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diffusesclerosingvariantof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DSVPTC)是PTC中较少见的类型。目前文献报道大多集中于其超声表现,关于该病的CT特征仅见一篇文献报道。因其无明显肿瘤占位效应,易漏诊、误诊,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至关重要。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甲状腺外科于2015年1月经CT诊断一例,结合其病理表现,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弥漫硬化型
  • 简介:胰腺体尾部占胰腺癌的20%-30%,由于胰体尾部早期无任何特异性症状,临床诊断往往比胰头更晚,手术切除率更低,特别是侵犯腹腔主要血管的肿瘤。结合现代医学影像学资料对侵犯腹腔主要血管的胰体尾部进行可切除性评估,对提高胰体尾部的切除率尤为重要。我们治疗了2例,现根据病例资料、术前影像学检查,并结合文献复习,对胰体尾的手术范围和方法进行探讨,与同行商榷。

  • 标签: 手术切除率 胰体尾癌 血管 腹腔 侵犯 胰体尾部癌
  • 简介:miRNA是一类内源性的小分子非编码RNA,具有转录后基因调控功能,广泛参与细胞分化、增殖、发育及凋亡等生物过程,其表达失调可引起肿瘤。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iRNA在甲状腺乳头状(PTC)中存在异常表达,其在PTC侵袭性作用机制、临床诊断价值、疗效评估、复发监测及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微小RNA 甲状腺乳头状癌
  • 简介:目的研究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ragilehistidinetriadgene,FHIT)在甲状腺乳头状(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PTC)及其配对旁组织(non-carcerousepithelium,NCE)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60例PTC及相对应NCE中FHIT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PTC中FHIT基因表达阳性率为45.0%(27/60),明显低于NCE100.0%(60/60),其差异有显著性(P<0.01);PTC中FHIT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的病理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HIT基因转录表达异常可能为一重要的分子改变参与了PTC的发展及演变,可望成为PTC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的一个生物学指标.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缺失
  • 简介:甲状腺癌(thyroidcancer,TC)约占人体恶性肿瘤的3.8%,在韩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是20年前的15倍,是近年来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各种TC中,甲状腺乳头状(papillarythyroidcancer,PTC)约占80%以上,PTC多以甲状腺超声体检发现,早期易发生颈部淋巴转移,据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报道(NCCN),PTC的早期淋巴转移率为50%-80%。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颈部淋巴转移 临床处理 甲状腺癌 恶性肿瘤 淋巴转移率
  • 简介: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endostatin,ES)联合多西他赛和顺铂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上皮性卵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浙江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晚期卵巢患者76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前均行新辅助化疗,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和顺铂(TP)方案,观察组采用ES联合TP方案。比较2组临床疗效、手术及远期生存情况。结果所有研究对象均顺利完成3个周期化疗,观察组白细胞下降程度、食欲减退、发热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研究对象在化疗后CA125、肿瘤负荷和腹腔积液深度均出现明显下降,化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术中腹水量、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残留病灶大小≤2cm占比为8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5%,且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4.2%、63.1%和86.8、60.5%;2组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γ2=0.207,P=0.649),对照组和观察组1、3年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89.4%、68.4%和94.7%、76.3%,2组无疾病进展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γ2=4.042,P=0.040)。结论ES联合TP方案治疗晚期卵巢是安全有效的。可提高肿瘤减灭术切净率,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

  • 标签: 晚期卵巢癌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新辅助化疗 预后
  • 简介:是来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胃肠道是类的好发部位,临床上较为少见,因其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容易漏诊、误诊,临床医师应当高度重视.2004年至2009年我院收治胃肠道类12例,现总结如下.

  • 标签: 胃肠道 肿瘤 类癌 病理学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PTC)的特点及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1年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甲状腺外科行甲状腺全切除及常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PTC221例。结果22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永久性医源性喉返神经损伤,1例出现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旁腺异位于甲状腺腺体内)。术后病理证实为双叶占31.2%(69/221)。甲状腺被膜浸润者占64.7%(143/221),其中双叶中被膜浸润占68.1%(47/69)。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占43.0%(95/221),其中双叶伴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46.4%(32/69),单侧伴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41.5%(63/152),浸润被膜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49.7%(71/143)。所有病例中被膜浸润或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占75.6%(167/221)。术后病理诊断为双侧叶PTC69例中术前仅发现甲状腺单侧叶有可疑灶42例,占60.9%。结论PTC中双叶都存在灶的比率很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比例较高,建议绝大多数PTC患者应行甲状腺全切及中央区淋巴结常规清扫,术后辅以^131I治疗及内分泌治疗

