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RNA,DNA定量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对64例原发性肝细胞癌(PHC)RNA,DNA含量进行定量分析。并对病人进行1-5.5年的随访。结果RNA指标和DNA指标对PHC的临床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7%和75.0%,RNA指标更敏感,双指标联合应用与临床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6.8%;DNA倍体与年龄,HCV感染密切相关(P<0.05)。与性别,AFP水平,HBsAg及瘤体大小无关;DI随组织学分级的增高而增加(P<0.05)。RNA和DNA含量与预后密切相关(P<0.01-0.05)。结论RNA,DNA含量可作为PHC诊断及判断预后的理想指标,RNA及DNA双指标同时应用优于任一单项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宫颈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择本科室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间200例宫颈病变患者,根据患者病理检查结果分为癌前病变组(n=167)、宫颈癌组(n=33),另选择50例宫颈病理检查正常女性作为正常组,对所有人员均进行高危型HPV感染检测,分析总结不同组别人员高危型HPV感染检测结果。结果癌前病变组、宫颈癌组、正常组人员中共检出HPV阳性122例,阳性率为48.8%,包括高危型HPV112例,低危型HPV10例。HPV16检出率最高,检出率为43.4%。正常组、癌前病变组、宫颈癌组患者高危型HPV感染检出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正常组、癌前病变组、宫颈癌组患者高危型HPV感染检出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女性宫颈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病变存在相关性。
简介:摘要目的对结核性脑膜炎病患的预后及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结核性脑膜炎病患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应用Barthel指数(BI)对病患出院情况进行评定和分组,恢复较佳为BI≥12分,恢复不佳或死亡为<12分,对造成病患恢复不佳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应用Logistic对影响病患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80例研究病患里,恢复较好的病患有52例,恢复效果不佳的有28例,其中有5例病患治疗无效死亡,当中3例因呼吸衰竭而亡,因脑疝和多器官衰竭而亡的各1例。当中恢复较佳的病患中肢体偏瘫、脑积水与脑脊液(CSF)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恢复不佳的病患,在CSF氯化物含量以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上明显优于恢复不佳的病患,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得出,脑积水以及GCS评分与CSF蛋白含量是导致结核性脑膜炎病患恢复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此次对80例结核性脑膜炎病患临床资料的分析得出,肢体偏瘫、脑积水、GCS评分以及CSF蛋白含量与CSF氯化物含量同结核性脑膜炎病患恢复不佳有紧密的关联,当中对其预后造成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脑积水以及CSF蛋白含量和GCS评分
简介:[摘要 ] 目的:探究护生临床实习适应不良与批判性思维能力之间的相关性,为护理管理者及教育者改善临床实习适应不良情况和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上海市某三甲医院 2018-2019年实习护生 90名,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中文版 (CTDI-CV)和护理学生临床实习适应不良量表进行调查。 结果:实习后,男学员卷 2问卷的值显著低于女学员( 210.13±54.88 vs 247.69±49.16,p=0.01)。实习后,对护理学喜爱、一般以及不喜爱的学员在卷 1问卷上的值出现了显著的差异性( 100.56±26.18 vs.94.46±17.40 vs 79.87±29.95 ,p=0.007)。结合老师的教学模式比较中,按照是否老师在课堂上进行病例分享,参与分享的老师和不参与分享的老师,其接受教育的学员在实习后卷 1问卷上的值出现有统计学差异的趋势( 99.11±21.76 vs84.73±23.29,p=0.054)。 结论:学员的性别差异和老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态度可以引起护生在实习阶段发生不同程度的临床实习适应不良,并由此影响到对学员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效率。因此带教老师在整个带教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着重关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和VIDAS酶联免疫荧光检测法检测高敏心肌肌钙蛋白I实验结果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临床新鲜血清标本63例。运用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和VIDAS酶联免疫荧光检测法同时检测,比较二种方法下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入选63例标本无脂血、溶血和黄疸干扰,检测结果在二种方法检测的线性范围内,且包涵有临床决定性水平的检测值。结果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和VIDAS酶联免疫荧光检测法对同一标本检测结果经方差分析P=0.0001,T检验P<0.001,相关性R2=0.948。结论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和VIDAS酶联免疫荧光检测法相关性比较好,但T检验表明二种检测方法得到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在临床使用检验结果时,不同的检测方法应注明,并使用不同的参考范围。