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金属汞毒性视网膜病变的实验研究来探讨金属汞毒性视网膜病变的可能理论依据。方法对金属汞中毒视网膜进行视网膜电图功能检测和视网膜超微结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论金属汞中毒可导致视网膜结构及功能的改变,损伤视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视网膜脱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和意义。方法选取120例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了解患者视网膜脱离的详细数据。结果视网膜脱离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中,成像具有明显的特征。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准确的诊断出视网膜脱离,极大的提高实际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简介: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屏幕类产品的频繁使用,特别是手机、电视等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使得我们的眼睛经常处于疲劳之中,视力大打折扣,越来越多的人需要使用眼镜才可以进行正常的生活。视力问题的出现再加上其他一些类型眼科疾病的出现也推动了眼科仪器方面的技术发展。眼科光学仪器就是产物之一,很多医学机构使用眼科光学仪器对眼睛进行诊断和治疗,其效果性得到很好的验证,这样而来,就更加推动了其广泛使用性。虽然这种仪器在使用的时候非常便利,但是很多学者发现,其会对眼睛中的视网膜带来很大的潜在危害。在本文,我们基于以往学者的研究,将伤害的类型以及伤害的机制来进行阐述。
简介:摘要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EHE)是一种罕见的间叶性肿瘤,其中最常受累的器官是肝脏、肺、纵隔等部位,发生于胸膜的EHE极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胸膜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
简介:一天,班级里的一个女生来找我,说她们寝室出现了很严重的人际关系问题,内部分裂成几个派别,而她受到了她们的排挤,感觉很痛苦。我马上召开寝室会议了解情况,结果她们互相攻击,数落对方的不是。我首先讲述了建立一个和谐寝室的重要巨。然后要求她们都进行自我反省,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并学会理解和包容对方。一个星期后,那个女生又来找我。说她们的关系继续恶化,她要求调换寝室。后来我多次召开寝室会议,集中或个别地做了很多的思想工作,可效果并不理想。正当我焦头烂额,苦觅对策时,一次偶然的阅读,让我认识了“视网膜效应”这个心理学名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鞍上池囊肿的误诊原因,分析误诊病例的临床特点、诊断依据和鉴别要点。方法回顾分析了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和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诊治97例鞍上池蛛网膜囊肿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和MRI扫描,均伴有梗阻性脑积水。97例中13例发生误诊误治,其中男7例,女6例,初次就诊年龄1~31(6.3)岁,6岁以下10例,15岁1例,31岁1例,26岁1例,误诊为梗阻性脑积水11例,误诊为囊性颅咽管瘤2例。结果13例中11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9例无效再次行神经内镜治疗,同时去掉分流管,恢复良好,1例分流术发生颅内血肿再次开颅清除血肿并去骨片减压,1例分流后发生裂隙脑室,给保守观察,2例开颅手术切除病例稳定。本组病例无手术死亡者,无并发症发生。内镜再次手术后病例,CT和(或)MRI扫描示脑室有不同程度缩小,部分恢复正常大小,手术后磁共振脑脊液造影造瘘口处脑脊液流动通畅。结论鞍上池蛛网膜囊肿发病率低,临床上少见,易误诊误治。目前公认最佳治疗方法是神经内镜囊肿壁部分切除、囊肿脑室造瘘和三脑室底造瘘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产膜能力白色念珠菌入侵后诱导人气道上皮细胞的免疫损伤机制。方法选择2019年6至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分离培养的25株白色念珠菌,质控菌株SC5314为标准菌株。建立白色念珠菌生物膜体外模型,利用结晶紫染色和酶标板法检测不同白色念珠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采用酶标板法测定570 nm处的吸光度值(A570):A570≥0.5为强产膜菌(SBF),0.25<A570<0.5为中产膜菌(DRF),A570≤0.25为不产膜菌(WBF)。