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新世纪实验学校始建于2000年,是由七个农村小学通过布局调整拆并而成,2001年春季开学。校园面积34.5亩,建筑面积5497平方米。生源来自于周边的七个村。学校现有13个教学班,学生591人,教职工34人,平均年龄29岁,均具有合格学历,其中大专以上学历26人,占教师总人数的74%,本科在读的有16人。2001年底,学校顺利通过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验收,成为长沙市现代教育技术学校。2002年被评为市红旗大队、区绿色学校、区文明单位、区科技示范单位。2003年10月,高分通过省电教馆验收,成为全省农村小学中唯一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同年11月,又被评为长沙市文明单位。《长沙晚报》2003年9月9日在第一版和第六版刊登了以《创新整合优化》为标题的报道介绍了新世纪实验小学的巨大变化,《人民日报》2003年10月5日以《长沙市雨花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为标题的报道介绍了新世纪实验小学的现代教育技术。坚持走教育现代化的道路,让新世纪实验小学迅速崛起。
简介:<正>1975年3月,我结束了为时21个月的知青生活,作为所在区随县环潭区首批两个(另一个是刘春发)"亦工亦农"2人员之一,被任命为随县环潭区河武公社党委副书记。当时按每月37.50元给我们发工资,其中20元交生产队记工分,年底参加生产队分配,17.50元作为生活费。由于我所在的生产队分值不高,年底分配时,扣除粮、棉、油实物折款后,基本上没有什么现金分配。也就是说,当时的"亦工亦农"干部,月工资也就是17.50元,仅够住村下队吃派饭时付给农户的饭钱。这种农不农、干不干的身份一直维持到1977年底才正式转为国家干部,吃上了财政饭,定行政25级,月工资37.50元,其中粮贴2.50元。
简介:中央政府、支援方和受援方是理解教育援藏的核心三角框架。借用利益相关者理论,本研究以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为例,考察了援藏教师和本地教师两类主要行动者的援藏动机/期待、意义构建和行动困境/挑战,以此牵引出利益相关者关系图,揭示了中央政策对于不同利益相关者行事方式的塑造。研究发现,援藏教师与本地教师的教育领域合作日渐增多,且有形成内地-西藏教育合作新生态之趋势。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政策效果明显,值得肯定。与此同时,政策实践过程中还有不少需要调整改进之处,如"援与被援"的二元话语给支援方与受援方的互动带来一定张力。针对这一问题,研究提出打破目前"援与被援"的二元话语,以期实现从援助到共建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