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与M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66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65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儿均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MP)抗体、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检测。比较并分析两组患儿上述的检测情况。结果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MP感染阳性率达到46.97%,其EOS水平也高达(398.87±16.54)×109/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7.69%和(76.88±5.52)×109/L;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1例MP阳性患儿的EOS为(573.87±95.36)×109/L,显著高于35例MP阴性患儿的(421.03±98.22)×109/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3958,P<0.05)。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P感染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呈现明显正相关(r=0.713,P<0.05)。结论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MP感染率显著升高,因此两者之间具有密切相关性,因此临床上需要加强对MP感染的控制,以促进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对ICU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患者采用护理对策及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采用常规护理和集束化管理两种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研究对象为自2015年9月—2016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72例ICU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患者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得出观察组患者在有效治疗率和不良反应两项指标中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研究表明,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法对于ICU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患者的恢复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近年来,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和经济水平的不断升高,进而导致人们对孕妇的孕期营养十分重视,但由于其缺乏科学的指导,易导致孕妇的体重过度增加,出现营养过剩的情况,最终形成不良妊娠结局,如胎儿窘迫、难产和巨大儿等,对母婴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而针对该类现象,给予孕妇有效的孕期体重管理十分重要,现已广泛应用于孕期指导中。由于近年来有关孕期体重增长所致不良妊娠结局研究不断增多,孕期管理在临床上受到广泛重视。孕期管理主要是通过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对孕妇药物治疗和生活进行调整,使孕妇能够在孕期将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居家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原因,并提出相关护理对策。方法本文选取肾内科2016年8月~2017年2月收治的62例接受居家腹膜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相关检查分析发生腹膜炎原因,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本文探究62例发生腹膜炎患者中,有32例患者因缺乏无菌观念和操作不当,有16例患者因便秘、腹泻导致肠道感染,引发腹膜炎。10例患者为因隧道和腹膜导管出口处感染,有4例患者为营养不良。所有患者经科学合理治疗后全部出院,后期也正常接受腹膜透析治疗,有1例患者治疗效果欠佳而转为难治性腹膜炎,从腹膜透析管转为血液透析治疗。结论导致居家腹膜透析出现腹膜炎有多种因素,需要临床医护人员强化操作技术,积极遵守规章制度,同时也要对患者以及家属开展相关饮食和健康教育,最大限度降低腹膜炎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同时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疾病患者的血清ɑ-L-岩澡糖苷酶(AFU)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谷氨酰转移酶(GGT)的相关性。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接受治疗的129例患有肝脏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类型将其分成肝炎组、肝硬化组以及原发性肝炎组各43例,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采用速率法分别检测四组患者的血清AFU与ALT、AST、GGT水平,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组别之间的血清AFU、ALT、AST、GGT结果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且肝炎组和肝硬化组患者的血清AFU与ALT、AST、GGT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而肝癌组患者的血清AFU与ALT、AST、GGT之间无相关性。结论对于肝脏疾病患者同时进行血清AFU与ALT、AST、GGT的检测,有利于帮助检测肝脏的受损程度以及病情的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脂与肌酐清除率(Ccr)的相关性。方法从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中抽选70例作为本研究的心衰组,同期选取70例心功能正常的查体者作为对照组。根据肌酐清除率水平对心衰组患者的肾功能进行评估与分组。