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褥期后妇女盆底肌功能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已分娩的24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观察组124例,产后有医护人员对其进行盆底恢复的健康教育,并指导其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124例,进行一般的产后健康教育,即指导其进行盆底功能锻炼及其一般的产后注意事项;于6个月后随访,研究产后盆底肌功能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的疗效。结果尿失禁、腰骶痛、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性生活质量等方面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肌功能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是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良好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麻手术患者在应用适量金霉素眼膏或氧氟沙星眼膏涂在眼部后,对预防眼睑水肿、结膜红肿等眼部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择神经外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全麻手术患者90例,其中术中仰卧位手术26例,采用金霉素眼膏结合手术薄膜粘贴保护双眼,观察术后眼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90例患者中有84例术后待全麻恢复后即意识清醒,有6例术后处于昏睡状态,其中84例清醒患者中,76例患者眼睛完全无任何不适感,有8例患者眼睛轻微异物感,2天后即恢复。其中6例昏睡患者在意识不清期间,密切观察眼睛有无流泪、充血、水肿等症状,意识清醒后眼睛无不适感。结论全麻患者术后使用护眼贴能更有效保护双眼,预防眼部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单侧声带麻痹的传统治疗方法虽然能改善发音,然而这种声音缺乏音调、音量的调节功能。双侧声带麻痹通过各种声门扩大术虽然能改善呼吸困难,但不能兼顾发音及呼吸功能。因此,从理论上讲,重建喉肌的神经再支配,恢复声带的运动功能是治疗喉返神经损伤最理想的方法。自从1909年Horsley首次报道1例颈枪伤致左侧喉返神经麻痹患者行喉返神经端端吻合成功以来,喉神经手术的历史已有一百年,由于喉返神经中有内收及外展两种纤维,直接缝合不能避免这两种纤维的错向生长,故先后出现了各种喉神经移植术的方案及术式。能用于神经再支配手术实验研究的神经有喉返神经本身、膈神经、舌下神经、颈袢(舌下神经袢)、迷走神经喉返束、副神经等,但只有前4种神经应用于临床。
简介:目的:探讨经乳突面神经减压治疗贝尔氏面瘫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方式、手术时机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乳突面神经减压手术治疗的贝尔氏面瘫病例,比较分析手术时机、减压部位对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经乳突面神经次全程减压手术有效率为77.3%,恢复至H-BⅠ、Ⅱ级的占总数的54.5%。其中发病3个月内接受减压的病人术后恢复至Ⅰ级、Ⅱ级所占比例62.5%(10/16),2个月内接受减压手术的10例病人中7例恢复至H-BⅠ、Ⅱ级,占总数70%。恢复至H-BⅢ级的3例,占总数30%,无Ⅳ级或更差病例。结论对面神经变性超过90%的发病3个月内的贝尔氏面瘫患者行面神经次全程减压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预后至Ⅲ级或更差的几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阅读疗法对肿瘤复发患者康复信心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收治66例恶性肿瘤复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3例,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阅读疗法干预。干预前后,分别对患者的心里状况及自信心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的;SDS及SAS评分对照组护理干预后相对于干预前均明显增高,而观察组在阅读干预后则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的自信心评分的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阅读疗法对肿瘤复发患者而言,能够有效地改善其心理状况,增强康复信心,提高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微创拔牙技术和传统拔牙技术拔除残根、残冠、折裂牙等复杂牙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3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研究,一组采用微创拔牙技术(315例),另一组采用传统拔牙技术(315例),比较手术时间、术中畏惧症发生率、牙槽窝不完整率、断根率、牙龈撕裂率及术后出血、肿胀、疼痛、张口受限及干槽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6.10±2.23)min]比传统组[(24.30±3.02)min]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中惧症发生率、牙槽窝不完整率、断根率、牙龈撕裂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疼痛、肿胀、张口受限、干槽症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微创拔牙技术拔除残根、残冠、折裂牙等复杂牙,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患者的恐惧,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拔牙技术。