  • 标签: 甲状腺癌 甲状腺切除术 颈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胰腺转移性肿瘤较为少见,通常临床表现隐匿,且无特异性,易被忽视。其中转移性肾透明细胞更罕见,国内外报道仅数十例,且多为个案报道。本文报道本科近10年来仅有的2例胰腺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病例,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探讨。

  • 标签: 胰腺转移性肿瘤 肾透明细胞癌 临床表现 病理分析 临床病理特征 个案报道
  • 简介:本文报道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58例行甲状旁腺切除术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hyperparathyroidism,HPT)患者中的3例(5.2%),因同期被诊断TC行TC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病率与文献报道相似。其中2例为原发性HPT合并PTC,1例为继发性HPT合并PTC。术后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2.6(9—41)个月,患者恢复良好,均无低钙和复发,报道如下。

  • 标签: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乳头状癌 甲状腺癌 甲状旁腺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Artemin及其受体GFRα3(glialcellline—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receptorα3)在胰腺导管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CR、荧光定量RT—PCR和基因测序等方法检测100例人胰腺导管组织标本和40例正常胰腺组织的Artemin、GFRα3表达,分析它们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尤其与嗜神经转移的关系。结果100例标本中64例存在神经转移,转移率为64%。Artemin、GFRα3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分别为正常胰腺组织的(2.697±0.231)倍和(2.599±0.588)倍;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正常胰腺组织的7.01和4.63倍。胰腺癌组织Artemin、GFRα3蛋白表达与肿瘤部位、分化程度、TNM分期、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均无关。且靠近神经组织的癌细胞Artemin、GFRα3阳性程度高于远离神经组织癌细胞。结论Artemin、GFRα3参与胰腺癌的发生,两者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和胰腺癌嗜神经性关系密切。

  • 标签: 胰腺肿瘤 ARTEMIN GFRα3 肿瘤转移 疼痛 嗜神经浸润
  • 简介:近年来刚应用于临床的共聚焦显微内镜(confocallaserendomicroscope,CLE),由于其即时的虚拟组织学成像加检测功能,成为消化道特别是食管、胃和大肠黏膜浅表肿瘤临床诊断的新器械,现就CLE对胃癌及前病变的诊断价值作一阐述。

  • 标签: 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 癌前病变 胃癌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甲状腺乳头状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手术方式.方法总结分析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甲状腺外科实施甲状腺癌根治术同时行中央区及侧颈区淋巴结清扫的123例甲状腺乳头状的临床资料.结果随着中央区阳性淋巴结个数的增加,侧颈区淋巴结转移阳性率及多区转移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102例侧颈淋巴结阳性的患者中,Ⅱ区阳性55例(53.92%),Ⅲ区阳性62例(60.78%),Ⅳ区阳性76例(74.51%),Ⅴ区阳性17例(16.67%).在侧颈转移过程中,Ⅳ区为最易受侵犯的区域,其次为Ⅲ区,再次为Ⅱ区,最后为Ⅴ区.结论甲状腺乳头状患者首次治疗中常规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阳性特别是阳性淋巴结较多(>3)患者应同时行患侧Ⅱ~Ⅴ区淋巴结清扫.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颈部清扫
  • 简介:目的分析长径≤0.5cm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papillarythyroidmicrocarcinoma,PTMC)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病理结果特点,探讨其淋巴结转移、大量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期间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为PTM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肿瘤的长径分为40.5cm组和0.5~1cm组,分析比较其临床病理特点,并通过单因素、多因素统计分析≤0.5cm组胛MC患者淋巴结转移、大量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PTMC患者1414例。≤0.5cm组315例,占同期PTMC患者的22.3%,其中淋巴结转移患者76例(24.1%),大量淋巴结转移者9例(2.9%)。与0.5~1cm组比较,≤0.5cm组更少出现被膜侵犯(14.3%vs.25.0%,P〈0.05)、淋巴结转移(24.1%vs.39.8%,P〈0.05)及大量淋巴结转移(2.9%vs.7.9%,P〈0.05)。在≤0.5cm组内,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0岁组的淋巴结转移率较年龄≥40岁组显著升高(38.0%vs20.1%,P〈0.05),男性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较女性有升高的趋势(32.4%vs21.9%,P=0.073).但未发现各研究因素与大量淋巴结转移风险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多灶性肿瘤、年龄〈40岁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2.082和2.899,P〈0.05),男性是潜在的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OR=1.807,P=0.058),但未发现大量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PTMC手术患者中,长径≤0.5cm的患者占了一定的比例,其总体淋巴结转移率不高、尤其是大量淋巴结转移率很低.对其采取观察的治疗策略是一种可考虑的选择,特别是年龄≥40岁的单发病灶女性患者。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全腹螺旋CT扫描在评估卵巢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2例行全腹螺旋CT扫描的卵巢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CT图像,将CT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进行对照。结果多层螺旋CT对卵巢及侵袭转移诊断正确性较高,本组对肿瘤直接浸润、腹腔种植转移、淋巴结转移、腹水等诊断准确性为66%~100%;术前正确分期34例:I期6例,Ⅱ期6例,Ⅲ期17例,Ⅳ期5例,分期准确性80.9%。结论全腹多层螺旋CT检查在卵巢术前分期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卵巢癌 CT 肿瘤分期
  • 简介: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标志物乙醛脱氢酶-1(aldehydedehydrogenase-1,ALDH-1)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invasivemicropapillarycarcinoma,IMPC)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乳腺IMPC伴淋巴结转移103例和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伴淋巴结转移(invasiveductalcarci-nomanototherwisespecified,IDC-NOS)110例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所有入选病例术前均未经放、化疗治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2组肿瘤原发灶和相应的淋巴结转移灶组织中ALDH-1的表达、定位和分布情况,并分析其与乳腺癌各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及预后意义。结果①IMPC组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肿瘤细胞ALDH-1阳性表达率[原发灶37.9%(39/103);淋巴结转移灶47.6%(49/103)],明显高于IDC-NOS组[原发灶21.8%(24/110);淋巴结转移灶23.6%(26/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IMPC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肿瘤细胞ALDH-1阳性表达与患者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ER阴性状态、PR阴性状态、HER2过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5)。③与IDC-NOS组相比,IMPC组患者的无病生存期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淋巴结阳性乳腺IMPC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肿瘤细胞中ALDH-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期明显低于其阴性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乳腺IMPC转移淋巴结中ALDH-1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的预后差有关(P=0.005)。结论ALDH-1可作为淋巴结阳性乳腺IMPC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且IMPC肿瘤细胞中干细胞的存在可能是导致IMPC高淋巴管侵袭、高淋巴结转移及耐药等恶性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原因。

