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对孕妇的心理抑郁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妊娠期期间心理状态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2022年1月——6月在我院接受产检且自愿参与此次调查研究的100例孕妇作为主要对象,对其进行抑郁情绪评估,总结孕妇孕期的抑郁程度,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00例孕妇中无抑郁情绪74例(74.0%),轻度抑郁13例(13.0%),中度抑郁8例(8.0%),重度抑郁5例(占比5.0%)。经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不同年龄、不同居住地、是否参与孕期培训的孕妇其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孕次、不同学历、不同经济负担孕妇的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次少、学历高、经济负担轻是导致孕妇出现抑郁心理的主要因素,临床上采取多种措施对孕妇进行积极的干预,从而减轻孕妇的抑郁情绪,降低妊娠期的抑郁、焦虑发生风险,最大程度上保障母婴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妇产科患者的日常护理中存在的道德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提升医院的医疗质量。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法,选择近年来在妇科常见的妇科疾病的临床护理中出现的一些道德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 其中40名妇科疾病患者出现了护士职业道德问题。23名病例因涉及到病人的私密或随意披露病患的情况而导致,14人因性病而导致,3名因缺乏人性化服务所致。在40位护士的问卷中,有20位护士没有正确地了解基本的道德观念,有5%的护士在遇到道德问题时作出了错误的抉择。结论 妇科和其它的科室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道德问题。了解妇科疾病的特点、心理特点和社会影响,采取道德教育和临床带教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护士的道德护理水平,降低护理中的道德护理问题。对提高妇科临床工作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孕产妇在孕产期不同阶段的抑郁状况与各时点的自然转归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联合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山西省妇幼保健院、吉林省妇幼保健院、广东省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和广东省深圳市妇幼保健院5家妇幼保健机构共同构建了中国孕产妇心理健康队列研究,于2015年8月1日至2016年10月31日对孕产妇进行招募后开展了孕产期7个时点心理状况的随访追踪,利用自填式问卷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调查获得孕产妇一般人口学特征和抑郁状况等相关信息,并对其孕产期抑郁状况及自然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招募1 284人,将完成产后42 d随访且至少完成6次随访的调查对象纳入分析,共计1 210人。采用孕13周EPDS得分代表孕早期抑郁状况,采用孕17周和孕24周的平均分代表孕中期抑郁状况,采用孕31周和孕37周的平均分代表孕晚期抑郁状况,采用产后3 d和产后42 d的平均分代表产后抑郁状况。孕早、中、晚期和产后抑郁人数(%)分别为321人(26.5%)、218人(18.0%)、189人(15.6%)和219人(18.1%),孕早、中、晚期和产后抑郁状况均呈正相关(P<0.001),其中孕早期和孕中期(r=0.678)、孕中期和孕晚期(r=0.771)以及产后和孕晚期(r=0.706)相关性较强。在孕早期抑郁的孕产妇中,26.2%的孕产妇在整个研究过程均抑郁,42.7%的孕产妇出现产后抑郁。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产妇文化程度本(专)科及以上(OR=0.437,95%CI:0.212~0.900,P=0.025)、孕期运动锻炼(OR=0.586,95%CI:0.348~0.987,P=0.044)、婚姻满意度高(OR=0.370,95%CI:0.221~0.620,P<0.001)和体质指数(BMI)正常(OR=0.516,95%CI:0.270~0.985,P=0.045)降低抑郁发生风险;对居住环境不满意(OR=1.807,95%CI:1.074~3.040,P=0.026)增加抑郁发生风险。结论我国孕产妇孕早期的抑郁检出率最高,孕中、晚期有所下降,产后抑郁检出率再次提高;且孕早期抑郁检出阳性者在孕中、晚期和产后多保持同样趋势。运动、BMI、文化程度、居住环境满意度和婚姻满意度会影响孕产妇抑郁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出血导致胃肠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120例,调查患者产后胃肠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患者产后胃肠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产后发生胃肠功能障碍25例,发生率20.83%;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麻醉方式、产后出血量、妊娠并发症、产后感染与产后胃肠功能障碍有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非腰硬联合麻醉、产后出血量>1 000 ml和产后合并感染均是导致产后出血患者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结论产妇高龄、产后出血量大、非腰硬联合麻醉和产后感染均是产后出血患者产后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临床中应该加强护理干预,避免高龄生产、密切观察出血,产后加强胃肠功能康复指导,积极预防产后感染,以降低产后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