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6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针对2004年5月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发生的寒潮(强降温)、强霜冻天气过程,从天气系统演变、气候背景、天气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西西伯利亚横槽转竖与高原槽叠加形成强锋区,地面有鞍型场形成,过程前期增暖显著的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出现了寒潮(强降温)或雪灾天气,并由此引起平流辐射强霜冻。另外,本文介绍了甘肃平凉市寒潮(强降温)、强霜冻预报模型及其在这次过程预报中的作用。

  • 标签: 寒潮 强霜冻 成因分析 预报模型
  • 简介:摘要:现阶段我国的隧道支施工技术主要都是采用喷射混凝土的方法进行施工,但是更具临床经验和具体研究数据表明,喷射混凝土的方法在进行隧道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施工成本很大,因此在进行隧道支施工过程中,在隧道喷射混凝土过程中对方量的控制是十分重要的,并且在方量控制中施工单位在各个环节中都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为了进一步研究公路隧道支施工技术及混凝土超耗控制技术措施,本文结合喷射混凝土损耗的原因就行具体分析

  • 标签: 公路隧道初支施工技术 混凝土超耗控制技术 措施 喷射混凝土
  • 简介:2014年10月7日云南省景谷县发生了Ms6.6级地震,震中附近出现了-系列的地裂缝.本文通过对这些地裂缝的实地调查,结合震源机制、余震分布、烈度分布等其它信息,综合分析探讨了这些地裂缝的成因.结果显示,这些地裂缝都是斜坡在地震的震动影响下,由于重力作用而形成的.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深入讨论了不同裂缝的形成机制和模型,为以后甄别地裂缝成因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 标签: 景谷地震 地裂缝 成因分析
  • 简介:论豫南高压麻粒岩的物质组成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翟淳,张清华,王奖臻,王国芝(成都理工学院,成都610059)关键词高压麻粒岩,多期变晶作用,形成构造环境,豫南高压麻粒岩的形成和产状能提供有关地壳的演化和大地构造信息,向来为地学工作者所关注。但是,目前...

  • 标签: 高压麻粒岩 多期变晶作用 形成构造环境 豫南
  • 简介:前言图1闽江水口水库及邻近地区地震地质图研究水库地震机制,采取有效措施来预报水库地震的发生,对于保证水库工程建筑及库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库区社会生活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口水库位于闽江流域中下游地区,主坝建于闽清县境内,坝高101m,总库容...

  • 标签: 垂直形变 断层活动性 大坝变形 闽江水口 水库地震 水电站大坝
  • 简介:采用阿尔山市35年(1971-2006年)、终霜日及无霜期的时间序列,统计分析了其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霜日平均值为8月31日,时间序列绝对变率为8.5d,线性趋势呈平稳微弱上升趋势;终霜日平均值为6月9日。时间序列绝对变率为9.1d,线性趋势呈平稳微弱下降趋势;而无霜期平均值为81d,绝对变率为13d,线性趋势呈平稳增长趋势。霜日、终霜日及无霜期的稳定变化趋势,对于预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 标签: 初终霜日 无霜期 绝对变率 线性趋势
  • 简介:系统阐述了潮水盆地的区域地质构造背景、构造演化动力学特征、盆地北缘目的层构造特征,综合分析了构造与铀成矿的关系,指出早中侏罗世伸展构造环境下形成找矿目的层,晚第三纪以来的挤压抬升为渗入型自流水盆地形成提供必要条件,多期次构造运动使盆地北缘形成平缓的构造斜坡带,而断块构造运动既有利于层问氧化带的发育。又限制其发展规模。

  • 标签: 潮水盆地北缘 构造演化 断陷湖盆 挤压抬升
  • 简介:摘要:煤矿井下作业环境复杂多变,生产环节相互交织,且危险源分布较多,因此综采工作面是各种灾害危险程度较高的区域。其中,火灾是危害较大、影响较广的重点灾害之一,是煤矿安全生产和矿工生命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此,对综放开采工作面采期间瓦斯和火防治技术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 标签: 综放开采面 初采 瓦斯
  • 简介:摘要:为了解决泗塘污水处理厂周边河道黑臭的问题,相关规划将泗塘污水处理厂进行了功能调整:原泗塘厂服务范围内的污水归并至竹园处理厂集中处理,将原泗塘污水厂改造为初期雨水调蓄设施的用地。调蓄池按照分流制排水系统调蓄标准5mm计,考虑安全系数1.1,总调蓄规模为1.1万m3。

