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复方麝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30例经颅脑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麝香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分别在48h和治疗两周后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的水平。结果患者发病时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均增高,治疗组在治疗2周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麝香注射液可降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对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变化、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复方麝香注射液 血清C反应蛋白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基质蛋白酶9(MMP-9)及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影响。方法53例ACS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测定治疗前、治疗4周后CRP和MMP-9水平。结果2组治疗前CRP和MMP-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RP和MMP-9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观察组CRP和MMP-9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CRP和MMP-9水平。

  • 标签: 辛伐他汀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CRP MMP-9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利用Dade-BehringProSpec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系统,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各组患者hsCRP血清水平,观察ACI不同病程含量变化.并对其神经功能缺损进行标准评分.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急性脑梗死组不同时期血清hsCR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卒中后第7天水平最高,随后逐渐下降;血清hsCRP含量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r=0.53,P<0.01),重型患者hsCRP浓度明显高于轻、中型患者.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明显升高,且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变稳定程度的敏感指标之一.

  • 标签: C-反应蛋白 脑梗死 炎症 免疫比浊法 急性期 血清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血浆凝血因子Ⅶ活性(FⅦc)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分别对43例冠心病及10例健康人进行C反应蛋白及凝血因子Ⅶ活性的测定.结果在正常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CRP分别为(029±017)mg/L、(228±131)mg/L和(497±233)mg/L,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FⅦc分别为(7773±1229)%、(9028±1614)%和(12466±2653)%,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比较,FⅦc未显示有显著差别(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CRP及FⅦc水平的增高参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发展过程.

  • 标签: 冠心病 C反应蛋白 凝血因子Ⅶ活性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肥胖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瘦素(LP)、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相关性。方法抽样调查湘潭市13702名2~18岁儿童及青少年,将69名肥胖自愿者及30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自愿受试者分为两组,分别测体重指数(BMI)、hsCRP,LP,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INS),计算ISI,比较两组差异及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肥胖组hsCRP,INS,L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S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BMI与hsCRP,LP,INS呈显著正相关(P〈0.05~0.01),与ISI呈显著负相关(P〈0.01),hsCRP与FPG,INS呈显著正相关(P〈0.05~0.01),与ISI呈显著负相关(P〈0.01);LP与INS,BMI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ISI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肥胖儿童存在胰岛素抵抗(IR)及瘦素抵抗(LR),同时CRP,LP等炎症因子在肥胖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肥胖 超敏C-反应蛋白 瘦素 胰岛素抵抗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6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好转进入临床稳定期后分别测定PCT、CRP、白细胞计数(WBC)、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并将各种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PCT、CRP在VAP患者中高于其他指标,治疗后变化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CT和CRP可作为VAP炎症状况及其控制状况的重要指标并可提示病情严重程度。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C-反应蛋白(CRP)等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测脂,CRP等参数浓度,并与常规治疗119例作为定119例ACS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1个月后测定血对照组。结果119例ACS患者经阿托伐他汀治疗1个月后CRP等测定值分别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1个月后上述各项参数改变更加明显,与常规治疗对照组及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通过降脂、抗炎等机制对防治ACS早期动脉硬化及稳定斑块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C反应蛋白(CRP)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诊断及严重程度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门诊及住院的成人CAP患者56例,正常对照组52例,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结果与对照组相比,56例CAP组患者血清CRP值明显增高,且CAP中(Fine危险分层III)、重度组(Fine危险分层IV、V)高于病情较轻组(Fine危险分层I、II),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CRP水平可作为诊断成人CAP的一种有用标记物;血清CRP水平可反应CAP的严重程度,其对决定患者接受何种相应的治疗起重要作用。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Fine危险分层 C反应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炎症标记物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高血压病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系。方法对入选的202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观察有无斑块形成,并进行血清hs-CRP定量检测。根据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是否合并糖尿痛及吸烟情况分组进行血清hs-CRP水平比较。结幕(1)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病患者血清hs-CRP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96±5.26)mg/LUS(3.16±3.54)mg/L,P=0.006]。(2)颈动脉斑块组患者平均血清hs-CRP显著高于颈动脉正常组患者[(5.35±4.82)mg/Lvs(3.16±3.54)mg/L,P=0.002]。(3)根据吸烟情况进行分层后,1年内有吸烟行为者中颈动脉斑块硬化组患者血清hs-CRP平均值明显高于颈动脉正常组[(5.30±5.02)mg/Lvs(3.07±1.70)mg/L,P=0.024]。(4)无糖尿病的高血压病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血清hs-CRP均值高于颈动脉正常组[(5.03±5.35)mg/LUS(3.25±3.61)mg/L,P=0.032]。结论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有颈动脉斑块的高血压病患者血清hs-CRP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 标签: 高血压 C反应蛋白质 颈动脉疾病 超声检查
  • 简介: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变化.方法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伴大血管病变30例,无大血管病变30例)及30例正常人,每例均空腹抽静脉血2ml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浓度及彩色超声多普勒测量颈动脉IMT.结果2型糖尿病伴及不伴大血管病变组颈动脉IMT及血清CRP水平均高于正常人群组(P<0.01及P<0.05),且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颈动脉IMT及血清CRP水平也高于无大血管病变组(P<0.05).结论随着糖尿病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颈动脉内膜中层逐渐增厚、CRP逐渐升高,CRP可能是2型糖尿病及其大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一个良好预测因子.

