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应用牙片屏障技术行美学区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后5年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3年7月至2020年7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第四门诊部就诊,应用牙片屏障技术行美学区即刻种植的患者29例,共34枚种植修复体,评估术后(60.2±26.7)个月(13~101个月)种植体存留、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粉色美学指数评分,通过治疗前和末次随访时的数字化模型对比,测量软组织变化情况。通过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的锥形束CT测量,观察唇侧牙槽骨变化情况。结果34枚种植体全部存留,粉色美学指数评分(12.80±1.05)分,各个牙位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7,P=0.150)。唇侧龈缘退缩量为(0.12±0.09)mm,龈顶点根方2 mm处软组织轮廓退缩为(0.45±0.17)mm。唇侧牙槽骨高度降低(0.14±0.46)mm。结论应用牙片屏障技术行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可维持唇侧软组织形态和轮廓,维持牙槽骨高度,获得良好的美学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VILI)对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将48只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小潮气量(LVT)机械通气组(LVT组)、常规潮气量(NVT)机械通气组(NVT组)和大潮气量(HVT)机械通气组(HVT组),每组12只。Sham组大鼠麻醉后行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不同潮气量(VT)各组大鼠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VT分别为6 mL/kg(LVT组)、10 mL/kg(NVT组)、20 mL/kg(HVT组),吸呼比均为1∶1,通气频率均为40次/min,通气时间均为3 h。机械通气结束后收集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BALF中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IL-6)〕水平。取大鼠肺组织,计算肺湿/干质量(W/D)比值;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进行肺损伤评分。取大鼠脑组织,测定含水量,并通过检测脑组织中伊文思蓝(EB)含量以反映血脑屏障通透性;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脑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机械通气3 h后,随着VT增加,VILI大鼠肺损伤程度逐渐加重;当VT达到20 mL/kg时,肺组织结构明显破坏,肺泡壁水肿,肺泡内充血,肺间质增厚,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且肺损伤评分、肺W/D比值及BALF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均较Sham组显著升高〔肺损伤评分(分):10.6±1.1比1.4±1.0,肺W/D比值:6.6±0.8比3.7±0.6,TNF-α(ng/L):832.9±97.9比103.8±23.3,IL-1β(ng/L):68.9±14.1比15.7±2.6,IL-6(ng/L):70.8±16.4比20.3±5.4,均P<0.05〕。此外,大鼠在发生肺损伤的同时,还伴随着持续加重的脑损伤;当VT达到20 mL/kg时,脑组织含水量和EB含量均较Sham组明显升高〔脑组织含水量:(85.4±3.6)%比(68.7±2.7)%,脑组织EB含量(μg/g):887±78比97±14,均P<0.05〕,脑组织中封闭蛋白-5(claudin-5)、闭合蛋白(occludin)及闭锁小带蛋白-1(ZO-1)表达均较Sham组明显下调〔claudin-5蛋白(claudin-5/β-actin):0.67±0.12比1.45±0.19,occludin蛋白(occludin/β-actin):0.48±0.11比0.99±0.21,ZO-1蛋白(ZO-1/β-actin):0.13±0.03比0.63±0.12,均P<0.05〕。结论VILI可诱导大鼠脑水肿及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脑组织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循证医学的营养护理对胃肠术后患者肠道生物屏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4月—2022年3月收治的72例胃肠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基于循证医学的营养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浓度及血浆D-乳酸浓度,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尿D-木塘排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93、6.665、5.971、2.469,P<0.05)。研究组术前1d、护理前1d的血浆DAO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6d研究组血浆DAO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19,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6d血浆DAO浓度均比护理前1d有所下降,但研究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1d、护理前1d血浆D-乳酸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6d,研究组血浆D-乳酸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1,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6d血浆D-乳酸浓度均比护理前1d有所下降,研究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循证医学的营养护理能够促进胃肠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并改善肠道生物屏障功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理应激抑制Wnt/β-catenin通路加剧肠道屏障损伤促进肠炎发展的机制,为炎症性肠病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治疗策略。方法采用C57BL/6J小鼠建立慢性心理应激与肠炎共病模型,HE染色分析慢性心理应激对肠道病理损伤程度的影响,ELISA检测促炎因子表达水平,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结肠细胞超微结构及肠腔黏液层状态,免疫荧光分析黏蛋白2的分泌及细胞增殖标记分子Ki67的表达情况,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染色分析杯状细胞数量,Western blot检测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维持隐窝增殖的Wnt/β-catenin通路关键蛋白β-catenin及下游蛋白c-myc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应激组糖水偏好降低、悬尾及游泳时间增加,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表达水平增高(P均<0.05)。慢性心理应激加速肠炎小鼠体重下降和结肠缩短,加剧病理损伤,释放促炎因子,肠上皮微绒毛消失增多、细胞超微结构损伤更严重,而对照组和应激组均无病理损伤。进一步研究发现,慢性心理应激加重小鼠肠屏障损伤且通过抑制Wnt/β-catenin通路抑制肠屏障修复。结论在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小鼠肠炎模型中,慢性心理应激预处理抑制了Wnt/β-catenin通路,肠上皮的修复能力减弱,加剧肠屏障的黏液层丢失和紧密连接结构损伤,促进肠炎发展。