  • 标签:
  • 简介:通过对2008年2月发生的义乌雨凇天气过程进行分析,认为雨凇加降雪的反复交替冻结,易造成难以估计的重大损失;义乌雨凇在隆冬季节的1月下旬前后居多,且有较大降水过程并伴有较强偏北风的环境中;该次雨凇过程是在较强的拉尼娜事件、异常稳定的欧亚中高纬度阻塞高压与偏强的副热带高压、南支槽的异常活跃与700hPa逆温层的长时间异常偏强、充沛而深厚的水汽层等天气背景下发生的。在探空T—lnp图上有趋强的逆温层且最强出现在800hPa层次附近,气温可达到2~3℃是冰粒或雪花融化成雨滴,在该暖层以下的低层有较厚冷空气温度达到-4℃左右,是保持过冷雨滴而形成雨凇的物理机制。雨凇过程结束时,探空迹线表现为逆温层升高并趋向消失,同时500hPa以上的高层开始变干且变干层次逐渐降低。

  • 标签: 雨凇 天气背景 T—lnp图 征状
  • 简介:利用2015年的7682(167×46)景MODISL3级地表温度产品(MOD11A2),对全球面积〉25km^2的2446个湖泊(总面积为1.43×10^6km^2),提取湖泊表面温度信息,在经纬度、气候带、海拔、土地利用四个维度上,开展夏季全球湖泊表面温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夏季夜间,低纬度热带、高温炎热的赤道气候带、海拔0m以下、人造地表覆盖地区湖泊表面平均温度分别为23.55℃、23.89℃、21.85℃、21.15℃,高于其它地区湖泊表面温度;夏季夜间,高纬度寒带、终年寒冷的极地气候带、超高海拔、冰川积雪覆盖地区湖泊表面平均温度分别为8.17℃、7.17℃、8.99℃、6.39℃,低于其它地区湖泊表面温度;整体上,全球湖泊表面温度呈现出自赤道向两极递减的明显纬度分异规律,但是在局部地区,由于气候、地形、下垫面和湖泊水体性质的不同,个别湖泊表面温度不同于同纬度其它湖泊。对全球4个显著差异区内的24个湖泊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北美洲中南部地区,导致夏季其沿海湖泊表面温度高于内部湖泊的因素依次是气候、海拔;在南美洲西部安第斯山脉地区,导致夏季湖泊表面温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拔、气候、下垫面和湖泊水体自身的性质;在非洲东北部地区,夏季湖泊表面温度差异的影响因素依次是气候、海拔、下垫面和湖泊水体自身的性质;在亚欧大陆内部地区,导致夏季湖泊表面温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拔、气候、下垫面和湖泊水体自身的性质。综合分析表明,全球夏季气温格局是影响夏季湖泊表面温度的主导因子(白天:R^2=0.85;夜间:R^2=0.94);在非地带性规律中,海拔是影响夏季湖泊表面温度格局的另一个主要因素。

  • 标签: MODIS 表面温度 湖泊 全球 夏季 遥感
  • 简介: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根系创造了一个能够促进自身生长发育的适宜的根际环境,是植物正常生长的重要保障之一。植物根系除了吸收营养元素外,还不断地向根际环境分泌大量化合物[1],这些由根系不同部位分泌产生的无机离子或小分子有机物统称为根系分泌物[2]。植物根系的分泌作用是其适应胁迫环境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根系分泌作用,植物与根际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流[3]。由于大多数根系分泌物能被微生物直接吸收利用,它是驱动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主要有机碳源[4]。

  • 标签: 根际环境 植物生长过程 米槠 分泌作用 有机碳源 森林生态系统
  • 简介:1分布特征川北-甘南金(铀)成矿带,是“七五”初期新发现的产于寒武系中的岩金矿床,其中并伴生或共生有铀、铜、钼、锌等矿产,1990年后,相继又发现铂族金属的矿化异常存在。该成矿带北侧,层位属白龙江群下志留统的羊肠沟组、塔尔组、拉垅组,各组上段的黑色碳泥硅灰岩层,系川北-甘南铀成矿带主要大—中型硅灰泥岩型铀矿的产出层位。该

