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癫痫的围期护理效果。方法抽选我科2014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66例癫痫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围期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中,显19例,有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7.9%,其中31例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3.9%;对照组中,显效12例,有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6.7%,其中24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72.7%。可见,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围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癫痫患者的焦虑、恐惧程度,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提高癫痫的手术治疗效果,避免意外伤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癫痫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我院自1982年来,用脑立体定向治疗药物难治的顽固性癫痢682例;术后平均随访5年3个月,有效398例(58.4%),无效284例(41.6%)。现对影响癫痢脑立体定向疗效的可能因素进行探讨。

  • 标签: 顽固性癫痫 立体定向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癫痫灶切除并颞、枕肌颅内植入治疗外伤性癫痫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21例外伤性癫痫病人,行癫痫灶切除并颞、枕肌颅内植入治疗。结果21例均治疗效果良好。结论癫痫病灶切除并行同侧颞肌及枕肌病灶部位移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半球性病变癫痫不同手术方式选择的策略。方法回顾分析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癫痫中心90例半球性病变(包括Rasmussen脑炎、巨脑回、围产期脑出血后遗症、脑炎后遗症、血管闭塞后遗症、脑面血管瘤)病种、范围、部位,癫痫采用的手术方式及决定或影响手术方式的因素。结果90例共采用4种手术方式,其中74例采用改良解剖大脑半球切除、10例采用保留运动区的大脑半球切除、3例采用分次的半球切除、3例采用半球离断。其中改良的解剖大脑半球切除中有62例采用经纵裂胼胝体侧脑室入路切除方式、12例采用经中央沟侧脑室前后分块切除。病例随访3个月-8年,癫痫控制情况根据Engle评分,Ⅰ级73例、Ⅱ级12例;Ⅲ级5例。结论综合考量磁共振病变特点、症状学及脑电图定侧定位和脑功能评价结果,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能够取得很好的癫痫控制效果、最大程度的保护脑功能、减少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

  • 标签: 癫痫 大脑半球切除术 手术方式
  • 简介:目的:探讨继发性癫痫中运用皮质脑电图监测切除癫痫病灶的疗效。方法:对13例继发性癫痫患者术前经多次常规脑电图、24h动态脑电图检查定位并联合CT、MRI等检查结果,确定癫痫病灶的准确位置。在皮质脑电图精确定位监测下手术切除致痫灶。结果:13例癫痫患者均通过皮质脑电图监测,准确定位,切除致痫灶,切除病灶后的棘波、尖波,棘、尖慢复合波减少或完全消失。结论:利用皮质脑电图监测手术切除痫灶是治疗继发性癫痫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 标签: 癫痫 皮质脑电图 外科手术
  • 简介:顽固性癫痫除了药物和颅内手术治疗外,目前国内外开展了慢性小脑刺激治疗(简称CCS),我院采用J—63型小脑刺激的安置治疗顽固性癫痫性2例,效果满意。现将其手术过程及脑波动态简介如下:CCS治疗其手术过程为:全麻下行后颅窝开颅,在小脑表面两侧放置两片小电极作为刺激电极,其连接导线经皮下隧道由右颈部引入右锁骨下皮下组织内,并与埋藏在该部位内的接受器相连,脉冲发生器小盒子是置于体外,其天线在接收器上,刺激讯号经接收器作用于小脑表面,刺激器有多挡调节,可按所需之频率、波宽、幅宽、调整参数,发出之刺激讯号经接收器作用于小脑表面(见图所示)。

  • 标签: 慢性小脑刺激术 顽固性癫痫 脑波 接收器 刺激器 开颅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难治性癫痫患者实施颅内电极埋植术前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实施颅内电极埋植的护理经验。结果28例患者在术后监测过程埋植电极未出现移位现象,颅内未出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并且通过系统护理,除1例因手术切口愈合欠佳延长出院1个月,其余患者均按时顺利出院。结论完善颅内电极埋植术前后的护理措施能最大限度的预防并发症的出现,为更准确地定位癫痫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难治性癫痫 颅内电极埋植 护理
  • 简介: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大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该病在我国发病率比较高,而且病情多种多样,因此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找到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常规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经颅磁刺激等。但是,这些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副作用。因此,关爱癫痫患者也变得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减少病痛的折磨。这包括提供心理支持、避免刺激、提供安全保护和饮食调整等。

