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引言业已证实,低温在急性局灶性和全脑缺血实验模型中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尽管其神经保护机制尚待完全阐明,但低温能影响脑缺血过程的多种病理生理学机制。缺血核心(不可逆性受损的神经元)及其周围低灌注区(即“缺血半暗带”)的概念已被广泛接受。尽管缺血半暗带内的神经元出现功能障碍,但如能及时恢复灌注,仍可恢复正常。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低温治疗 病理生理学机制 缺血半暗带 神经保护作用 神经保护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肠病的护理要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我院2011年至2012年确诊为缺血肠病的患者的心里护理、饮食、用药等观察。结果患者能积极配合,情绪稳定,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提高了病人对本病的认识,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 标签: 缺血性肠病 护理 用药 饮食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缺氧缺血脑病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根据患儿情况给予合理喂养,宜少量多次逐渐增加奶量,吞咽功能障碍的可给鼻饲喂养或胃肠外营养保证热能供给。用药后注意观察其疗效及副作用。根据病情选择面罩或头罩吸氧。

  • 标签: 缺氧缺血性脑病 护理
  • 简介:摘要卒中是导致发达国家居民长期残疾的主要原因,也是全球的主要死因之一。在过去十年中,现有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旨在尽量减少急性缺血卒中的影响。处置卒中最重要的第一步是尽早识别卒中患者,并尽快分诊至能够提供适当治疗的医疗中心。在此,我们回顾了包含院前急救和急诊治疗的卒中治疗数据,包括使用急诊医疗服务方案识别卒中患者、急性缺血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筛选适合溶栓的患者和治疗时间窗的推荐更新),以及利用先进的自动判读成像技术,来识别有大面积脑梗死风险但暂未发生大面积完全梗死的患者。这些患者可能从延长时间窗内血栓切除术中获益。我们还回顾了患者生理指标的管理方案,更新了降低梗死体积的治疗方案和二级预防建议,包括短期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以预防卒中后高风险期的卒中复发。最后,我们讨论了新兴疗法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估青年缺血卒中后心理状态。方法入选2008年3月-2011年3月期间两院90例青年缺血卒中患者,男58例,女32例,年龄21-45岁。使用中国版SCL-90评估心理状态,测量值与常模比较。结果和常模比较,青年缺血卒中测量值在抑郁,焦虑,躯体化症状,恐惧,厌恶和精神症状方面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强迫、敌意和妄想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焦虑的发生率是43.33%,其中女性占75%,男性占25%(P〈0.01)。受教育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保患者抑郁/焦虑发生率是29.2%,低于自费患者的发生率(66.7%,P〈0.05)。脑损伤部位与抑郁/焦虑发生率有关,双重大脑半球缺血者的发生率是75%(P〈0.05)。结论青年缺血卒中伴有抑郁、焦虑、躯体化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恐惧和精神症状,但是强迫、敌意和妄想与常模没有明显的差异。性别、医疗费用和缺血部位影响抑郁/焦虑的发生率。

  • 标签: 青年 卒中 心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缺血与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40例脑卒中患者,其中,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缺血脑卒中患者80例,采用回顾分析法,对两类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相关检查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以进行缺血与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出血性脑卒中患者60岁以上比率约为57%,且患者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脏病、脑卒中病史比率分别为88%、16%、76%、4%;而缺血脑卒中患者60岁以上比率约为71%,患者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脏病、脑卒中病史比率分别为64%、10%、8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类患者的多项检查指标也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出血性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与出血性脑卒中相比,缺血脑卒中危险因素包括肥胖、年龄在60岁以上以及脑卒中、心血管病史等,临床中应注意结合病症类型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患者病症治疗与干预.关键词缺血脑卒中;出血性;危险因素;分析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234-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判断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方面,缺血脑卒中患者0CSP分型和中国缺血卒中亚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入选的520例缺血脑卒中患者于入院时和出院时分别进行0CSP分型和中国缺血卒中亚型分型。再分别评定不同分型患者入院和出院时的神经功能缺损。结果在CISS分型中,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最常见;心源性及主动脉弓粥样硬化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最高;出院时再次分型,一致率为64.2%。在0CSP分型中,PACI,LACI最常见;TACI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最高,OCSP分型与最终神经影像学诊断一致率为90.8%。结论0CSP分型简单易行,对早期评估病况有利,且与神经影像学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完善辅助检查后的CISS分型可准确反映病因。

  • 标签: 脑缺血 卒中 OCSP分型 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
  • 简介:摘要转化医学是现今医学研究热门范围,通过临床医疗成果的使用产出做为导向,有利于冲破基础科研和临床实践间的阻碍,补救实验室研究与药物开发间的障碍。本文讨论了脑卒中转化医学的发展走向与面临的机遇,并且指出了改善转化医学研究策略,加速推进缺血脑卒中转化医学研究的重要性。

  • 标签: 缺血性 脑卒中 转化医学
  • 简介:缺血是机体最主要的病理改变之一。引起缺血的一些原因是组织和器官的血管原发性病变;另外有一些病变虽然不是原发于血管系统,但也可通过影响血管系统进而引起组织的缺血,例如外伤所致的血管离断、炎症引起的血管闭塞以及肿瘤导致的血管压迫等;还有一些疾病,在其发生机制中存在着缺血的因素,如青光眼,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是慢性缺血视神经病变。本文就国内外有关缺血眼部疾病的临床表现,分类,诊断及相关治疗综述如下。

  • 标签: 缺血 视网膜病变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缺血脑病的病理诊断。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5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均作出明确诊断,获得及时治疗,且疗效较满意。结论病理诊断有助于缺血脑病的早期确诊,为制定具体治疗方案提高可靠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缺血性脑病 病理
  • 简介:卒中位列全球人口全因死亡率的第4位,尤其在低、中等收入国家,其发病率仍在不断地升高,其中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缺血卒中发病率具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动脉粥样硬化实质上是一种由数十种炎性因子介导的炎症免疫反应,其发生、发展及预后均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因此,调节炎症反应过程、以炎性因子为靶向的治疗策略研究前景广阔、进展迅速。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炎性因子 动脉粥样硬化 感染 靶向治疗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