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大学是文化创新的基地,是以文化人的重要场所,塑造着社会发展进步的主体——人的素质。这是大学文化意义的基本蕴含。大学的一切社会意义,均生发于此。与此相应,教育兴衰,包括高等教育的兴衰,直接关系着民族的兴衰、社会的文野、国家的强弱。传承与创新辩证统一,传统在创新中新生,创新基于传统而前行。在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中,人们真切地感受着强劲的创新意愿与有力的发展步伐,但也应看到,推动文化的创新发展,仍然任重道远。大学要在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中发挥作用,尤其应当注重唤起全社会理性的文化反思意识,通过这种理性反思,准确把握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培育理性的文化自信精神,唤起普遍的文化创新意识,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推动当代中国文化的科学发展。
简介:20世纪中国文化思想史上,吴宓作为一种独特而又有一定代表性的文化现象,颇受世人关注与议论,纷争聚讼达70余年之久。其间的关节点,至今仍有研究价值。1922年1月到1933年7月吴宓主编《学衡》杂志,高张"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大旗。在这面旗帜之下,汇聚了一批学贯中西的教授、学者,形成了一个"学衡"派。从那时起,吴宓及"学衡"派,因为体现主流社会意识的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文化运动相牴牾而被认定为封建复古派乃至逐步升级为政治上的反动派。吴宓及"学衡"派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角色形象,也就在一代又一代的后学心目中沉淀下来,直至70年代末期。1978年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