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由于保护观察对象接连发生再犯重大犯罪事件,学界与实务界纷纷批判缓刑与假释等保护观察制度已经出现严重缺失.2013年6月13日,日本国会通过《刑法部分修正法律案》及《有关违反药物使用罪之部分缓刑法律》,增订"部分缓刑"制度,并于2016年6月1日开始施行.部分缓刑制度允许法官在审判阶段得决定实际执行与缓执行之刑度,有别于日本及台湾地区相关规定,该制度相关内容之介绍,目前在台湾地区及大陆均属首见.通过对日本"部分缓刑"之规范内容及其背景、内容与争议问题等进行介绍,同时比较缓刑与假释所实施保护观察之相异性,期望对台湾地区及大陆之现行制度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日本更生保护制度 部分缓刑 缓刑 假释
  • 简介:必须依法制作提请假释建议书高健假释与减刑,是我国的两种刑事奖励制度。因为这两种奖励制度的内涵不同,所以,对受奖对象应具备的条件,法律就有不同的明确规定。但是,如何依法制作提请假释建议书,在某些地方的司法文书教材中,甚至在全国通用的某些司法文书教材中,...

  • 标签: 假释建议书 确有悔改 应用写作 司法文书 法定条件 “二分之一”
  • 简介:减刑、假释作为重要的刑罚变更制度,肇端于清末,并逐步发展最终为法律所确立。目前,我国减刑、假释的适用主要以积分制为评价标准。司法实践中减刑、假释的适用率极低,且减刑的适用率明显高于假释的适用率。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减刑、假释适用的积分制标准缺乏统一立法、积分制的计分考核方式存在"重行为表现,轻思想改造"的倾向以及积分制的评价审核程序缺乏公开性、透明性。因此,应当从立法上明确规定积分制,完善积分制的计分考核机制,进一步降低减刑、假释的悔改程度要求,并构建我国减刑、假释听证制度,真正使减刑、假释制度发挥应有作用。

  • 标签: 减刑、假释 积分制 听证
  • 简介:<正>美国是世界上犯罪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因此监狱缺少以及狱中犯人拥挤一直是美国司法机关长期不能解决的问题。近来随着一种被称为"室外监控器"广泛的被运用,老大难的问题似乎有所缓解。这种监控器实际上是一个巴掌大小的方盆子,

  • 标签: 监控器 假释犯 犯人 司法机关 犯罪率 监控中心
  • 简介:2005年11月23日至25日,全国法院减刑、假释工作座谈会在南京召开。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姜兴长出席会议并讲话。

  • 标签: 法院 假释工作 减刑制度 中国 刑罚
  • 简介:在我国刑事司法体制改革的背景下,近年来,针对假释制度存在的问题,刑事立法对假释的相关规定作了一定的补充和修改。特别是《刑法修正案(八)》在法理上更加准确和科学地界定了假释的适用标准,有助于更好地适用假释。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和2012年3月施行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均对假释适用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假释制度的不断完善,无疑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假释制度的进一步适用,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假释制度功能。

  • 标签: 假释制度 适用问题 司法体制改革 最高人民法院 法律若干问题 刑事立法
  • 简介:假释制度是在主观主义刑法的理论背景下,出于克服自由刑的弊端和保障犯罪人人权的需要而产生的,其基本功能是对犯罪人进行社会化改造。关于假释法律性质的界定最具代表性的是“国家恩惠说”和“罪犯权利说”,其中“罪犯权利说”更有利于假释基本功能的发挥,为大多数国家所采用。

