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急性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8例。参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各项血气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几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34例(89.47%)显著高于参照组26例(68.42%),研究组的pH、PaCO2以及PaO2等血气指标明显优于参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几率2例(5.26%)显著低于参照组9例(23.68%),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血气指标和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能够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新生儿气胸行高频振荡通气(HFOV)、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的临床价值,为新生儿科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行机械通气治疗的52例气胸新生儿,随机分为CMV治疗的对照组以及HFOV治疗的试验组。对比2组气胸新生儿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水平改善情况以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颅内出血、病死率情况。结果治疗12h、24h、48hPaO2、PaCO2、OI水平对比,试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另外,组间不良预后对比,P>0.05。结论给予新生儿气胸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血气分析、肺功能指标改善明显,安全性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俯卧位不同翻身时间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59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两组于平卧位、俯卧位下实施通气治疗,对照组为平卧位2h,翻身3次;实验组为俯卧位6h,翻身2次,然后平卧2h。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俯卧位结束时的心率、氧分压、平均动脉压、气道平均压以及潮气量等指标略有升高,心理维度、生理维度、GCQ评分等舒适度指标评分略低,但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并无统计显著性(P>0.05)。两组胃内容物反流、眼睑水肿、导管脱出以及误吸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机械通气患者而言,不同翻身时间对通气质量、并发症及患者舒适度并无明显影响,但俯卧位通气方式可减少翻身次数,延长翻身时间,这对于改善患者氧耗状况比较有利,也降低了护理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预防ICU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中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ICU行机械通气的90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情况、住ICU情况、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气管切开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和平均住ICU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气管切开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ICU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风险,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值得临床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有创机械通气应用于ICU重症心力衰竭者的临床作用。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4月80例ICU重症心力衰竭者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分别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有创机械通气组增加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ICU重症心力衰竭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结果有创机械通气组ICU重症心力衰竭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差异小,P>0.05;治疗后有创机械通气组血气分析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创机械通气应用于ICU重症心力衰竭者的临床作用确切,可改善患者血气分析,纠正低氧血症,改善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有创机械通气对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作用。方法从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选取60例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有创机械通气,以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平均动脉压、PH变化值、心率以及呼吸频率等数据作为主要评价标准,对两种干预手段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在观察组,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后,各项数值与对照组相比,呈现较为优异的状况,而且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结论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时具有更高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被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早期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肺炎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12日至2018年6月12日期间我院重症新生儿肺炎100例患儿(实施奇偶数分组模式),对照组的50例患儿进行间歇指令机械通气干预,观察组的50例患儿进行高频震荡机械通气干预。结果观察组OI(6.52±1.49)、MAP(0.51±0.23)kpa、PaCO2(4.13±1.95)kpa、PaO2(9.77±1.52)kpa、机械通气时间(4.19±1.53)d、治疗成功率(98.00%)、不良事件发生率(2.00%)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新生儿肺炎选用高频震荡机械通气干预效果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机械通气辅助治疗于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取本科室80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病患,按照不同疗法将其纳入常规组(40例)与通气组(40例),常规组应用常规治疗,通气组应用常规治疗+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对比两组病患动脉血气分析与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通气组治疗后的SpO2、PaO2、pH均明显增大,且PaCO2明显降低,和常规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通气组治疗后的呼吸频率、心率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机械通气辅助治疗于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中的运用价值高,可明显改善病患的动脉血气分析与生命体征,值得临床大力推行。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术应用于治疗动脉瘤栓塞手术中急性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7月1月至2018年4月间收治的动脉瘤栓塞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的动脉瘤栓塞手术中急性血栓形成治疗方案,为动脉溶栓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采用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进行血栓形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出血状况和神经功能,记录所有患者的血管再通率。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并且其术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的术后神经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更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应用于动脉瘤栓塞术中急性血栓形成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对于恢复患者的血管再通有积极作用,同时这种方案还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术后出血状况,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是一种十分积极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综合性护理在老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7年7月收治的老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11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侧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压疮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VAP发生率以及压疮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8.18%VS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降低老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治疗和住院时间,VAP和压疮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值得进行临床的大力推广并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呼吸衰竭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PPV)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我院收治的86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呼吸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血气变化、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以及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呼吸衰竭NPPV治疗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利于提高治疗疗效,促进其动脉血气的改善效果提高,临床推广以及应用价值高。
简介:摘要目的枸橼酸咖啡因与机械通气治疗呼吸暂停早产儿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78例呼吸暂停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通过氨茶碱与机械通气进行治疗,研究组通过枸橼酸咖啡因与机械通气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呼吸暂停频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呼吸暂停频率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呼吸暂停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NVPAP使用时间、氧气使用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与机械通气治疗呼吸暂停早产儿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降低呼吸暂停频率,改善患儿预后,促进患儿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高频振荡通气和常频机械通气模式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对比。方法从我院2015年4月—2017年6月以来接诊的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选取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对被选取的患儿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40例患儿,观察组中患儿男23例,女17例,胎龄为37—42周之间,平均胎龄为(40.2±2.7)周,体重为3.30—4.21kg之间,平均体重为(3.21±0.03)kg;对照组人数同样为40例,其中男孩有21例,女孩有19例,胎龄也同样在37—42周之间,平均胎龄为(39.8±2.6)周,体重为3.43—4.30kg,平均体重为(3.14±0.06)kg,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具有可比性;将两组患儿同时治疗,但观察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模式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频机械通气模式治疗,工作人员记录两组患儿的治疗前后各项数据,加以分析比价。结果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观察组低的Pa02治疗前后对比较对照组明显上升,而高的PaC02、Fi02与OI治疗前后的对比相较于对照组而言下降明显,组间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即(p<0.05)。结论尽管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后各项指数均有明显改善,但是观察组的效果相比之下更为理想,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模式治疗胎粪吸人综合征能快速改善肺复张,肺部氧合,减少气漏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活动和康复计划的实施对ICU机械通气患者预后及安全性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的我院ICU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ICU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早期活动和康复计划,对比两组患者的握力、Barthel指数、呼吸机使用天数、ICU入住时间、住院天数,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握力和Barthel指数对比无差异,在干预后两组患者均较干预前出现升高,且观察组握力和Barthel指数升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呼吸机使用天数、ICU入住时间、住院天数具短于对照组(P<0.0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活动和康复计划能有效的促进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握力和体能恢复,缩短了住院时间,临床运用安全性较高,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