在体外分离培养并建立人气道上皮细胞的气液相培养模型,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n=20)、标准菌株组(n=20)、强产膜组(n=19)、不产膜组(n=17)、耐氟康唑组(n=18)。扫描电镜观察气液相培养上皮细胞的形态。采用免疫荧光检测气液相培养上皮细胞体外模型标志蛋白的表达。通过微孔板法检测细胞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细胞内β-防御素(hBD2)、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等的分泌情况。结果强产膜菌株以菌丝相互交错生长,能看到极少数酵母细胞包裹于其中。扫描电镜观察气液相培养的上皮细胞菌丝能够主动入侵上皮细胞;纤毛乙酰化的微管蛋白和角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减少,同时细胞增殖相关蛋白的表达也被下调。空白对照组、标准菌株组、强产膜组、不产膜组、耐氟康唑组细胞中LDH含量分别为(12.21±5.68)、(46.35±6.35)、(18.69±4.38)、(12.56±3.69)、(13.48±4.28)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标准菌株组相比,强产膜组、不产膜组、耐氟康唑组细胞内LDH含量均降低(均P<0.01)。空白对照组、标准菌株组、强产膜组、不产膜组、耐氟康唑组细胞内hBD2的含量分别为(26.14±0.77)、(56.18±0.83)、(30.66±2.59)、(29.22±0.48)、(28.28±1.5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只有标准菌株组的上皮细胞可诱导细胞内hBD2表达量增加(P<0.001)。不同组别间细胞内GM-CSF、G-CSF的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强产膜白色念珠菌可通过下调细胞增殖相关蛋白的表达,抑制细胞的增殖,破坏上皮细胞的完整性,从而诱导细胞损伤。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盂尿路上皮癌伴肉瘤样成分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本单位2007年9月至2013年7月全部肾盂尿路上皮癌伴肉瘤样成分患者8例,男7例,女7例。年龄54~80岁,平均67岁。临床症状表现为腰腹部酸痛不适4例,无痛性肉眼血尿2例,尿路刺激症状1例;体征表现为肾区叩痛2例。8例患者术前均行B超检查,6例行CT检查,2例行MR检查,3例行KUB+IVP检查。结果本组8例患者术前诊断肾盂肿瘤3例,肾肿瘤5例。前者3例患者行肾盂癌根治术,后者5例患者行根治性肾切除术。肿瘤大小3.0×3.0cm~9.0×4.0cm,平均5.7×3.8cm。本组患者术后病理均为肾盂高级别尿路上皮癌伴部分肉瘤样成分,免疫组化显示细胞角蛋白和波形蛋白均呈阳性表达。6例患者术后予膀胱内灌注化疗,其中2例同时行全身辅助化疗,另外2例患者术后未行辅助治疗。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截至2014年10月,6例死亡,2例生存,术后生存时间6~24个月,中位生存期12.8个月。结论肾盂尿路上皮癌伴肉瘤样成分多见于老年男性,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其治疗仍以肾盂癌根治术为主,术后辅以膀胱内灌注化疗及全身辅助化疗等综合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其生存预后,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患病情况,为其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的中英文文献,纳入1990—2020年间关于中国居民DR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采用荟萃分析的方法估算DR的人群总患病率,采用亚组荟萃分析评价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人群患病情况。结果共纳入40篇相关文献,一般人群总样本量为282 620人,糖尿病患者总样本量为47 022例。总人群中DR的患病率为1.7%(95%CI:1.4%~2.0%);糖尿病人群中DR的患病率为22.4%(95%CI:18.8%~26.1%)。50~59岁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DR患病率最高(22.1%);在糖尿病人群中,华北(27.7%)、东北(23.7%)地区DR患病率较高,华东地区DR患者估计人数最多(497.1万人),农村DR(34.0%)患病率高于城市(18.7%)。结论中国糖尿病人群DR患病率较高,且地区、年龄间存在差异。提示对我国糖尿病人群特别是农村地区糖尿病人群进行DR筛查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