  • 标签: 糖尿病 2型 颈动脉 C-反应蛋白质
  • 简介:目的为了探讨喉癌与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关系。方法应用Takai蛋白浓度梯度,通过同位素放射活性测定PKC活性。结果癌组织胞浆中PKC比活性(6.63±0.64pmol/mg.min)显著高于正常组织胞浆中PKC比活性(4.73±0.54pmol/mg.min)。结论提示癌组织中PKC活性升高很可能是被癌基因激活。

  • 标签: 喉肿瘤 蛋白激酶C
  • 简介:原癌基因c-Cbl相关收是白CAP(c-Cblassociatedprotein)是有多个结合位点的新信号分子家族成员,VeredRibon1998年发现,并分离纯化.CAP与胰岛素刺激、c-Cbl磷酸化以及GLUT4转位密切相关,且是在胰岛素增敏剂作用下PPARγ启动转录的首位信号蛋白,因而成为人们争相研究的热点.以下就CAP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c-Cbl相关蛋白 CAP 原癌基因 脂肪细胞 胰岛素 信号传导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总胆固醇正常的冠心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和130例CHD患者(CHD组)血清中hs-CRP和h-FABP进行测定。结果总胆固醇正常、边缘性增高和升高的CHD患者血清中hs-CRP和h-FABP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联合应用hs-CRP和h-FABP两种标志物判别,对总胆固醇正常的CHD患者诊断阳性率为90.0%,分别高于单独应用hs-CRP的75.0%和h-FABP的32.5%。结论联合检测hs-CRP和h-FABP,既能提高预测发生CHD的危险性,也可提高早期诊断CHD和心肌损伤的准确性。

  • 标签: 总胆固醇 超敏C-反应蛋白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冠心病
  • 简介:目的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index,ABI)是一种非创伤性探测下肢动脉系统有无狭窄,无症状缺血的方法。本研究通过应用ABI判断高血压下肢无症状缺血的发生率及其与炎症的关系。方法选择连续6个月住院患者200例;其中高血压组150例,正常血压组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下肢超声多普勒听诊仪检查,ABI小于1.0作为判断高血压下肢无疱状缺血的指标。血浆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作为炎症反应的指标。结果150例高血压患者中有56例ABI小于1.0,占高血压患者组37.3%;正常血压组有4例ABI小于1.0,占本组8%,两组ABI值分别为0.87±0.07,1.38±0.08(P<).01);高血压组中ABI<1.0与ABI>1.0的血浆CRP水平分别为3992±1264(μg/L),3212±1963(μg/L),P<0.01;FIB水平分别为3.8±0.1g/L,3.2±0.5g/L(P<0.05)。结论高血压组中ABI小于1.0物患者提示有下肢无症状缺血的存在,ABI小于1.0的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ABI下降,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与下肢无症状缺血的发生显著相关,提示炎症参与了下肢无症状缺血的发生,ABI可作为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早期指标。

