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为探明各影响因素对工序加工质量的影响,采用田口方法——稳健性设计对筛分加料工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质量评价与参数优化。结果表明:1)热风温度对加料后叶片平均含水率和温度的影响均为最大,简体转速对加料后叶片平均含水率和温度的影响均为最小;2)物料流量对加料后叶片含水率和温度的波动影响均为最大,筒体转速对含水率的波动影响最小,蒸汽压力对温度的波动影响最小;3)为减小加料后叶片含水率和温度的波动,以质量损失最小化为原则,各因素水平最适组合为:热风温度75℃、蒸汽压力0.35MPa、物料流量4000kg/h、筒体转速13.5r/min;4)综合各因素对加料后叶片含水率和温度的影响大小,可将热风温度和物料流量视为重要因素,蒸汽压力视为调节因素,简体转速视为次要因素。
简介:应用正交试验法,针对不同处理干燥后的叶丝物理质量、糖苷类致香物质和感官质量,对SH9在线高速膨胀系统的进料温度、进料流量、工艺风机频率和松散蒸汽注入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二类卷烟最佳工艺参数为:进料温度70℃,工艺风机频率46HZ,进料流量1100kg/h,松散蒸汽注入量45kg/h。
简介:为支撑卷烟行业特色加工工艺及装备研究、解决传统静态真空回潮方式存在的松散效果不理想、回透率低的问题,设计并制作了用于试验室小试验线的正圆柱筒体真空回潮设备,主要包括真空罐体、真空机组、热水器机组、管道系统以及电控系统等部分,设备在具备真空回潮功能的同时,还具备加料的能力。通过开展工艺参数对产品质量影响规律研究、小试验线与大生产线感官质量符合性研究,明确以下几点:①根据工艺参数调整,试验室用真空回潮设备对产品感官质量的影响规律与大生产线设备相同,通过参数优化可实现与大生产线产品感官质量的高度一致;②蒸汽施加时间与物料出口水分呈正相关关系;③动态真空回潮条件下,能有效提升松散效果以及回透率,并保持叶片结构与大生产线产品持平。
简介:以本实验室自行创制的云烟87八倍体(2n=8x=96)为母本,L-8四倍体为父本进行杂交,成功获得烟草六倍体(2n=6x=72)植株。经观察统计其花器官特征,花粉特征,并通过体外萌发及杂交试验对其育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烟草六倍体花蕾和花药明显大于云烟87四倍体×L.8四倍体杂交组合四倍体(简称四倍体杂种)后代的花蕾和花药,但花粉量较少;其花粉体外萌发率仅9.78%,明显低于四倍体杂种;六倍体花粉在六倍体及云烟87四倍体柱头上只极少量萌发并穿过花柱;以六倍体为父本,与云烟87四倍体烟草品种杂交以及六倍体自交,不能坐果;而以六倍体为母本、云烟87四倍体为父本可得到一定量种子,其单果种子数与杂种四倍体作母本、云烟87四倍体为父本时差异不大,但发芽率只有21.2%。这表明本研究中的六倍体植株作父本不育,而作母本具有一定的育性,后续研究利用中可将其用作母本。
简介:目前在卷烟研发过程中,实验室烟丝加料加香小样制样环节仍多采用手工配料配香,存在精度低、均匀性差,及烘烤后烟丝水分精度无法精准控制等问题,突出体现为中小样制样与大线中样存在品质差异,这是一个行业共性问题。我们研制了一台可实现实验室卷烟小样制样过程自动化配料、配香、加料、加香及烘丝功能的高精度自动化加料加香烘丝一体化微型设备。应用效果显示:1)其调配精度与调配中心大线生产的精度基本一致。2)微型设备调配料、香与大线生产调配料、香相似度分别为99.11%、98.26%;微型设备烟丝加料加香均匀度为98.79%;3)经感官评价,微型设备处理烟丝制成的卷烟感官质量与大线生产样差异值为0.5分,明显优于人工操作效果。说明该设备能有效模拟大线生产过程,有利于提高研发效率。
简介:准确估算区域生态系统蒸散量(ET),对研究区域水资源利用时空变化特征、评估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6年1~10月MODIS遥感数据,利用MODIS蒸散量估算模型,结合气象数据对攀西烟区典型烟田生态系统ET进行模拟,并根据田间通量观测数据对模型模拟结果进行精度检验和参数化调整,以验证和提高MODIS蒸散量模型在攀西烟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采用默认参数的MODIS蒸散量模型模拟值比实测值偏小12.8%,效率系数为0.767,且在烤烟生育期前期(DOY105~161)平均相对误差较大。依据田间通量观测数据,对模型中叶片边界层阻抗和叶面积指数(LAI)进行参数化后,ET模拟值与实测值动态曲线非常一致,一元线性回归斜率为0.997,决定系数R2为0.835,效率系数为0.808。经独立性验证,参数校正后的MODIS蒸散量模型在研究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为进一步利用该模型对攀西及西南烟区烟田水热收支平衡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持。
简介:为使设计的残膜捡拾机适合山区垄作烟地、能实现自动仿形并有较高的捡拾性能。设计了分段自动仿形的梳齿安装架,分析得到弹齿的最佳入土角范围为15°-45°。利用正交试验方法,以梳齿间距(横向A、纵向B)及机具行进速度(C)为研究对象,分析各因素对收膜率及积土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无垄地机具的最佳结构为横向齿间距(90mm、70mm和50mm)纵向齿间距440mm,机具在低速(3.5km/h)状态下积土量较小,在高速(7.5km/h)状态下捡拾率提高。在有垄地的最佳结构为横向齿间距(180mm、140mm和50mm),纵向齿间距为440mm,机具在高速(7.5km/h)状态下积土量较小,在低速(3.5km/h)状态下捡拾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