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在过去十年迅速发展,并成为最具有前景的肿瘤治疗之一。但ICI打破了机体的免疫平衡,降低了T细胞耐受性,导致机体产生一系列的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IRAE)。IRAE可以累及全身多脏器,包括内分泌、胃肠道、呼吸道和皮肤系统等,临床症状均不特异,尚无高特异性及高敏感性的预测因子出现。轻度的IRAE可以通过停药缓解,严重的IRAE需要积极治疗,一线治疗为糖皮质激素,激素效果不佳可考虑免疫抑制剂,但目前最佳免疫抑制剂选择尚存争议。本综述概述了IRAE的流行病学及可能机制,以及一些有潜力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并介绍了几种免疫治疗相关脏器毒性及管理方法。
简介:摘要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IT)是国际公认的唯一对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方法,可改变变应性疾病自然进程。AIT在临床实践中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近20余年国内学者在AIT临床应用和研究领域均取得创新性成果,制订了中文和英文指南。本文重点阐述了AIT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综述了变应原特异性皮下免疫治疗和舌下免疫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讨论了AIT中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展望了替代途径、免疫佐剂和重组疫苗等AIT的未来方向。
简介:摘要:肿瘤患者的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热点,但伴随发生的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对患者产生了严重的危害。本文综述了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护理现状,为临床提供借鉴,以期找到更好的护理方向。
简介:摘要在过去十年中,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经历了令人鼓舞的变化。最新发展之一是免疫治疗,其已经逐步成为治疗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不同于以往的化疗与靶向治疗,免疫治疗通过阻断抑制性免疫检查点,并通过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对抗肿瘤细胞来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所以免疫治疗具有独特的不良反应,称为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认识并掌握这种特殊的反应对于肺癌患者的管理至关重要。
简介:摘要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细胞程序性死亡(PD)-1和PD-2等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也诱发了诸多肿瘤免疫治疗相关的免疫不良反应(irAEs),其中风湿免疫疾病相关症状(Rh-irAEs)较为常见。本文通过对Rh-irAEs的研究现状、特点和管理以及其未来的研究探索方向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对Rh-irAEs的识别和管理。
简介:目的说明过敏性眼病的病因及根治的方法。方法观察73例过敏性眼病包括过敏性眼结膜炎、过敏性眼角膜炎、过敏性眼虹膜炎,测致敏原47例,测红细胞免疫功能8例。采用改善免疫功能治疗要戒烟酒、免过劳、情绪不好。不是抢救不要用激素类药(因为会降低免疫功能),如果已经激素依赖,不要猛停激素以免产生反跳,病情加重,应该加用改善免疫功能治疗,以及临时有效的非激素抗过敏药,以求顺利减、停激素;为了便于减激素可把激素改成口服药。防治创伤包括结核等感染,以及选用左旋咪唑、肌苷、西米替丁(或雷尼替丁)、多抗甲素、气管炎疫茵、聚肌胞、维生素C、E、女贞子、黄芪、何首乌、枸杞等。结果致敏原有:花粉、螨、室尘、虾、鱼等。红细胞免疫功能为继发性即代偿性功能缺陷。并发症颈淋巴结核有30%,其中合并肠系膜淋巴结核4%,改善免疫功能治疗能达到根治。结论过敏性眼病病因关键是机体免疫功能不正常,治疗关键要改善恢复维持机体免疫功能正常,可以根治。激素类及临时有效抗过敏药,不能根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脑炎(AE)患者的血脑屏障(BBB)完整性与其临床特点、免疫治疗反应性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5年8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147例A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数据,以脑脊液白蛋白/血清白蛋白(Qalb)值7.00为界将患者分为BBB正常组(n=101,Qalb值≤7.00)与BBB损伤组(n=46,Qalb值>7.00),分别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AE临床评估量表(CASE)评分评估患者入院时和一线免疫治疗30 d时的疾病严重程度,并以一线免疫治疗30 d时的CASE评分或mRS评分低于入院时评分定义为免疫治疗反应性良好。对比分析2组患者间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脑脊液及外周血生化检查结果、免疫治疗反应性等的差异。结果BBB损伤组患者中意识水平下降比例(58.7% vs. 37.6%),脑脊液蛋白水平增高、IgG增高、24 h鞘内IgG合成率增高比例以及外周血中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高于BBB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BB损伤组患者治疗30 d时mRS评分明显高于BBB正常组,治疗前后CASE评分及mRS评分差值均明显低于BBB正常组(0.50±0.46 vs. 3.24±2.93、0.70±0.62 vs. 1.15±1.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BB损伤组患者中接受单一免疫治疗患者的免疫治疗反应性良好率明显低于接受两联、三联免疫治疗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BB完整性与AE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免疫治疗反应性密切相关,建议对BBB损伤的AE患者积极采用联合一线免疫治疗方式。
