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4·23”的世界读书日当天,商务印书馆发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响应今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这套教材共10册,由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近百名专家学者、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编写,针对各年级特点,采取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将对传统文化最初的直观感受上升为理性思考,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文化建设的使命感。编者们依据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编写,试图开辟建设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教材的新路径: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线,对多种多样的古今文化形态进行系统合成,组织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文化场景中体验探究,统整建构,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形成文化认同,进行文化反思。
简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是中华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基础。而文化自信的前提条件是文化自觉,即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其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特色和发展趋向。只有对本民族文化有全面深入接触、学习之后的理性认知,明白其精华与糟粕,才可能有文化自主选择之能力,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文化身份认同,才可能有文化发展的自主能力。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是提升文化自觉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文化自信的基础。而青少年阶段是传统文化学习的关键时期,也是培育和养成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关键时期。文章基于语文教学的实践经验,探讨如何在教材,教学中已经实践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学习与情感体验,提升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实践能力,进而为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奠定基础,以此促进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与自信。
简介:摘要:基于近代发展史可知,我国遭遇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国人将被侵略之举归因于传统文化的愚昧。显然,这一观点有失偏颇。如今,我国迎来社会主义新时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持续深入。优秀传统文化极富人生哲理与强悍的生命力,历经岁月洗礼,依旧焕发勃勃生机。今天,我国政府想要打造文化强国,需要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深挖其中的育人功能,以此弘扬我国核心价值观,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内拥有更多话语权与影响力。本文立足于现实,梳理优秀传统文化所有的育人功能,就如何育人提出自我观点。
简介: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的结晶,是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智慧积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上的软着路,是培养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接班人、实现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举措,有着深远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更应该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渗入到课堂之中,通过潜移默化影响,引导学生学习探索、继承发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促使学生深入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精神,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性格和魄力。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堂渗透仍然存在某些弊端,需要进一步探讨并解决。
简介: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科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两创”激发新生命力并运用于社会治理,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新时代应该并且必然担负的新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