在无肠炎存在的情况下,本研究采用的30 d管束缚应激对Wnt/β-catenin通路及肠道屏障无显著性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高原条件下,血清中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瓜氨酸(Citrulline)、D-乳酸(D-Lactate)对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屏障损伤的评估价值。 方法:依据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肠屏障功能障碍临床诊治建议”,招募30例符合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诊断标准的重症患者及年龄、性别、一般状况等相匹配的正常人,分析合并肠屏障功能障碍重症患者与正常人血清中I-FABP、瓜氨酸、D-乳酸等指标的变化,并分析其与内毒素(EndoCAb)相关性。在动物实验中构建缺血再灌注肠屏障损伤模型,检测血清D-乳酸浓度并通过小肠损伤Chiu氏评分量化肠屏障损伤程度,分析血清D-乳酸浓度与小肠损伤Chiu氏评分相关性。选取150例普通外科手术手术患者,于术前第一天,术后当天,术后第一、三、六日检测病人血浆中肠脂肪酸结合蛋白、瓜氨酸和内毒素浓度水平。 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合并肠屏障功能障碍的重症患者组血清中肠脂肪酸结合蛋白、瓜氨酸、内毒素显著升高(P<0.01)。缺血再灌注肠屏障损伤模型中,血清D-乳酸浓度与小肠损伤Chiu氏评分呈正相关。胃肠外科手术患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瓜氨酸和内毒素动态分析发现术后第1日血清IFABP含量显著下降;术后第6日血清CIT含量显著下降;术后血清内毒素逐步下降并趋于平稳。 结论: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瓜氨酸、D-乳酸及内毒素对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屏障损伤均具有评估价值。联合分析可提升预测价值,有助于完善肠屏障功能临床诊治指标体系。
简介:摘 要:为确保在运营高速铁路路堤段人工施工声屏障桩基期间行车安全,以某高速铁路新增路基声屏障工点为例,采用跳桩开挖+钢护壁跟进的施工方法,设置多重监测体系,观测路基及轨道变形量,实施效果良好,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经验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复合乳酸菌胶囊联合叶酸对小儿腹泻病肠道菌群、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在我院收治的小儿腹泻病患者中,择取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按照双色球分组的方式,将其划分为2组。其中,采取单纯叶酸治疗的为对照组;采取复合乳酸胶囊联合叶酸治疗的为观察组。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肠道菌群与肠道屏障功能,对其疗效进行评估。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肠杆菌、双歧杆菌、乳杆菌等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的菌群相较于对照组偏高(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儿的MFG-E8、TNF-α、D-LA指标对比并无差异(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的MFG-E8、TNF-α、D-LA指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腹泻病予以复合乳酸菌胶囊联合叶酸治疗,可改善肠道菌群与黏膜屏障功能,保证疗效,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脑炎(AE)患者的血脑屏障(BBB)完整性与其临床特点、免疫治疗反应性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5年8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147例A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数据,以脑脊液白蛋白/血清白蛋白(Qalb)值7.00为界将患者分为BBB正常组(n=101,Qalb值≤7.00)与BBB损伤组(n=46,Qalb值>7.00),分别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AE临床评估量表(CASE)评分评估患者入院时和一线免疫治疗30 d时的疾病严重程度,并以一线免疫治疗30 d时的CASE评分或mRS评分低于入院时评分定义为免疫治疗反应性良好。对比分析2组患者间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脑脊液及外周血生化检查结果、免疫治疗反应性等的差异。结果BBB损伤组患者中意识水平下降比例(58.7% vs. 37.6%),脑脊液蛋白水平增高、IgG增高、24 h鞘内IgG合成率增高比例以及外周血中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高于BBB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BB损伤组患者治疗30 d时mRS评分明显高于BBB正常组,治疗前后CASE评分及mRS评分差值均明显低于BBB正常组(0.50±0.46 vs. 3.24±2.93、0.70±0.62 vs. 1.15±1.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BB损伤组患者中接受单一免疫治疗患者的免疫治疗反应性良好率明显低于接受两联、三联免疫治疗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BB完整性与AE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免疫治疗反应性密切相关,建议对BBB损伤的AE患者积极采用联合一线免疫治疗方式。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加味当归饮子联合保湿润肤剂对特应性皮炎(AD)患者瘙痒程度及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79例AD患者,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常规组(n=40)、观察组(n=39)。常规组予玉泽皮肤屏障修护身体乳外用,在其基础上,观察组合用加味当归饮子治疗,持续4周对比两组疗效、瘙痒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免疫炎性反应及皮肤屏障功能。结果 观察组疗效(94.87%)较常规组(77.50%)高(P<0.05);治疗后,两组白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IL-17、TNF-α水平及VAS评分较常规组改善更优(P<0.05);治疗后,两组皮脂含量及角质层水含量均上升,经皮水分丢失率(TEWL)均降低,且观察组皮脂含量、TEWL、角质层水含量较常规组改善更优(P<0.05)。结论 加味当归饮子联合保湿润肤剂治疗AD效果确切,可降低免疫炎性反应,减轻瘙痒,改善皮肤屏障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CDD)患者行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强脉冲光治疗效果。方法:数据取自我院2021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60例CDD患者,“随机取样法”分两组、每组30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强脉冲光治疗)、联用组采用强脉冲光+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两组皮肤屏障功能、临床疗效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比较两组皮肤屏障功能无差异,P>0.05;治疗后较参照组,联用组皮质角质层含水量、表皮皮脂含量更高,经皮水分丢失量更低;联用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CDD因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引起,停药后复发,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强脉冲光治疗CDD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达到预期临床疗效,值得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