  • 标签: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干细胞 乙醛脱氢酶-1 原发灶 淋巴结转移灶 ALDEHYDE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PTC)中抑癌基因PTEN蛋白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为PTC的临床个体化治疗与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浙江衢化医院病理科收治并确诊的76例PTC患者。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测定PTEN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明C临床病理学的特征的相关性。结果纳入患者中P1[EN阴性率为73.68%(56/76),与旁组织的19.74%(15,7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29,P〈0.05);PTEN表达下调与病理分期、肿瘤淋巴结转移、性别相关(P〈0.05)。CyclinD1阳性率为76.32%(58/76),与旁组织13.16%(10/7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11,P〈0.05);CyclinD1蛋白表达上调与病理分期、肿瘤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PTEN蛋白表达下调和CyclinD1蛋白表达上调与PTC病理分期、肿瘤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检测胛EN和CyclinD1有助于对PTC患者预后进行早期评估。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G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 PTEN
  • 简介:原发肿瘤首次治疗的目的是完全消除可见肿瘤,那么辅助治疗可以定义为首次治疗(通常是局部的,如手术、放疗)后的任何治疗。病人通常没有远处转移的证据。辅助治疗的理论基础是有些病人在诊断原发肿瘤时未探察到的微小转移。辅助治疗的目的是消灭隐藏的微小转移灶,或者改善肿瘤的局部控制。可

  • 标签: 辅助治疗 乳腺癌 结直肠癌 他莫昔芬 辅助化疗 新辅助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游离肠系膜上动脉、切除肠系膜根部的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累及肠系膜根部胰腺钩突的手术效果。方法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为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30—72岁)累及肠系膜根部的胰腺钩突患者施行了合并游离肠系膜上动脉、切除肠系膜根部的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手术方法、手术安全性及手术疗效进行分析。结果12例患者施行了肠系膜根部切除的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1例同时施行了肠系膜上静脉的切除和重建。平均手术时间(4.2±1.1)h,术中出血量(1635±1362)ml,术中输血量(1609±1462)ml。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6例出现轻至重度腹泻,术后住院天数9—30d。病理示,肿瘤直径3~8cm,合并淋巴结转移13例(57%),神经浸润20例(87%),22例手术切缘均为阴性,11例血管切除患者中有10例血管内膜浸润。随访5—42个月,4例发生肝转移,3例局部复发,1年、2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7.2%和42.5%。结论通过游离肠系膜上动脉,对肠系膜根部组织、肠系膜上动脉周围神经以及广泛后腹膜组织的切除可以提高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腺钩突的手术彻底性,有效降低肿瘤残留,减少局部复发。手术方法是安全的。

  • 标签: 胰腺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肠系膜上动脉
  • 简介:本文报道了1例以多发骨转移为首发症状的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病例,回顾其病情发展、诊疗经过及近期疗效,结合文献讨论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的分类及特点,为临床医生在诊疗该疾病时提供参考。

  • 标签: 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 骨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