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人员术前访视对围术期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围术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联合术前访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入室前的焦虑情绪评分、围术期不良应激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入室前的焦虑情绪评分、围术期不良应激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对围术期患者实施术前访视护理,不仅能减轻患者入室前的负性情绪,还能降低其围术期不良应激反应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人员术前访视对围术期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围术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联合术前访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入室前的焦虑情绪评分、围术期不良应激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入室前的焦虑情绪评分、围术期不良应激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对围术期患者实施术前访视护理,不仅能减轻患者入室前的负性情绪,还能降低其围术期不良应激反应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呼吸内科护理人员关于非药物性气道廓清技术的认知状况。方法:选择2023年2月到2024年2月期间在本医院呼吸内科工作的50名护理人员,使用科室自制调查表进行调查,以了解医护人员对非药物性气道廓清技术的认知状况。结果:50名呼吸内科护理人员均使用过非药物性气道廓清技术,且均认为有掌握该技术的必要,其中29名护理人员接受过相关专业训练。所有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评分均相对较高,但实践技能评分中体位相关技能评分较高,呼吸相关技能评分较低。结论:呼吸内科有待进一步进行非药物性气道廓清技术的培训,以提升护理人员的认知状况和专业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健康信念模式在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8年1月-2020年2月期间我院各科室护理人员中选取46名作为研究对象。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对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工作行常规管理。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加用健康信念模式进行管理。对比两个时间段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防护知识正确认知率。结果:相较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2019年2月-2020年2月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较低,P<0.05;防护知识正确认知率较高,P<0.05。结论:健康信念模式应用于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中,可有效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提高防护知识认知程度。
简介:目的分析急诊科护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及其影响因素,为急诊科护士的全面培训提供指导。方法对杭州市13所医院急诊科186名护士进行调查。采用批判性思维量表对护理人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行调查和了解。结果这些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平均得分为(293.62士2.52)分,其中有76.25%的得分在280分以上。在调查中发现影响急诊科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水平的因素主要包括护士的工作年限、阅读习惯、教学查房及科室急救案例讨论这几个方面。结论急诊科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整体水平较高,但也有部分护士水平较差,需要鼓励护士积极参加科室学术活动,从多个方面制定管理措施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室护理工作者在手术之前具体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给有效的手术操作提供条件支持。方法:时间选择2021年3月-2021年6月,把某医院中接受手术诊治的100例患者以及20名护理工作者列入分析范围,按照抗菌药物的运用情况记作应用组与未应用组,研究抗菌药物的具体应用效果。结果:84例患者被护理工作者应用抗菌药物加以干预,占比84.0%、应用抗菌药物干预患者的护理工作者有13名、占比65.0%;应用组与未应用组的护理工作者在年龄和性别等基本资料对比上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工作者存在着医护合作能力、用药知识掌握程度和角色理解能力的统计学差异,p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护理人员心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4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心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利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护理人员心理状态评估,发现40名护理人员均不同程度上存在焦虑、抑郁障碍。在40名护理人员心理影响因素分析中发现,刚接到通知时心情会存在较大波动、担心被感染、护理患者时遇到难题、存在防护装备问题、排班不满意、对疫情担忧,这几项因素时焦虑抑郁障碍危险因素。结论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护理人员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引发不良情绪原因有很多,医院管理人员可以从多个层面入手,给予护理人员针对性心理干预,改善护理人员心理状态,促使其可以更好的开展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