皮瓣修复拇、手指指腹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共收治拇、手指指腹缺损伴骨或(和)屈肌腱外露39例,其中男31例,女8例,平均年龄36(17~59)岁。拇、手指指腹缺损大小1.0 cm×1.2 cm~2.6 cm×4.0 cm。均在清创后采用个性化神经修复方式的游离趾腓侧皮瓣进行修复,皮瓣供区21例直接缝合,18例无法缝合者先缩小供区创面,剩余创面12例采用人工真皮修复,6例植皮修复。术后定期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拇、手指屈指和伸指功能,伤口有无感染,皮瓣有无坏死、疼痛,皮瓣外形、纹理及质地,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VSS)评价皮瓣的瘢痕,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皮瓣对冷耐受性,观察皮瓣感觉恢复情况、供区趾外观、感觉及供区足部运动功能。结果本组39例中,38例皮瓣成活,皮瓣愈合良好,1例皮瓣发生坏死,通过指掌侧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成活。术后随访1~3(平均1.8)年,随访截止时间至2021年6月。所有指腹皮瓣无疼痛,纹理及质地与该手指邻近的皮肤接近,皮瓣TPD为4~10 mm,皮瓣瘢痕VSS评分平均为0.6分,VAS评分平均为0.3分;手功能按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标准,优34例,良4例,差1例。供区趾外观与对侧趾外观无明显差别,供区趾TPD为4~7 mm,VSS评分平均为1.2分,VAS评分平均为0.6分;所有病例供区足部行走、跑步、跳跃、踮脚时均无影响。结论个性化神经修复方式的游离趾腓侧皮瓣是一种值得推荐的修复拇、手指指腹缺损的理想方法,既可以修复拇、手指指腹缺损,恢复指腹的外观及感觉,又供区隐蔽,损伤小,且对供区趾趾腹感觉影响较小,对供区趾外观、供区足部行走、跑步、跳跃等均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