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方法 抽选 200例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儿科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法分为各 100例的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护理中差错事件的发生情况、护理工作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就不良事件发生率统计对比来看,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护理质量以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对比来看,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呈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儿科护理干预中明确护理风险因素,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护理方案对于护理质量的提升,以及患儿治疗中安全性的保证均有非常显著的作用,值得全方位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研究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及其防范手段,为进一步提高儿科护理工作质量奠定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儿科临床护理工作情况,选取500例患儿为观察对象,梳理其中出现的36例投诉情况,总结我院儿科护理风险中存在的风险现象;之后落实严格的儿科护理风险防范对策,将其应用到2015年1月-6月的儿科护理工作中,同样选取500例患儿对观察对象,评价防范对策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在实施风险防范对策前,我院儿科护理工作的投诉率达到了5.2%(26/500),而在实施风险防范对策之后,儿科护理工作的投诉率为0.4%(2/500),组间数据相比,P<0.05。结论实施儿科护理风险因素防范对策,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儿科护理质量,提高了患儿家属对医院护理工作的认可度,达到了构建良好护患关系的目的,因此应该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科护理中所存在的风险以及有效的风险规避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生产和检查的孕产妇200例,把其分为2组,在对对照组产妇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在对研究组产妇进行护理的过程除了常规护理措施的采取外还要加以风险防范以及管理措施的采取,对两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以及对护理过程中出现风险事件的几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产妇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外对照组患者出现风险事件的几率也比研究组高的多。结论在产科护理过程中,风险防范以及管理对策的采取能够降低产科护理风险事件出现的几率,这对于产妇恢复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本文讨论了剖宫产手术的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文章分为七个部分,分别是剖宫产手术的概述、安全隐患、术前准备不充分的防范措施、手术中出血的防范措施、麻醉问题的防范措施、孕妇自身疾病问题的防范措施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防范措施。在术前准备不充分的防范措施方面,建议进行产妇情况评估、术前检查和评估、术前准备宣教等措施。在手术中出血的防范措施方面,建议规范手术操作、掌握快速止血技术和考虑患者自身因素等。在麻醉问题的防范措施方面,建议进行产妇麻醉评估、考虑麻醉医生经验和麻醉设备的安全性等。在孕妇自身疾病问题的防范措施方面,建议进行术前评估和管理以及特殊病例的处理等措施。在术后并发症的防范措施方面,建议进行术后监护和护理,早期识别和处理术后并发症等措施。总之,本文提供了对剖宫产手术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以保证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调查与防范对策。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生产的产妇240例,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产妇分为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12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科护理差错率,并分析、比较不安全因素。结果观察组出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94,P<0.05);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包括护理人员素质与技能、医院设备和环境、管理因素、产妇及家属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其中最不安全因素是护理人员素质与技能,其次是管理因素。结论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并结合全面、规范的安全防范可消除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危险因素,以提供有效的防范对策。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11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进行研究。收集并整理相关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史、并发症等。结果:经过对比分析,发现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饮酒、缺乏锻炼、不良饮食习惯等。这些危险因素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结论:为了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提高护理质量,应采取相应的防范对策。包括加强健康教育,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改善不良饮食习惯,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定期进行体检等。同时,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应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加强患者的监测和护理,提供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在护理对危险因素和防范对策进行了研究。方法:选取2020 年2 月—2023 年 1 月收治的 60 例心血管内科进行护理研究;以投掷硬币法为依据展开临床分组;参照组(30 例)采用的护理方式为常规心理护理干预,研究组(30例)采用的护理方式为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社会功能、情绪智能、一般感受以及生理状态)、心理状态评分(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以及并发症(心血管疾病、感染、自主神经病变和营养不良)发生率。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心血管内科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社会功能、情绪智能、一般感受以及生理状态)、心理状态评分(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以及并发症(心血管疾病、感染、自主神经病变和营养不良)发生率相较于参照组存在差异,优势明显(P<0.05)。结论:临床对心血管内科患者给予个护理干预后,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心理状态,减少并发症,可促进心血管内科患者良好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