  • 标签: 高血压病 下肢无症状缺血 相关性 踝-臂指数 C-反应蛋白 纤维蛋白原
  • 简介: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cMYBPC)不仅参与正常肌小节和肌丝的组装,稳定肌小节的结构,而且通过磷酸化等调节横桥循环参与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包括.编码肌小节结构蛋白的基因突变是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的主要致病原因,其中编码cMYBPC的基因是肥厚型心肌病的最为常见的致病基因之一,本文就cMYBPC以及编码基因的结构、功能以及致病基因型、表型和可能的致病机制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

  • 标签: 肥厚型心肌病 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 基因突变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使用京必舒新(辛伐他汀)20mg治疗8周后血浆瘦索(LP)、内皮素(ET)、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比较并分析其相关关系。方法:对住院临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AMI)30例患者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P)30例患者组,每组按随机单盲均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不接受任何调脂药物治疗;京必舒新治疗组:接受京必舒新20mg治疗8周.并测定各组治疗前后瘦素LP、ET、CRP的变化。正常对照组20例。结果:(1)京必舒新治疗前AMI组患者血浆LP、ET、CRP水平均明显高于UAP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UAP组又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京必舒新20mg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血浆LP、ET、CRP、TC、LDL-C水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浆LP、ET、CRP、TC、LDL,C水平无显著降低(P〉0.05);(3)直线相关分析表明ACS患者血浆瘦索含量与ET、CRP含量呈正相关(r=0.785,P〈0.01;r=0.798,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LP、ET、CRP水平显著升高,辛伐他汀20mg治疗8周后可明显降低,且可降低血脂TC及LDL-L水平,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降血脂药 辛伐他汀 瘦素 C-反应蛋白 内皮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檗碱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为小檗碱组及对照组,在治疗前及治疗15天后,抽取静脉血,分别运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高压液相色谱仪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小檗碱组在治疗15天后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檗碱可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抑制炎症反应

  • 标签: 小檗碱 急性冠脉综合征 超敏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 简介: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血中炎性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探讨二者与糖尿病牙周病的关系.方法对584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牙周病的筛查,检测血CRP、TNF-α与健康体检配对人群进行相关指标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牙周病的患病率高达63.7%,对照组为21.6%.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CRP为(8.4±0.9)mg/L,糖尿病无牙周病患者为(5.9±0.8)mg/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NF-α在糖尿病合并牙周病组为(234±28)ng/L,明显较糖尿病无牙周病组的[(178±28)ng/L]增高(P<0.01).结论糖尿病与牙周病两者互相影响,相互促进,导致牙周病加重及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进展.

  • 标签: 糖尿病 血清 肿瘤坏死因子 C反应蛋白 牙周病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6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30例),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40g/d,疗程为4周。两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测定血清CRP、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结果辛伐他汀组治疗4周后,CRP、TC、TG、LDL—C、PAI-1较治疗前下降(P<0.05或0.01)。常规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前AMI患者血清cRP与PAI-1活性呈正相关(r=0.393,P<0.05),与t.PA呈负相关(r=-0.359,P<0.01)。辛伐他汀组治疗后CRP、PAI-1、t—PA与TC、LDL-C水平变化无相关性。结论在AMI早期给予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可能有利于抑制炎症反应,稳定斑块,提高纤溶活性。

  • 标签: 辛伐他汀 急性心肌梗死 C-反应蛋白 纤溶活性
  • 简介:蛋白激酶C(proteinkinaseC,PKC)1997年被Nishizuka首次发现,其存在于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在内的许多组织中,是一种可被水解而激活的酶.PKC在神经元兴奋性的调节、信号转导、神经递质的释放、突触可塑性等过程中发挥生理作用.近年来,PKC在感觉传入,特别是痛觉传导中的作用倍受关注.躯体内脏相关及其作用机制是中、西医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新近的研究表明,躯体、内脏痛觉可以在脊髓和脊髓上中枢发生会聚和整合.本文根据目前国内外的文献资料,对PKC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躯体、内脏痛觉传入会聚及整合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蛋白激酶C 躯体内脏 痛觉调制 生物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