  • 标签: 癫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大脑半球离断治疗儿童半球性病变所致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神经外科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大脑半球离断治疗儿童半球性病变所致难治性癫痫29例,其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3个月至6岁,平均年龄20. 52个月,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如性别、年龄、发作类型、影像学、脑电图、病理结果等,详细介绍手术方法,并对其进行随访以了解癫痫控制效果及并发症。结果29例患儿均经过详尽的术前评估并接受大脑半球离断,共施行手术31人次,其中2例因术后离断不彻底行二次手术后癫痫发作缓解。术后病理提示皮质发育畸形14例,符合斯德奇-韦伯综合征(Sturge-Weber Syndrome, SWS)的9例,脑软化5例,结节性硬化1例。术后感染10例,经过抗感染治疗后好转,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除了1例患儿于术后半年因接种疫苗过敏死亡,其他所有患儿均得到有效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4年,平均23. 20个月。按Engel预后分级判断疗效,Engel Ⅰ级21例(75. 00%),Ⅱ级2例(7. 14%),Ⅲ级5例(17. 86%),目前已停药3例,术后患儿精神运动发育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对侧肢体肌力和术前相仿,远端精细运动差。结论相比传统的解剖性大脑半球切除,大脑半球离断能达到良好的控制癫痫效果,而且术后并发症大大减少,尤其适用于儿童半球性病变所致难治性癫痫

  • 标签: 癫痫 大脑半球切除术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由于小儿难治性癫痫的护理要求高,在迷走神经刺激治疗活动中的护理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所以,应及时研究针对性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制定最佳的护理方案,让小儿患者享受到最好的护理服务,借此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使医院建立良好形象。方法:从2022年4月-2023年4月间我院新收治的小儿难治性癫痫患者中抽选100例符合迷走神经刺激治疗要求的研究对象,分别纳入两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实行针对性护理。结果:经护理效果的比较,实验组的护理效益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护理服务满意度的调查,实验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人员必须用心做好小儿难治性癫痫护理工作,必须在患儿的迷走神经刺激治疗期间发挥重要作用,必须将针对性的护理服务理念渗入各环节,高质量完成护理任务,呈现良好的护理效果,无形中加快患儿的康复进程,真正体现出护理工作的存在价值。

  • 标签: 迷走神经刺激术 小儿难治性癫痫 护理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晕厥是大脑一时性缺血、缺氧引起的发作性短暂的意识丧失、失张力发作。晕厥可由心源性、脑源性和反射血管性等引起。也有一些患者接受各项检查,仍不能找到原因。

  • 标签: 晕厥 癫痫 失张力发作 意识丧失 发作性 心源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报告顽固性颞叶癫痫行前颞叶切除的并发症,探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顽固性颞叶癫痫患者行前颞叶切除,术后出现急性脑梗死伴颅内感染、硬膜外血肿、轻偏瘫等情况,采取抗炎、抗脑水肿、抗凝治疗及清除血肿等治疗。结果首例病人卡马西平治疗随访1年,癫痫发作消失;第2例随访7年,癫痫发作消失;第3例癫痫消失,但残留轻偏瘫,后渐恢复,遗留左手指屈伸力差。结论血肿和感染是术后最频发的并发症,偏瘫(操作性偏瘫)是最严重的神经并发症,手术时损伤脉络膜前动脉是最可能导致偏瘫的原因。

  • 标签: 癫痫 颞叶 手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儿童癫痫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1月-2022年7月,纳入我院儿童癫痫外科拟进行病灶切除手术患儿114例,对其进行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ONM)。应用皮质脑电图(ECoG)对放电部位和范围进行准确判断,定位致病灶,指导手术切除范围。采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SEP),在手术过程中监测诱发电位的波幅和潜伏期变化;采用运动诱发电位(MEP)评估运动神经通路的功能完整性,刺激电极放置于运动皮层的相应位置,进行持续MEP监测,在手术过程中监测诱发电位的波幅和潜伏期变化。对术后患儿进行随访观察,时间为6个月~1年,根据Engel疗效分级对评价术后癫痫患儿疾病预后水平。通过神经功能性检查、运动功能检查等手段对患儿术后的运动功能情况进行评估。结果:114例接受癫痫手术患儿均顺利完成IONM监测。在随访期间,107例患儿无癫痫发作,有5例患儿癫痫发作≤3次,有2例患儿发作>3次,患儿术后癫痫的无发作率为93.86%。患儿中监测电位的稳定性与患儿术后运动损伤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86,P=0.005)。114例患儿术后发生运动功能损伤9例,发生率为7.89%。结论: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应用于儿童癫痫外科,可有效保护患儿神经,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有利于患儿预后。