简介:目的:探讨颞骨手术中面神经垂直段的走行特点及其定位方法。方法应用30例(60侧)成人尸头标本,(其中3例新鲜标本,27例10%福尔马林固定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模拟乳突部位手术,暴露面神经垂直段及其周围结构,观察面神经垂直段的走行特点,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以及面神经管周围的骨质变化特点。结果面神经垂直段长度(16.31±1.29)mm,面神经垂直段至后半规管距离(2.65±0.85)mm,面神经垂直段至骨性外耳道口距离(17.28±1.09)mm,面神经垂直段至颈静脉球距离(3.58±1.32)mm,面神经垂直段至外耳道后壁距离(4.67±0.39)mm,面神经垂直段至乙状窦距离(6.42±2.65)mm.面神经隐窝外侧气房存在者88.33%,面神经隐窝外侧气房位于面神经管外0~2mm.接近面神经管部位血运丰富,为营养面神经的微血管所在.锥隆起在面神经管稍靠内侧,附着在面神经管内1/3以内位置,面神经垂直段位于二腹肌嵴的前端并稍靠内。鼓乳裂消失就接近面神经垂直段。结论面神经隐窝外侧气房、锥隆起、二腹肌嵴、鼓乳裂等,能够帮助我们定位面神经垂直段。解剖学实践、体会面神经垂直段与接近面神经过程中骨质的改变、颜色改变,才能更准确地定位面神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超声技术3%的罗哌卡因在锁骨骨折臂丛-颈浅丛麻醉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0例择期行锁骨骨折手术患者,年龄18-70岁,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传统药物组(n=60例)和超声药物组(n=60例)。传统药物组通过手法盲探定位臂丛肌间沟及颈浅丛应用0.5%的罗哌卡因25ml完成阻滞,超声药物组通过B超实时引导定位臂丛肌间沟及颈浅丛应用0.3%的罗派卡因完成阻滞。结果超声药物组穿刺时间明显短于传统药物组(P<0.05)穿刺次数少于传统药物组(P<0.05);超声药物组穿刺后并发症明显低于传统药物组(P<0.01);超声药物组麻醉效果优于传统药物组,药物浓度低于传统药物组。结论
简介:目的通过制备、分离和鉴定正常情况下内耳表达的蛋白质,了解内耳的蛋白质组学特征。方法本研究以正常大鼠内耳组织为起始材料,通过2-DE分离内耳表达的蛋白质组,利用MALDI-TOF质谱仪对分离的蛋白质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从20只新生大鼠内耳组织提取到800μg蛋白质,在18cm×20cm的2-DE胶上可分离到300多个蛋白质斑点,质谱仪鉴定提示这些蛋白质分别属于细胞结构、细胞分裂、代谢相关、细胞信号传导、细胞因子相关蛋白质及未知蛋白质。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大鼠内耳蛋白质组的分离和提取的方法,初步构建内耳2-DE参考图谱,并对其中的部分蛋白质进行了鉴定和分类,该图谱有助于内耳研究,尤其是不同状态下如疾病时内耳蛋白质表达变化的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延续护理对癫痫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与自我效能的影响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4月~2015年04月收治的56例癫痫术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延续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用药依从性以及自我效能量表评分结果。结果护理组患者在出院后三个月、十个月的自我效能量表评分分别是(27.11±2.46)分、(28.24±1.69)分,对照组患者在出院后三个月、十个月的自我效能量表评分分别是(22.40±2.55)分、(22.15±1.44)分,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癫痫术后患者采用延续护理方式后,可以明显提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进一步保证和满足患者的需要,使得患者病情有效控制,及早康复。
简介:目的探讨巨大听神经瘤的显微外科切除技术和有关的局部解剖,以及术后处理措施.方法本组对32例病人进行了分析总结.采取乙状窦后入路暴露肿瘤,穿刺侧脑室后角充分引流脑室液,减低颅内压.在显微镜下保留外层蛛网膜,自上极囊内逐步切除肿瘤,最后分离内听道部分,术中记载重要结构的分布.结果肿瘤全切除27例(85%),次全切除5例(15%),无死亡.面神经保留27例(85%).受压面神经术中观察:位于肿瘤前上壁30例,上极2例,无后壁者.肿瘤由小脑前上动脉供血(AICA)17例,双重供血7例.结论采取显微外科技术,掌握听神经瘤的局部解剖关系,加强手术后的观察处理是提高听神经瘤疗效,减少损伤的关键.