  • 标签: 南金 成矿带 白龙江群 岩金矿床 下志留统 金矿化
  • 简介:摘要:水利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水利工程项目的深入发展也有利于我国基础设施的完善,其发展对我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水利工程来说,施工质量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随着当前水利工程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更科学的控制方法。在施工现场中,通过有效的质量管理措施来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为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作出保障。

  • 标签: 水利工程 质量监督 安全管理 初谈
  • 简介:摘要:水利工程作为重要的基础项目工程,在时代的进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也对其工程建设质量更加严格。但就当前的实际发展现状来看,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对施工管理质量造成了直接影响。基于此,首先对水利工程的特点进行了简要概述,其次分析了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现状,对强化水利施工管理的必要性进行了阐释,最后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以供参考。

  • 标签: 水利工程 质量监督 安全管理 思考
  • 简介:摘要现场管理技术,是指以科学的方法,调控生产现场设备、工具、工人、管理人员、环境、原材料等各种生产要素。它在土木工程施工环境中的应用,有利于达成安全性、高效性、优质性的现场施工。所以,在现阶段土木工程领域发展中,应提高对现场管理问题的重视,并遵从标准性、经济性、规范性、科学性管理原则,完成实践性现场管理工作。本文,首先分析了土木工程现场管理重要性。然后,阐述了现场管理技术应用问题和策略。

  • 标签: 现场管理技术,土木工程,有效性
  • 简介:摘要:顶、常顶油气自塔顶挥发线进入换热器与原油换热后进入空冷器时管路由于配管存在末端压力不足造成油气偏流,同时由于空冷器冷却能力不够,导致即便在 -25℃的气温条件下仍需投用 50%左右的喷淋,但仍不时有超温现象发生(指标:冷后温度 20~ 45℃,若停用喷淋,冷后温度可以达到 70℃左右)。由于空冷器偏流,造成末端空冷器冬季容易出现冻凝问题。

  • 标签: 空冷,偏流,冻凝,分配不均匀,水冷器
  • 简介:本研究使用自主研发的PID主动增温控制系统和自动化土壤呼吸长期室来探讨持续性主动增温对中亚热带森林土壤总呼吸速率的影响.初步实验结果表明:1)增温样地平均增温幅度是4.93℃,与预设的5℃增温相差0.07℃,完全到达预期的效果.对照样地的温度变化越缓慢,实际增温幅度越接近预设值.2)增温对土壤总呼吸速率的影响具有“光敏性”,即增温提高了夜间的总呼吸速率,但有光照情况下土壤的总呼吸速率呈下降趋势.3)增温后土壤呼吸最大值出现的时间从18时提前到15时,随着增温时间的增加,每日土壤总呼吸速率的上升曲线越来越陡.4)随着增温时间的增加,夜间土壤总呼吸速率与土温的拟合曲线越来越接近指数关系,酽从增温前的0.60增加到0.93.5)增温后土壤总呼吸速率更不容易受到降水的阻滞,恢复速度更快.产生这些现象的可能原因在讨论部分已加以分析.

  • 标签: 土壤增温 PID 土壤总呼吸速率
  • 简介:基于1961-2015年东北地区的台站降水观测资料及全球环流和海温再分析资料,利用统计分析、物理量诊断等方法,探讨了东北5月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大气环流和海温外强迫的关系。研究发现,东北5月降水具有和东北盛夏降水明显不同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处于年代际偏少阶段,而在21世纪转变为年代际偏多阶段。东北5月降水在21世纪的年代际变化主要由5月东北亚低压强弱的年代际变化造成,在21世纪,东北亚低压相对于气候态明显偏强,有利于东北降水偏多;而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东北亚低压减弱为较浅的低槽,导致东北降水偏少。来自北大西洋的欧亚大陆位势高度异常波列引起东北亚上空的垂直运动异常,导致了东北亚低压的上述年代际变化。5月热带北大西洋海温异常很可能是激发上述波列进而造成东北亚低压和东北5月降水在21世纪初年代际变化的外强迫信号。

  • 标签: 东北地区 5月降水 年代际变化 东北亚低压 北大西洋海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