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胎头位置异常是造成难产的重要原因之一。持续性枕后位(POPP),是产程中最常见胎头位置异常,并且对其诊断极其具有挑战性,该异常与孕妇及新生儿相关疾病发病率有关。目前,用于POPP孕妇产程旋转胎头的方法包括3种:徒手旋转、器械助产旋转和孕妇体位干预。徒手和器械助产旋转,均可能对母儿产生潜在危害,而孕妇体位干预作为一种无创方法,成为目前国内外产科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临床较常用的POPP孕妇产程体位干预措施,主要包括手膝卧位、侧俯卧位(LAD)及系列性体位干预。笔者拟对POPP的定义及其发生率、高危因素、对母儿的危害及其产程处理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双管硬膜外分段注射利多卡因镇痛对活跃期停滞枕后位或枕横位产妇的分娩结局及母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9年10月青岛市市立医院阴道试产的单胎、足月、头位的初产妇,孕周为37~42周,年龄为22~35岁,在活跃期(新产程标准:宫口开大≥6 cm)充分试产,≥2 h胎头下降延缓或停滞,经阴道检查及超声检查诊断为枕后位或枕横位。共有216例孕妇符合上述标准纳入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即双管硬膜外阻滞组108例、单管硬膜外阻滞组108例,硬膜外阻滞均使用1%利多卡因进行分娩镇痛,由高年资助产士或产科医师执行新产程标准,在超声引导下指导产妇进行体位管理并适时向上推动或旋转胎头等。比较两组产妇的一般情况、非药物镇痛措施的使用情况、阴道分娩产妇的镇痛相关情况及疼痛评分、分娩相关指标、剖宫产术指征、麻醉相关指标及母儿并发症。结果(1)一般情况:两组产妇的年龄、体重、身高、孕周、持续性枕横位与枕后位的比例、头盆评分、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非药物镇痛措施的使用情况:两组产妇的拉玛泽呼吸法、导乐分娩陪伴、经皮穴位电刺激、其他措施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阴道分娩产妇的镇痛相关情况及疼痛评分:与单管硬膜外阻滞组(40例)比较,双管硬膜外阻滞组(59例)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显著缩短[(124±44)、(86±33) min,P<0.01],镇痛30 min后[(4.4±0.5)、(0.9±0.5)分]、第二产程用力分娩时[(5.7±0.6)、(1.3±0.4)分]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显著降低(P<0.01)。(4)分娩相关指标:与单管硬膜外阻滞组比较,双管硬膜外阻滞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21.3%、49.1%)、分娩体验满意率(51.9%、98.1%)显著升高(P<0.01),剖宫产率(63.0%、45.4%)、阴道手术助产率(15.7%、5.6%)显著降低(P<0.05)。(5)剖宫产指征:与单管硬膜外阻滞组比较,双管硬膜外阻滞组产妇的产程延长或停滞所致的剖宫产率显著降低(38.0%、22.2%,P<0.05);而两组的胎儿窘迫、宫内感染、社会因素所致的剖宫产率分别比较,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麻醉相关指标:双管硬膜外阻滞组产妇上管给药后阻滞平面多为胸7(T7)、T8、T9~腰2(L2)、L3水平,单管硬膜外阻滞组阻滞平面多为T10、T11~骶1(S1)、S2、S3水平,改良Bromage评分均为0分。(7)母儿并发症:与单管硬膜外阻滞组比较,双管硬膜外阻滞组产后出血率(18.5%、7.4%)、会阴侧切率(20.4%、5.6%)、新生儿窒息率(12.0%、3.7%)、转新生儿ICU率(13.9%、4.6%)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产妇的软产道损伤率、产褥病率及新生儿产伤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管硬膜外分段注射利多卡因镇痛可增加活跃期停滞枕后位或枕横位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及阴道手术助产率,并可减少母儿并发症。
简介:摘要:学校内涵发展是以师生身心发展为基础,以“人的培养”为发展旨趣的教育质量、效益的全面进步,表现为学校教育质的发展;立足于学生生命气象的涵养,结合学校实际和特色定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涵养学生生命气象。经过几年的办学实践与思考,我们深切体会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主渠道应该努力在文化建设上做文章, 在社团文化中促发展,在特色品牌铸造上求效益。
简介:摘要: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需要围绕核心素养制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全面革新当前的课堂教学。为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不仅需要重视知识的传递,更要关注到学生对于数学方法的运用、解题思路的养成,以及逻辑思维的发展。
简介:[摘要〕特色建设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唯有形成特色,学校健康发展才有持久动力,教师专业发展才有保证,学生全面发展才有可能。白沙滩镇中心学校特色建设立足于学校和学生实际,提出“生命科学教育"”,以生命科学探究为依托,进行研究性学习;以劳动实践活动为主线,形成综合实践活动体系;以生命教育和劳动教育融合为契机,开发校本课程;形成评价体系,保证活动与课程正常运行。“生命科学教育”的特色建设在思考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取得一定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