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高速涡轮钻切割法、超声骨刀法和传统劈冠法拔除下颌低位近中水平阻生牙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将2008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所有来我院门诊要求拔除阻生牙的患者进行筛选。随机设计为三组传统劈冠组、高速涡轮钻组和超声骨刀组,比较三组拔牙方法的拔牙时间、术后1天和术后7天的并发症情况。结果在拔牙时间上,高速涡轮钻组拔牙时间明显短于超声骨刀组,超声骨刀组拔牙时间又明显较传统劈冠组短,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超声骨刀拔除下颌低位近中水平完全埋伏阻生牙能够缩短手术操作时间,术后并发症较其他两种拔牙方法少,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正畸拔除上颌单侧中切牙矫治模式的可行性及临床治疗的要点.方法从40例切牙外伤正畸病例中,选出患者19例.其中安氏Ⅰ类错(牙合)1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7例,安氏Ⅲ类错(牙合)2例;男16例,女3例,平均年龄14.5岁,均存在牙量与骨量不调需拔牙矫治病例.所有患者采取拔除外伤中切牙及其它三个象限第一前磨牙模式进行矫治.矫治后对临床资料做回顾性的研究,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19例患者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矫治后拔牙间隙关闭,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中线基本正中,侧貌得到改善.采用治疗前后配对t检验方法,发现牙性指标4项:U1-NA(27.5°至23.3°)、L1-NB(36.4°至32.5°)、L1-MP(97.2°至93.5°)角度减少,表示上下中切牙的倾斜度减小,U1-L1(11.83°至124.4°)角度增加,表示上下中切牙的凸度减少;软组织指标2项:上唇凸点-E线距(Ls-E)从3.5mm减小到1.2mm、下唇凸点-E线距(Li-E)从4.1mm减少到1.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遵循个体化原则,用Bolton指数指导设计和有效支抗控制,非常规拔牙模式矫治,能够达到预期目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残根误入上颌窦及拔除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本院牙科治疗残根误入上颌窦的4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运用“跳跃”体位改变(posturechange)方法,使进入了上颌窦的残根,随体位改变而转变上颌窦内位置,从而使残根掉入口腔内,并从拔牙创颊侧做梯形瓣,带蒂腭瓣旋转90度来修复瘘口,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43患者均采用“跳跃”的方法,转变残根位置,使残根从上颌窦内掉出,一期带蒂腭瓣旋转90度来修复瘘口效果良好,2周拆线后患者腭瓣均存活。43例患者均在术后11~14周成功行烤瓷桥的修复,缺失牙齿修复效果良好,无并发上颌窦感染者。结论根据上颌窦解剖特点,运用体位改变的重力的作用,可使残根顺利从上颌窦内取出,该方法较为简单、安全、痛苦少,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小儿牙拔除术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小儿牙拔除术的患者94例为做调查研究目标,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全程跟踪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结果在外小儿牙拔除术的护理过程中,采用全程跟踪综合护理,可以提高患儿和家属配合度,患儿术前、术中、术后痛苦小,创面愈合快,术后感染率低。两组之间数据差异比较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牙拔除术采用全程跟踪综合护理,可以提高患儿和家庭的配合度,患儿满意度高,术后恢复效果好,护理效果显著,大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下颌阻生智齿拔除的方法以及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选取于2014年2月~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下颌阻生智齿拔除的患者73例,根据拔除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35例)和治疗组(38例),观察传统拔牙器械拔除患牙和微创拔牙刀结合高速涡轮牙钻拔牙法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5%,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的31.4%;同时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参照组,肿胀度、张口受限度显著小于参照组,拔牙窝完整性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疼痛度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经t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拔牙刀结合高速涡轮牙钻拔牙法应用于下颌阻生智齿拔除中的效果确切,具有疼痛小、手术时间短、肿胀度、张口受限度小等诸多优点,值得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