简介:目的从神经细胞群的水平研究甘氨酸是否对蜗核(cochlearnucleus,CN)与前庭核(vestibularnucleus,VN)神经元核团的兴奋起抑制作用以及其作用方式.方法从新生小鼠(1-3天)制备活体(invitro)脑干组织切片,并用电压敏感染料(voltage-sensitivedye)进行染色,采用多位点光学记录系统(opticalimaging)观察电刺激位听神经(第8颅神经,nⅧth)后传入兴奋的传导.结果光学成像显示电刺激nⅧth后兴奋传导至脑干的CN核团和VN核团,并且光学方法可同步记录256个记录单元(elements)中神经兴奋传导的二维动态过程(n=35).用甘氨酸受体拮抗剂-马钱子碱(50μM)浸泡组织切片后,在CN和VN中的光学信号与脑片在标准人工脑脊液中相比较有明显的增强(n=10).马钱子碱对峰样快反应信号与慢反应信号的增强效应不同,在CN和VN的不同核团之间也有差异.在CN核团,快反应信号与慢反应信号增强幅度分别为154±34%(n=23,elements)和271±91%(n=23,elements),马钱子碱的增强效应与标准ACSF相比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在VN核团,慢反应信号增强幅度为149±56%(n=17,elements),也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在VN核团,快反应信号增强幅度仅为102±14%(n=17,elements),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马钱子碱增强神经核团的兴奋效应不仅发生在CN和VN核团的中心区域,同时也出现于核团的边缘区域.结论从神经核团的水平上证实甘氨酸是新生鼠CN与VN神经元抑制性神经递质.甘氨酸不仅对CN和VN核团神经元兴奋起"侧抑制"作用,而且对神经元的兴奋强度也起抑制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低分子肝素钠和常规华法林维持治疗消化系恶性肿瘤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本院共收治了74例消化系恶性肿瘤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7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华法林维持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栓在法率为8.11%,显著低于对照组27.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消化系恶性肿瘤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栓复发率。
简介:对于配戴传统助听器不适应或效果不满意的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来说,振动声桥(vibrantsoundbridge,VSB)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听力康复手段。此研究通过对比研究植入VSB的54例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术前、术后的纯音听阈值和言语识别率,来评价VSB对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听力的改菩效果。
简介:目的:探讨头颈部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于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诊治的8例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对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经验进行探讨。结果8例患者主要以声嘶和颈部包块为特点,其中7单发,1为多发副神经节瘤,7例为良性副神经节瘤,1例伴有淋巴结转移。散发患者7例,1例为家族性发病。6例肿瘤位于颈动脉分叉和颈静脉孔之间的上颈部或局限于颈静脉孔区,2例为咽旁的巨大肿瘤且其中1例伴有颅内侵犯,1例多发副神经节瘤患者同时伴有颈动脉体瘤。5例患者进行了琥珀酸脱氢酶相关基因筛查,3例患者携带有突变。结论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特点与颈动脉体瘤和颈静脉球瘤有相似之处,需加以鉴别。CTA和增强MRI对定性诊断有价值,增强MRI和颞骨CT则能提供较多的手术所需信息。根据肿瘤位置的不同,选择颈侧入路或辅以FischA型颞下窝入路切除肿瘤。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有一定恶性倾向,需注意全身筛查和随访以及家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