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明治时期日本外交官、著名汉学家竹添井井于1876年游历了中国的巴蜀地区,其后撰写出的汉文游记——《栈云峡雨日记并诗草》包含了大量他对于近代中国社会问题的考察。以竹添井井游历重庆时的见闻为切入点,不但可以发现其笔下重庆独特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还可以透过日本人的视角观察近代重庆社会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竹添巴蜀之行与近代重庆开埠的关系。
简介:中国古典诗歌西传法国和欧洲,得益于18世纪知识渊博、汉学水平、文学造诣俱佳的传教士汉学家率先译介与引进。本文仅以来华耶稣会士马若瑟(JosephMariedePremare,1666-1735)、白晋(JoachimBouvet,1656-1730)、韩国英(Pierre-MartialCibot,1727-1780)神父译介《诗经》为例,对其诗译文本进行举证考析、解读,便可见出,《诗经》西渐法国(欧洲)初期,如何受制于译介者的传教布道的宗旨而形成其诗译的成败得失,以及中国诗歌(文学)西传法国和欧洲旅程中如何伴随18世纪传教士汉学的生成、发展而发展的某些特点。
简介:1867年巴黎举办了世界上第四届国际博览会。世博会主办方曾向清政府发出正式邀请,却遭到拒绝。然而中华帝国仍然在本届世博会上占有了一席之地,不仅设有展馆、花园,且有中国人现身。大量资料显示,此届世博会中国馆完全是由法国汉学家德理文(Marquisd'HerveydeSaint—Denys)一手操办的。本文通过对史料的梳理,将德理文筹办中国馆之始末公之于众,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对德理文中国观的探讨,进一步讨论这位汉学家为何主动请缨要求承办中国馆,以及中国馆又为何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