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了解野外驻训地域媒介生物种类及其分布,对指导部队驻训做好媒介生物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查阅收集相关文献资料,结合现场调查收集标本、分类鉴定进行整理分析。结果野外驻训地域媒介生物计16科103属295种,以蚊蝇类为主,占68.81%,其他类占31.19%。其中各地主要媒介生物为20~22种,普遍存在的主要媒介生物有4属8种,吸血骚扰4属6种,卫生害虫2种。其主要危害不仅可通过吸血、刺螫、寄生、骚扰以及引起变态反应等直接危害人类健康,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作为许多病原体的媒介或携带者,能够传播疾病。结论基本摸清了野外驻训地域媒介生物的种类及危害,防治对策应重点采取以环境治理和强化防护为主的综合性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 掌握汉台区疟疾传播媒介按蚊种群数量和密度情况,为消除疟疾及消除后继续巩固成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7-2019年6-10月在汉台区选择3个自然村进行疟疾传播媒介按蚊调查。采用室内、外灯诱法开展传播媒介种群数量监测和室外通宵人帐诱捕法进行密度监测,对捕获的按蚊进 行形态学鉴定。结果 按蚊种群调查:2017-2019年7月连续3年在监测点的室内外通宵灯诱法捕获按蚊88只,平均密度 2.44(只/灯•夜),经鉴定均为中华按蚊,形态学鉴定没有发现其他按蚊。媒介按蚊密度调查:2017-2019年6-10月连续3年在监测点室外通宵人帐诱捕法捕获中华按蚊86只,平均密度为0.24(只/帐•小时)。按蚊捕获数量最多的月份为6-9月,分别为19、27、31、9只;平均密度分别为 0.26、0.38、0.43、0.13 (只/帐.小时);10月捕获0只。按蚊活跃最高峰时间段为20:00-1:00。结论 辖区有疟疾传播媒介中华按蚊存在,活动高峰在6月至9月上旬之间;前半夜为活动高峰期,在室外活动时间多于室内。因此仍要继续加强 监测与管理,及时发现患者并有效处置,巩固消除疟疾项目成果。
简介:目的了解肖厝13岸登革热传染病媒介生物的基本情况,防止登革热传染病在肖厝口岸传人传出。方法从2007年4月-2008年3月,采用人工小时法,对肖厝口岸的登革热传染病媒介生物进行为期1年的监测。结果本次监测共捕获成蚊1510只和部份幼虫,经分类隶属2亚科4属7种,其中优势蚊种为骚扰阿蚊占61.59%,致倦库蚊占30.33%;蚊密度随季节消长,平均密度为50.33只/人工小时;成蚊密度最高峰是9月密度为87.20只/人工小时,其次是在6月密度为82.40只/人工小时;不同生境的蚊密度也各不相同。布雷图指数为10.3%,房屋指数为63%,容器指数为6.4%。结论此次监测结果说明肖厝口岸存在着白蚊伊蚊导致登革热流行的可能性,因此,提示肖厝口岸对登革热传染病媒介生物白蚊伊蚊的防制应在每年成蚊活动高峰到来之前实施滞留喷洒灭蚊和彻底清除无用积水,杜绝白蚊伊蚊的孳生,这将会在防止登革热传入传出以及在口岸地区做好该病的防制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简介:【摘要】 通过微电影这一科室文化建设载体,力求建设科室工作理念、服务意识、规章制度、人才发展、业务技术、执行力和品牌文化等系列“产品”,构建科室特色文化体系。为更好地适应和服务科室文化建设的需要,作了基于微电影“新生”媒介为载体的医院科室文化建设探究。
简介:[目的]了解云南德宏口岸辖区内鼠、蚊、蝇、蚤4种医学媒介生物的种群密度、季节消长和分布情况.[方法]2001年4月~2002年3月,鼠类、蚤类采用夹日法和笼捕法;蚊类采用人工小时法;蝇类采用笼捕法,对芒海和章凤口岸媒介生物进行了本底调查.[结果]①共捕获鼠类3种408只,夹日法平均鼠密度为4.23%,笼捕法鼠密度为1.47%;②在鼠体中拣获蚤类2种209匹;鼠体染蚤率为65.71%;③捕获蝇类3科6属11种2771只,平均密度为25.66只/笼;④捕获蚊类4属43种1876只,平均密度为31.27只/人工小时.[结论]①鼠密度与是否经常开展灭鼠活动有关;②蝇密度与环境卫生有关;③蚊类季节消长与消灭蚊类孳生地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