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我国考古学和人类学的重大发现,有力推动了海峡两岸古文化关系的深入研究。作为大陆文化与台湾文化交流的必经之地——福建,在这一学术研究领域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闽台两省,一水相连,隔海相望,早在数万年前,古人类就通过福建进入台湾,台湾文化一开始就通过福建牢牢植根于祖国大陆。自旧石器到新石器时代的整个史前时期,闽台两地的文化关系就密不可分。最近偶然读到台湾出版的《台湾人的自我追寻》一书,洋洋大著,受益非浅。但作者的一个基本观点,“台湾文化不同于中华文化或大陆汉文化,台湾文化自成一个系统。自长滨文化(一万五千年)开始到今天,……终而塑造了自己的面目,大大的与大陆传统的汉文化不同。以这个基础,就形成了台湾民族,而和吞并主义的中华民族完全划开关系了”。这是有悖于历史事实和海峡两岸愈来愈多的考古发现的。本文拟就闽台两地的最新考古发现,谈谈台湾文化的起源以及闽台史前文化的密切关系,就教于学术界。台湾文化的起源这里所指的“文化”,是广义的大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即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的起源又是与人类的起源紧密相连,有了人类才有了人类文化。恩格斯早在《自然辩证法》一书《导言》中就明确?
简介:摘要在参观博物馆时,我们能看到编钟的精密和气派,古琴的纹路优雅而自然,这些来自数千年前的乐器,这些承载着古人的喜怒哀乐的音乐载体,常常使我们对先祖的思想和智慧肃然起敬。我们不得不思考应怎样面对和研究这些丰富的音乐遗产。音乐史的研究离不开对古代音乐实物的考证。最突出的一个例子是河南舞阳的贾湖骨笛。音乐史学家在上个世纪对于骨笛的年代论断是公元前8000年,而随着音乐考古学的深入考证,这个时间被向前推进了整整1000年。古人流传下来的音乐文献中,有的也许是谬误,有些是正确的论断,这些都需要后人不断地考证,才能客观地认识到这些文献的真实性。音乐考古学突破了传统的音乐史只用文字说明问题的局面。如对于殷墟近10年的考察中,挖掘出土大量的甲骨文残片,这些残片上所记录的内容,证实了司马迁《史记》中的诸多内容。
简介:摘要: 在参观博物馆时,我们能看到编钟的精密和气派,古琴的纹路优雅而自然,这些来自数千年前的乐器,这些承载着古人的喜怒哀乐的音乐载体,常常使我们对先祖的思想和智慧肃然起敬。我们不得不思考应怎样面对和研究这些丰富的音乐遗产。音乐史的研究离不开对古代音乐实物的考证。最突出的一个例子是河南舞阳的贾湖骨笛。音乐史学家在上个世纪对于骨笛的年代论断是公元前 8000年,而随着音乐考古学的深入考证,这个时间被向前推进了整整 1000年。古人流传下来的音乐文献中,有的也许是谬误,有些是正确的论断,这些都需要后人不断地考证,才能客观地认识到这些文献的真实性。音乐考古学突破了传统的音乐史只用文字说明问题的局面。如对于殷墟近 10年的考察中,挖掘出土大量的甲骨文残片,这些残片上所记录的内容,证实了司马迁《史记》中的诸多内容。
简介:啮齿类遗存是一类常见于考古遗址的较微小的材料,近年来逐渐受到国内动物考古学研究者的重视。本文主张啮齿类动物考古学研究的目标应该在“形态描述、种属鉴定”的基础上。转向认识啮齿类与人类之间隐性的文化生态联系为主。结合国内考古学工作前沿,提出了三个具体的目标任务:(1)探索史前农业起源背景下“农田啮齿类”的形成与演变,及对生业经济的影响;(2)探索啮齿类在史前居址中“与人共栖”的起源、“家栖啮齿类”的形成与演变,及对人类行为的影响;(3)利用啮齿类探讨古环境、分析人地关系。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案例,介绍了广泛应用于啮齿类动物考古学研究的“群落演替”、“与人共栖”等两项生态学理论;并就啮齿类动物考古学研究的一般流程、采集与鉴定(几何形态测量法)、埋藏学解释等方法与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还专门引介了一个典型的研究案例,即小家鼠的与人共栖起源及在近东和欧洲地区的扩散。本文希望能够引起更多动物考古学同行的关注,从基础工作开始,开展更多的啮齿类动物考古学研究。
简介:轵关陉起点在河南济源县东的轵城镇,终点在侯马市南峨嵋岭和紫金山相交处的铁刹关,是山西绛州先到河南济源,后达洛阳的必经之路。始设于北周明帝武成二年(560)的绛州,辖河津、新绛、襄汾汾城、曲沃、翼城、稷山、绛县、垣曲八县,直到1912年撤销,多数时间辖以上七八县,这些县除绛县外变化都不大。轵关陉从绛州到曲沃、翼城后,经绛县的大交镇、南樊镇、古绛镇、横水镇到垣曲、济源,绛县范围内的这段路,本文称为轵关陉绛县段,也是临汾、运城和济源三大盆地的“三岔口”。在考古学文化上,通过绛县周家庄和陶寺上层文化的分布,佣国、霸国、晋国的疆域,战国“降亭”的出土地点,宋金时期砖雕墓葬中戏俑及舞台,北宋以来流行的汤王庙地方信仰等内容,来阐述“三岔口”的地理位置在古代历史中,特别是在晋国史上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