  • 标签: 假释 基本功能 法律性质
  • 简介:摘要现行的减刑、假释的提请权由刑罚执行机关提出。减刑、假释这一刑罚变更程序在刑罚执行机关与法院之间运行是建国初期的法律确认并沿用至今的。这项制度对于贯彻我国刑罚惩罚与改造相结合,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将罪犯改造成守法公民的宗旨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减刑假释 检察机关 提出
  • 简介:为解决刑事案件中财产性判项执行难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正式推行服刑人员生效财产性判项履行与其减刑假释裁定相关联的联动机制改革。实践中联动机制作为一种激励机制正向激励不足,负向激励被片面强调或放大,成为一种惩罚模式。在这一模式下,联动机制相关主体之间并不存在共同的利益基础。在保护受害人群体和法院整体利益的目标驱动下,有财产性判项犯罪人的利益普遍受损,由于信息甄别方面的低效,联动机制还导致利益受损犯罪人的范围不当扩大。犯罪人群体由此产生的消极反应进而损害了监狱的重大利益。同时,作为个体的受害人和基层法院法官并不因为联动机制必然获益。利益分配不均带来的成本与内耗降低了联动机制运行的整体效率。虽然联动机制在提高财产性判项执行率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为此付出的代价却可能是巨大的。出于提高整体社会福利的考虑,最高人民法院在推行联动机制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审慎为之。

  • 标签: 财产性判项 减刑假释 联动机制
  • 简介:参加监狱减刑、假释会议监督的人员一般有,监狱对罪犯的减刑、假释,  保障减刑、假释会议上监督人员的权利

  • 标签: 人员权利 会议监督 保障程序
  • 简介:假释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假释的适用对象问题,合理地确定假释对象对于发挥假释制度的功能具有重大作用。但我国在假释对象条件上采取一刀切的立法方式,没有过多考虑犯罪人的不同和犯罪类型的不同。而域外很多国家和地区针对不同的犯罪人和犯罪类型规定了不同的假释条件.这有利于行刑个别化的实现以及更好地实现假释制度的功能,因此在借鉴国外立法例的基础上,我国有必要在立法上针对不同的犯罪人和犯罪类型规定不同的假释条件

  • 标签: 未成年人 老年人 累犯 短期自由刑
  • 简介:求助者在服刑期间因呈报刑事奖励假释,引发抑郁情绪,内心苦闷,情绪低落,最近三周睡眠质量差,影响了服刑改造质量。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情况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采用合理情绪疗法。经过11次面对面的咨询,求助者的情绪、睡眠问题均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 标签: 假释 抑郁 严重心理问题 合理情绪疗法
  • 简介:笔者最近对我国台湾地区的缓刑假释管理制度进行了短期调研,包括与法务部保护司有关领导的座谈,在学术研讨会上听取台湾学者与实务工作者对该项制度的研究和介绍,到新竹地方法院检察署观护站进行实地考察和座谈,有很大收获。笔者认为,我国台湾地区的缓刑假释管理制度对我国内地目前开展的社区矫正有较大的借鉴作用,下面将台湾缓刑假释管理制度中的一些特色加以介绍与说明。

  • 标签: 管理制度 台湾地区 社区矫正 假释 缓刑 内地
  • 简介:2014年10月20日,司法部负责人就《监狱提请减刑假释工作程序规定》的修订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为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委《关于严格规范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切实防止司法腐败的意见》精神,正确实施修改后的刑事法律和有关司法解释,司法部对2003年4月2日颁布的《监狱提请减刑假释工作程序规定》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规定》要求监狱减刑假释评审委员会经评审后应当公示,公示内容应当包括罪犯的个人情况、原判罪名及刑期、历次减刑情况、提请减刑假释的建议及依据等。

  • 标签: 《监狱提请减刑假释工作程序规定》 司法部 评审委员会 暂予监外执行 公示内容 记者提问
  • 简介:作为刑罚执行制度的假释,刑法理论界对其本质的认识经历了从恩典到权利的转变,广为肯定并接受了假释是受刑人的权利。但是我国刑事法律对假释的规定尚未走出恩典说的束缚,从而制约了假释的适用,更限制了假释功能的发挥。因此,我国有必要在刑事立法中以权利说为基础对假释制度予以完善。

  • 标签: 假释 权利 增权
  • 简介:刑罚执行是刑事司法的最后环节,行刑法律的运作直接关涉刑罚功能与目的能否实现。假释作为行刑制度之一,其运作效果是刑罚观念的集中体现。近代以来假释制度完成了由恩典到权利的制度转化,因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假释制度在清末刑事立法中虽然得以确立,却未能实践。其后的立法与司法虽对于假释制度有着较多的践行,但民众的法律情结却仍停留于报复惩戒,教育刑理念仍然未能深入人心,法律观念、法律文化的转型任重而道远。

  • 标签: 假释 报应刑 教育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