比较心衰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脂水平,分析心衰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衰组患者的血脂指标TG、TC、LDL-c水平明显更高,Ccr、HDL-c水平明显更低(P<0.05)。心衰组患者中肾功能中重度损害组患者的TG、HDL-c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和肾功能轻度损伤组(P<0.05)。冠心病、高血压是心力衰竭患者肾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结论心力衰竭患者的肾功能会受到血脂水平的影响,控制血脂的同时应注意保护肾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阴道分泌物的常规检验与妇科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本院收治患有妇科疾病患者8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的患者均进行阴道分泌物的常规检验,包括清洁度检测、pH检测、滴虫检测以及真菌检测等内容,统计并分析常规检验的结果。结果800例妇科疾病患者当中,对阴道分泌物的常规检验结果呈现阳性的共791例,检测的阳性率98.88%。对阴道炎检测中阴道的分泌物常规检验阳性率98.51%,宫颈炎的检测阳性率98.60%,宫颈癌与子宫肌瘤检测阳性率均100%,对于4种不同的妇科疾病检测阳性率对比无明显的差异P>0.05研究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妇科病变的诊断中应用阴道分泌物的常规检验的正确率相对高,该检测方法有助于医生在早期对各种妇科病变尽早的发现,同时改检验的操作方法相对便捷,可作为一种妇科病变的常规检验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冠脉造影和动态血压监测(ABPM)参数的研究,探讨血压晨峰(MBPS)及对冠心病冠脉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52例入选病例行冠脉造影术,术后监测24h动态血压,按血压晨峰程度是否超过35mmHg分为晨峰组和非晨峰组;冠脉病变的狭窄程度用病变的血管支数及Gensini积分表示。结果晨峰组冠脉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率及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显著高于非晨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脉单支、双支及三支病变组晨峰程度均显著高于冠脉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校正了年龄、病史等因素的影响后,晨峰程度对冠脉狭窄有独立预测价值。结论血压晨峰与冠脉病变密切相关,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就食管癌再程放疗的剂量与心脏放射性损伤的关系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选取42例于2010年6月~2016年6月至本院接受放疗后复发的食管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1例。研究组采用放疗-热疗的治疗方法,放疗剂量为4500~5000cGY;对照组采用单纯放疗的治疗方法,放疗剂量为6000~6500cGY。对2组患者在放疗结束及放疗后1、3、6个月的心电图及心肌酶变化加以观察与比较。结果放疗结束及放疗后1、3个月后,2组患者在心电图异常上的比较差异并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放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心电图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结束及放疗后1、3、6个月,2组患者在心肌酶异常率上的比较均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在放疗后6个月时,心肌酶异常率有增高的趋势。结论心电图是观察放疗剂量与放射性心脏损伤呈正相关的良好指标,而心肌酶的反应则较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1840例,其中发生产后出血52例,收集分析各产妇临床资料。结果52例产妇产后出血原因中,宫缩乏力占59.62%,胎盘胎膜因素占32.69%,软产道损伤占7.69%;产次>2次、分娩孕周≥40w、剖宫产、多胎妊娠、合并瘢痕子宫、合并妊娠并发症以及新生儿体重≥4000g产妇产后出血发生比例分别为9.72%、5.76%、4.56%、9.80%、25.87%、10.72%和23.39%,明显高于产次≤1次、分娩孕周28~40w、阴道分娩、单胎妊娠、无瘢痕子宫、无妊娠并发症以及新生儿体重<4000g产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分娩方式、多胎妊娠、瘢痕子宫、妊娠并发症和新生儿体重是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OR=2.184、2.464、6.056、2.812和10.135,p<0.05)。结论筛查危险因素,加强产前宣教和孕期系统保健,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有效控制产妇产后出血发生,降低孕产妇和胎儿死亡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碎裂QRS波(fQRS)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AMI患者158例为研究对象,均行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其中出现fQRS的9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未出现fQRS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各类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单源室性期前收缩、多源室性期前收缩、偶发室性期前收缩、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心室扑动/心室颤动、连发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单形/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fQRS与AMI后出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其可作为AMI后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