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胶质肉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3年6月至2020年12月10例手术治疗后经病理证实为胶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10例患者均在显微镜下行手术切除,其中9例为全切,1例为次全切,所有患者术后病理诊断均为原发性胶质肉瘤。8例患者术后接受放疗联合化疗,1例术后仅行化疗,1例术后未接受任何治疗。9例随访6个月至3.5年,1例失访。2例生存患者可生活自理,随访时间分别为19、16个月。7例死亡患者中,1例于二次术后18个月死亡;3例经病理证实为胶质肉瘤颅外转移,明确转移后生存时间分别为1、3、5个月;3例因肿瘤复发于术后6个月至1年内死亡。结论胶质肉瘤发病率低,术前影像学检查难以确诊,易发生颅外转移,预后差,通过手术联合放化疗,并结合基因检测结果进行个体化治疗,有望改善胶质肉瘤患者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rts综合征患儿的临床和基因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1例Arts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1岁5个月。自幼听力丧失,运动发育落后,肌张力低下,曾在1岁3个月发生肺炎时出现呼吸衰竭。肌电图提示多发性周围神经源性损害肌电改变,视觉诱发电位正常,基因测序提示PRPS1基因c.421C>T(p.P141S)半合子错义突变,确诊Arts综合征。康复治疗后运动发育改善。检索到英文文献4篇共14例Arts综合征患者,包含4种基因型,均为错义突变,主要表现与本患儿相似。结论Arts综合征是由PRPS1突变所致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临床表型复杂,本研究发现的新发错义突变c.421C>T扩大了PRPS1基因突变谱。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HMGCS2基因突变导致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成酶2缺乏症(mHS缺乏症)患儿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点。方法2020年4月10日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收治mHS缺乏症患儿1例,患儿因咳嗽、气促及深昏迷入院,入院后完善血尿气相色谱分析,对患儿行全外显子组高通量测序,并对突变基因的家系分布进行验证,诊断为mHS缺乏症。以“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成酶2缺乏症”“HMGCS2”“mHS缺乏症”为检索词,分别在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以及HGMD数据库检索截至2020年6月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43例mHS缺乏症。总结HMGCS2基因突变患儿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结果截至2020年6月,加上该例患儿,共有44例mHS缺乏症患儿,其中男性15例,女性11例,未知性别18例;年龄范围:0~24个月龄29例,> 24个月龄4例,未发病6例,未知发病年龄5例;大多数患儿以发热、咳嗽、急性胃肠炎、昏迷等为首发症状,其中低血糖27例、代谢性酸中毒21例、肝肿大15例、FFA/D-3-HB升高16例、尿液4-羟基-6-甲基-2-吡喃酮(4HMP)(+)10例。该例患儿有肝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代谢性酸中毒;尿气相色谱检测到多种代谢产物升高,血串联质谱检测C40升高,多种长链肉碱升高。全外显子组高通量测序显示HMGCS2基因有2个杂合突变,(NM_0055)c.559+1G > A;c.758 T > C杂合突变。使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及父母来源分析,发现突变分别来源于父母亲。该例患儿2个基因突变均属新发突变,在国内外均未见报道。根据ACMG序列变异解读标准与指南判定该变异为致病变异。结论当患儿有低酮症性低血糖和(或)代谢性酸中毒,FFA/D-3-HB和乙酰肉碱水平升高时,应考虑mHS缺乏症。HMGCS2基因检查可协助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的围生期管理。方法报道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宿迁第一人民医院成功救治1例妊娠合并TTP,结合文献报道共16例妊娠合并TTP,回顾性分析其发病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要点和母婴结局。结果16例妊娠合并TTP患者平均年龄26.18岁(20~36岁),孕周为(29±2)周(17+5~41+1周);15次妊娠合并TTP患者有血小板减少、发热、神经系统症状、肾功能损害、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典型五联征或三联征,治疗以血浆置换或输注血浆为主,母亲死亡4例(其中1例死亡后诊断),例15及例16为同一人二次妊娠,例15为本文报道患者前次妊娠,例16为其此次妊娠,围生期预防性输注血浆病情稳定,孕37+2周剖宫产终止妊娠,母婴结局良好。9次晚期妊娠:剖宫产8例,产钳助产1例(死胎),无自然顺产,共7例新生儿存活;7例中期妊娠:4例剖宫取胎,1例自然流产,2例利凡诺引产;均无新生儿存活。结论妊娠合并TTP罕见,早期诊断和血浆置换或血浆输注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对于妊娠合并遗传性TTP患者,新鲜血浆输注预防发作也是一种有效方法。
简介:摘要Mauriac综合征是由于糖尿病血糖控制欠佳所致的一种罕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也称糖尿病性假性侏儒。该文报道了一例Mauriac综合征男性患者,于青春期前以腹胀为首发特点,诊断前血糖波动较大,辅助检查显示肝肿大、转氨酶显著升高和高胆固醇血症。起初怀疑遗传代谢病,经过积极的降糖、对症治疗及全外显子基因检测排除致病基因突变引起的相关疾病,最后诊断为Mauriac综合征。随着糖尿病血糖控制意识的提高及胰岛素应用的普及,Mauriac综合征相对罕见。国外关于本综合征不断有报道,国内仅在21世纪初报道过几例且均为青春期女性患者,现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一例青春期前的男性患者进行报道,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Mauriac综合征的认识。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3例以“1型糖尿病”为首发症状,随后出现视乳头萎缩、尿崩症或听力下降等表现的Wolfram综合征患者,基因检测均携带WFS1纯合突变,对家系成员进行验证明确诊断。以“Wolfram综合征”为关键词在CNKI、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检索,筛选出目前国内外报道48例中国患者(包括本文3例),其中仅14例行基因检测,总结分析发现,Wolfram综合征累及多个系统,糖尿病及视神经萎缩大多出现在10岁以内,而诊断年龄多在11~20岁,发病年龄较早,误诊率及漏诊率高。因此临床上对儿童及青少年出现任何两种及以上症状者应尽可能进行基因筛查,及早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CHIME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现和PIGL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确诊的1例CHIME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以"CHIME综合征、PIGL基因"或"CHIME syndrome、PIGL gene"为检索词查阅国内外数据库,总结CHIME综合征临床特点及PIGL基因变异特点。结果1.患儿,男,1岁3个月。7月龄因发育落后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出现抽搐发作。体格检查:特殊面容:高额头、眼距宽、鼻根低平、宽鼻尖、厚唇,耳轮过度褶皱,腭裂,发育落后,皮肤干燥,颈部破溃性皮疹,腹股沟斜疝。辅助检查:听力检查有传导性听力异常,眼底检查有视网膜缺损。全外显子测序为PIGL基因(NM_004278)复合杂合变异,变异位点分别为c.26delT,为移码变异;c.333C>T,为同义变异。2.共检索到9例CHIME综合征患儿,国内尚未见该病例报道。临床特点总结:9例患儿均具有特殊外貌、癫痫发作、传导性听力损伤、全面发育落后,视网膜缺损,8例有鱼鳞样皮肤,6例有先天性心脏病,4例肾脏发育异常。PIGL基因变异特点:共有6种不同突变类型,其中错义突变7例,移码突变4例,缺失突变3例,无义突变2例,剪接突变1例,同义突变1例,错义突变均为c.500T>C(p.Leu167Pro),该位点为热点变异。结论CHIME综合征是以神经系统和皮肤为主要表现且合并多系统受累的疾病。PIGL基因变异是其致病原因,其中c.500T>C(p.Leu167Pro)为热点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