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与OCSP分型对缺血性卒中诊断的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与OCSP分型对缺血性卒中诊断的比较

张诚张子诚宇辉

张诚张子诚宇辉(宿州市市立医院干部病房神经科安徽宿州234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判断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方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0CSP分型和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入选的5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于入院时和出院时分别进行0CSP分型和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分型。再分别评定不同分型患者入院和出院时的神经功能缺损。结果在CISS分型中,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最常见;心源性及主动脉弓粥样硬化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最高;出院时再次分型,一致率为64.2%。在0CSP分型中,PACI,LACI最常见;TACI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最高,OCSP分型与最终神经影像学诊断一致率为90.8%。结论0CSP分型简单易行,对早期评估病况有利,且与神经影像学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完善辅助检查后的CISS分型可准确反映病因。

【关键词】脑缺血卒中OCSP分型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

目前临床用于卒中诊断的分型方法很多,例如: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CSP)临床分型方法[1]、经典TOAST分型[2]、SSS-TOAST[3-4]和韩国改良TOAST分型[5]、ASCO分型[6]等。其中TOAST分型是目前来说最常用的一种。我国学者新近在TOAST分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分型方法: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hineseIschemicStrokeSubclassification,CISS)[7],它提出了一个新的分型:穿支动脉病变,试图涵盖穿支动脉口病变。并且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缺血性卒中的病理生理机制进一步分类。对于缺血性卒中的诊断、治疗及预防应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但其分型依赖于详细的辅助检查资料,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尚存在不足。本研究分别根据OCSP和CISS分型的构成特点对5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以发现在临床诊治中两者的关系,以便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更好的指导临床。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2009年7月1日~2011年1月31日在宿州市市立医院干部病房神经科住院的5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男275例,女245例,平均年龄(67.12土12.46)岁。诊断标准依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内容,并且均完成头颅CT或MRI至少一种影像学检查以及一项血管检查(包括经颅多普勒超声、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颈部血管彩超、DSA等)。

1.2排除标准

排除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及神经功能缺损持续≤24小时的患者。

1.3分型标准

CISS分型标准[8]:包括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穿支动脉疾病(PAD)、心源性(CE)、其他明确病因型(SDE)及病因不确定(SUE)五型。OCSP分型标准[1]:包括完全前循环梗塞(TACI)、部分前循环梗塞(PACI)、后循环梗塞(POCI)和腔隙性梗塞(LACI)四型。

1.4方法

首先按照CISS和OCSP分型标准,对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进行第一次分型;在患者出院时同理进行第二次分型。比较此两次分型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比较OCSP分型与影像学是否一致。再根据我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分别比较评定不同分型患者在人院和出院时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比较其病情及预后情况。预后指标为神经功能好转率。计算方法:神经功能好转率=(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入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00%。

1.5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分型各亚型构成比

CISS分型各亚型所占比例分别为LAA40%、PAD25%、SUE20%、CEl1%、SDE3%,OCSP分型各亚型所占比例分别为LACI42%、PACI27%、TACI17%、POCIl4%。

2.2两种分型各亚型间性别和年龄的比较

CISS分型各亚型间的性别比较,CE女性多见,PAD男性多见;SDE年龄普遍偏小,其他四型间年龄相似,无显著性差异。OCSP分型各亚型间性别差异不明显,年龄比较差异明显,其中POCI和LACI年龄偏小。

2.3CISS分型与OCSP分型之间的关系

OCSP分型中TACI病因分型最常见于LAA(占51.5%),其次是CE(占36.3%),PACI病因分型较常见于PAD(占36.2%)、SUE(占28.7%)和LAA(占24.9%);POCI病因分型较常见于SUE(占33.8%)和LAA(占31.2%);LACI病因分型最常见于PAD(占69.1%)。

2.4不同分型各亚型病情及预后的比较

由表可见,两种分型各亚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好转率及死亡率有明显差异。见表l、2。

2.5两种分型的准确性

520例患者其中有完整检查结果的268例患者于出院时再次进行CISS分型,分型完全一致人数为172例(64.2%),Kappa=0.406,具有中度一致性。OCSP分型与最后一次神经影像学诊断一致的有472例(90.8%),Kappa=0.892,具有高度一致性。而各亚型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TACI96.5%,PACI87.2%、LACI91.3%、POCI81.6%。

3讨论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CISS分型各亚型所占比例与国外TOAST和ASCO病因分型一致性研究结果[8]有所不相同,分析原因可能与种族,地域不同,病人选择,辅助检查完善程度,以及CISS虽然基于TOAST但为一新的分型方法有待进一步验证等有关。CISS与OCSP两种分型方法因分型依据标准不同难以直接比较;但在研究中表明两种分型方法存在关联。LAA表现形式较为多样。并且研究表明分型是:TACI或LAA、CE患者神经缺损评分高,病况重;分型是:LACI或PAD患者神经缺损评分低,病况轻。出入院时两次CISS分型一致率64.2%,提示精确的CISS分型必须在完善辅助检查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入院时进行CISS分型是非常困难的。不能以患者入院时的CISS分型做为急诊处理和临床试验分组的依据,需要将检查补充完整后才能进一步明确分型。由于对检查的依赖性过大,对患者进行早期分型诊断往往是困难而且缺乏准确性的,因此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临床中没有实际意义。而OCSP分型是一种以患者临床表现为基础的分型,不依赖辅助检查,可早期预测患者病情,并以此推断病因,可以准确地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故两种分型方法结合使用可以更好地对病况做出分析,指导临床。

参考文献

[1]周衡,王拥军.缺血性脑卒中的亚型分析[J].中国卒中杂志,2006,l(4):252-255.

[2]AdamsHP,BendixenBH,KappelleLJ,eta1.Classificationofsubtypeofacuteischemicstroke.Definitionforuseinamulticenterclinicaltrial.TOAST.Trialof0rg10172inAcuteStrokeTreatment[J].Stroke.1993.24:35-41.

[3]AyH,FurieKL,SinghalA,SmithWS,SorensenAG,KoroshetzWJ.Anevidence-basedcausativeclassificationsystemforacuteischemicstroke.AnnNeurol.2005;58(5):688-697.

[4]AyH,BennerT,ArsavaEM,eta1.Acomputerizedalgorithmforetiologicclassificationofischemicstroke:theCausativeClassificationofStrokeSystem.Stroke.2007;38(11):2979-2984.

[5]HanSW,KimSH,LeeJY,eta1.Anewsubtypeclassificationofischemicstrokebasedontreatmentandetiologicmechanism.EurNeurol.2007;57(2):96-102.

[6]AmarencoP,BogousslavskyJ,CaplanLR,etal.NewapproachTostrokesubtyping:theA-S-C-Oclassificationofstroke.CerebrovascDis,2009,27:502-508

[7]S.Gao,Y.J.Wang,A.D.Xu,etal.ChineseIschemicStrokeSubclassification.FrontNeurol.2011,Feb15;2:6.

[8]HanSw,KimSH,LeeJY,etal.Anewsubtypeclassificationofischemicstrokebasedontreatmentandetiology.EurNeurol,2007,57:9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