简介:摘要:在肿瘤治疗过程中,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认可,其整体效果良好,能够为患者提供健康保障。但肿瘤免疫治疗也会出现相关不良反应,影响最终疗效,所以应进行深入探究。本文主要探究肿瘤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新进展,包括肿瘤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分类和特点、肿瘤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以及护理人员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角色和责任等,目的是减轻患者在接受肿瘤免疫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对风险,保障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14岁变应性鼻炎(AR)患儿行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注射液皮下免疫治疗(SCIT)后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变态反应疾病专科门诊,进行3年疗程的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注射液SCIT的321例屋尘螨过敏患儿的临床资料。321例患儿年龄5~14岁,其中男性180例,女性141例;年龄5~9岁者154例,10~14岁者167例。使用屋尘螨变应原注射液在上臂伸侧肘上12~15 cm处行皮下注射,321例共行13 053针次皮下注射,其中男性患儿共注射7 305针次,女性患儿共注射5 748针次;5~9岁患儿共注射6 342针次,10~14岁患儿注射6 711针次。记录患儿每次发生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症状体征及其处理,分析全身不良反应与患儿年龄、性别、疗程及变应原注射剂量的关系。结果(1)321例患儿中,共56例(17.45%)、115针次(0.88%)发生不良反应。其中速发型55针次(47.83%),迟发型60针次(52.17%);全身Ⅰ级不良反应92针次(80.00%),Ⅱ级21针次(18.26%),Ⅲ级2针次(1.74%),无Ⅳ级者。(2)分别以病例数和注射针次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男、女性患儿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2比24例,χ²=0.03,P=0.86;66比49针次,χ²=0.10,P=0.76);5~9岁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10~14岁患儿[22.08%(34/154)比13.17%(22/167),1.14%(72/6 342)比0.64%(43/6 7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4.41,P=0.04;χ²=9.13,P<0.01);疗程方面,2~3年组(105~156周)不良反应发生率[3.74%(12/321)与0.41%(12/2 912)]明显低于<1年组(≤52周)[14.64%(47/321)与0.89%(64/7 154)]和1~<2年组(53~104周)[10.90%(35/321)与1.31%(39/2 9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22.86,P<0.01;χ²=6.43,P=0.01;χ²=12.14,P<0.01;χ²=13.74,P<0.01)。(3)在100 000转导单位(SQ-U)高剂量阶段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100 000 SQ-U的低剂量阶段[1.01%(85/8 440)比0.65%(30/4 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4.35,P=0.04)。结论螨虫过敏的AR患儿行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注射液SCIT的注射针次不良反应发生率<1%,严重程度多为Ⅰ级不良反应,总体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儿低龄、治疗疗程早期及注射高剂量变应原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14岁变应性鼻炎(AR)患儿行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注射液皮下免疫治疗(SCIT)后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变态反应疾病专科门诊,进行3年疗程的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注射液SCIT的321例屋尘螨过敏患儿的临床资料。321例患儿年龄5~14岁,其中男性180例,女性141例;年龄5~9岁者154例,10~14岁者167例。使用屋尘螨变应原注射液在上臂伸侧肘上12~15 cm处行皮下注射,321例共行13 053针次皮下注射,其中男性患儿共注射7 305针次,女性患儿共注射5 748针次;5~9岁患儿共注射6 342针次,10~14岁患儿注射6 711针次。记录患儿每次发生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症状体征及其处理,分析全身不良反应与患儿年龄、性别、疗程及变应原注射剂量的关系。结果(1)321例患儿中,共56例(17.45%)、115针次(0.88%)发生不良反应。其中速发型55针次(47.83%),迟发型60针次(52.17%);全身Ⅰ级不良反应92针次(80.00%),Ⅱ级21针次(18.26%),Ⅲ级2针次(1.74%),无Ⅳ级者。(2)分别以病例数和注射针次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男、女性患儿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2比24例,χ²=0.03,P=0.86;66比49针次,χ²=0.10,P=0.76);5~9岁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10~14岁患儿[22.08%(34/154)比13.17%(22/167),1.14%(72/6 342)比0.64%(43/6 7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4.41,P=0.04;χ²=9.13,P<0.01);疗程方面,2~3年组(105~156周)不良反应发生率[3.74%(12/321)与0.41%(12/2 912)]明显低于<1年组(≤52周)[14.64%(47/321)与0.89%(64/7 154)]和1~<2年组(53~104周)[10.90%(35/321)与1.31%(39/2 9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22.86,P<0.01;χ²=6.43,P=0.01;χ²=12.14,P<0.01;χ²=13.74,P<0.01)。(3)在100 000转导单位(SQ-U)高剂量阶段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100 000 SQ-U的低剂量阶段[1.01%(85/8 440)比0.65%(30/4 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4.35,P=0.04)。结论螨虫过敏的AR患儿行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注射液SCIT的注射针次不良反应发生率<1%,严重程度多为Ⅰ级不良反应,总体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儿低龄、治疗疗程早期及注射高剂量变应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