  • 标签: 神经电生理监测 儿童 癫痫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胼胝体切开(corpus callosotomy,CC)和迷走神经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治疗儿童耐药性癫痫(drug-resistant epilepsy,DRE)的疗效对比。方法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了55例接受CC或VNS治疗的患儿。其中,男41例,女14例;平均年龄为7.2岁,年龄范围为1.6~13.9岁;病程时间范围为1.2~10.0年;术前用药的平均种类数量为2.3种。将30例行CC治疗的患儿作为胼胝体切开组(CC组),其中男20例,女10例。将25例行VNS的患儿作为迷走神经刺激组(VNS组);其中男21例,女4例。收集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诊断、服用抗癫痫药物种类、影像学检查结果、对≥6岁的患儿使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for children,WISC)第四版(WISC-IV)、对<6岁的患儿使用Gesell发育量表评分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术后1年、3年的复查随访结果,比较癫痫发作频率、不同发作类型的手术有效率、Gesell发育量表评分、WISC-IV量表评分。结果①在术后癫痫发作控制情况方面,CC组在术后1年、3年的癫痫发作消失的有效率分别为16.7%(5/30)和40.0%(12/30),术后1年、3年的癫痫发作减少≥75%(不含发作消失)的有效率分别为20.0%(6/30)和16.7%(5/30),术后1年、3年的癫痫发作减少情况在50%<发作减少<75%的有效率分别为40.0%(12/30)和13.3%(4/30),术后1年、3年的癫痫发作减少≤50%的有效率分别为76.7%(23/30)和70.0%(21/30)。VNS组在术后1年、3年的癫痫发作消失的有效率分别为12.0%(3/25)和4.0%(1/25),术后1年、3年的癫痫发作减少≥75%(不含发作消失)的有效率分别为24.0%(6/25)和12.0%(3/25),术后1年、3年的癫痫发作减少情况在50%<发作减少<75%的有效率分别为12.0%(3/25)和32.0%(8/25),术后1年、3年的癫痫发作减少≤50%的有效率分别为40.0%(10/25)和56.0%(14/25)。CC组与VNS组在术后1年癫痫发作减少≤50%的有效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②在不同癫痫发作类型的手术有效率方面,术后3年,CC组患儿的癫痫发作控制有效,发作减少≥50%的例数分别为:7例强直阵挛中有5例、9例点头发作中有7例、18例全身强直中有13例、7例全身强直阵挛中有6例、16例失神发作中有15例、所有5例肌阵挛、10例失张力中有9例。术后3年,VNS组癫痫发作控制有效,发作减少≥50%的例数分别为:8例强直阵挛中有6例、9例点头发作中有3例、20例全身强直中有9例、所有3例全身强直阵挛、9例失神发作中有6例、5例失张力中有4例。③在Gesell发育量表评分方面(<6岁的患儿),CC组有18例,VNS组有12例。该18例CC组患儿在术前、术后1年、术后3年发育量表评分分别为(30.10±16.03)分、(33.20±21.54)分、(34.16±25.75)分;术后1年与术前的发育量表评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 163),术后3年的发育量表评分较术前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001)。该12例VNS组患儿在术前、术后1年、术后3年发育量表评分分别为(26.00±18.85)分、(32.25±23.97)分、(42.17±30.56)分;术后1年与术前的发育量表评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542),术后3年的发育量表评分较术前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001)。接受Gesell发育量表评分的两组患儿在术前、术后1年、3年发育量表评分改善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 303)。④术前、术后行WISC-IV量表评分的患儿(≥6岁),在CC组有12例,在VNS组有13例,两组患儿术后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VNS组的总智商及各分项的改善程度更好。结论对无法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DRE患儿,两种手术方式都能长期有效控制癫痫发作,CC起效快。但控制效果随时间延长而降低,VNS起效慢但时间越长控制效果越好。两种手术方式均能在一定程度改善患儿的认知功能。

  • 标签: 儿童 耐药性癫痫 胼胝体切开术 迷走神经刺激术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