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改良2017年提出的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并归纳其复位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7例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难复组)。男7例,女10例;年龄为(73.2 ± 16.1)岁。在2017分型基础上,重新将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分为2型(难复2021分型):Ⅰ型交锁型,根据交锁位置又分为3个亚型:ⅠA型(矢状位交锁)7例,ⅠB型(大转子交锁)1例,ⅠC型(小转子交锁)1例;Ⅱ型分离型,根据严重程度分为4个亚型:ⅡA型(矢状位分离)4例,ⅡB型(冠状位分离)1例,ⅡC型(旋转分离)1例,ⅡD型(完全分离)2例。所有患者根据不同分型采用相应的复位策略(如应用顶棒、钳夹及撬拨技术等)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将同期收治的132例非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复位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中ⅠA型所占比例最高,为41.3%(7/17),其次是ⅡA型[23.6%(4/17)]。难复组患者的骨折复位时间[(44.6 ± 6.7)min]显著长于对照组患者[(39.2 ± 9.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2017分型","难复2021分型"更简洁、易记,能直接提示相应的骨折复位技巧,应用这些复位技巧复位固定后的患者可获得与非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相似的功能。
简介:摘要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常见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手术内固定是首选的治疗方法,目的是利用内固定物分担髋关节传导的负荷。当前开展的研究大多围绕股骨近端的外侧壁、内侧壁、尖顶距及棘轮机制等学说,基于这些学说设计的单一头颈螺钉或双头颈螺钉的髓外、髓内设计均无法完全避免股骨头穿透的发生。根据股骨近端骨小梁的分布及骨折前后的生物力学变化特点提出的杠杆平衡重建理论可阐明内固定术后头颈螺钉所受应力的动态变化趋势,在该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影响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稳定的支撑-牵张效应,阐明了骨折术后内固定螺钉穿透股骨头的发生原因和机制。根据支撑-牵张效应理念,建议采用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以预防螺钉穿透股骨头,为未来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1月到2021年3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进行研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的价值。方法:2020年1月-2022年1月本科接诊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病人60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手术室护理,而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手术耗时等指标。结果:从手术耗时和骨折愈合时间上看,试验组分别是(59.21±7.84)min、(100.35±9.46)d,和对照组(78.32±10.65)min、(123.67±10.28)d相比更短(P<0.05)。从VAS评分上看,干预后:试验组(0.99±0.17)分,和对照组(2.53±0.48)分相比更低(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用手术室护理,疼痛感更轻,手术耗时更短,骨折愈合速度更快。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ENA对于不同类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从2019年9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6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Evans分型将患者分成II型19例,III型31例,IV型6例,V型5例。各组均接受PFNA(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进行治疗,比较不同类型患者包括牵引时间、手术时间、出血力量、下地负重时间、住院天数以及愈合时间等治疗相关情况,以及各组的治疗优良率和并发症率等情况。结果:不同类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经PFNA治疗,均取得理想的效果,在牵引时间、手术时间、出血力量、下地负重时间、住院天数、愈合时间、各类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优良率方面,II型、IV型均为100%,III型为96.77%,V型为60.00%。V型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低于其余类型,P均0.05。结论:严重的V型患者的PFNA治疗预后相对较差,因此建议骨质疏松的老年人群要加强钙质补充,做好日常防护,避免出现严重的V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总体来看,PFNA对于不同类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都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PFNA内固定微创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展开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7)和研究组(n=48),对照组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方案,研究组应用抗旋髓内钉固定治疗(PFNA),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PFNA内固定微创治疗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值得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正骨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择选本院2021.08-2022.08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配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行西医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正骨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每组均40例,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更低,骨折愈合、负重、住院时间更短(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2.50%比对照组75.00%更高(P<0.05)。结论:在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治疗中,行正骨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疗效突出,可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行X线、CT检查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06-2022.06接收的5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疑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病理诊断结果(确诊46例)作为金标准,对所有患者分别行X线、CT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结果。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CT检查诊断符合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4.00%、95.65%、75.00%,X线检查诊断符合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8.00%、80.43%、50.00%,前者诊断符合度明显更高(P<0.05)。结论: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诊断中,相比X线检查,CT检查准确性更高,可为后续治疗工作提供有力支持,推广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PFNA内固定微创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展开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7)和研究组(n=48),对照组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方案,研究组应用抗旋髓内钉固定治疗(PFNA),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PFNA内固定微创治疗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值得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正骨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择选本院2021.08-2022.08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配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行西医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正骨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每组均40例,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更低,骨折愈合、负重、住院时间更短(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2.50%比对照组75.00%更高(P<0.05)。结论:在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治疗中,行正骨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疗效突出,可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早期活动标准化管理方案,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基于文献构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早期活动标准化管理方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0年9月—2021年8月在郑州人民医院骨科住院行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的162例老年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1例。对照组实施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术后早期活动标准化管理方案。比较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下肢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首次下地时间及独立行走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1周的下肢功能评分及术后2周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活动标准化管理方案可以有效缩短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住院时间,有助于术后早期下地活动,快速恢复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分析。方法:在本文研究将收治时间在2021年度1月-2022年度1月的10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分别采取循证护理方式、常规护理方式,分析并且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术中引流量、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护理中效果十分显著。
简介:摘要胫骨髁间棘骨折(tibial spine avulsion fractures,TSAF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少见,但发生率有逐渐增加趋势。因为骨骺尚未闭合,这个年龄段TSAFs在诊断和治疗上独具特点。但目前国内临床医生在儿童和青少年TSAFs诊疗上还缺乏统一的认识,而规范化的诊疗对临床工作和社具有重要意义。指南由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小儿骨科学组、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小儿创伤与矫形学组以及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发起,采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及评价(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分级体系和国际实践指南报告标准(Reporting Items for Practice Guidelines in Healthcare,RIGHT),遴选出骨科医生最为关注的21个临床问题,最终形成21条循证医学推荐意见。推荐条目1~4为儿童青少年TSAFs的分型及手术指征,条目5~14为保守和手术治疗方法及合并损伤的处理原则,条目15~16为保守和手术治疗后康复方法及重返运动标准,条目17~21为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原则。指南制订旨在提高儿童和青少年TSAFs诊疗的科学性,并最终提升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2021年2月~2022年6月时间段选取本院收治的7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主体,通过信封抽签的方式加以分组,分至对照组的37例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分至观察组的37例患者采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将2组患者的围术期各项指标、骨折愈合指标、术后生物力学指标及术后不同时期的髋关节功能评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手术用时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更快,观察组生物力学指标压缩试验及破坏载荷更大,扭转试验更小,术后Harris评分更高(P<0.05)。结论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供选择的术式较多,相比较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创伤更小,出血量更少,促使患者尽快负重,骨折端可以尽快愈合,其发挥良好的生物力学作用,使得患者髋关节功能得以尽快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