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验室检查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HyvMDS)和再生障碍性贫血( AA)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16例低增生性患者和 59例 AA患者的血象、骨髓、骨髓病理和细胞遗传学,并进行长期随访和比较。结果: Pelger Huet患者外周血涂片中有原代粒细胞、核红细胞、成熟粒细胞缺失颗粒、假红细胞异常和成熟红细胞多态性,而 AA患者则未发现。低 MDS骨髓涂片中红系、颗粒状和巨核细胞系的病态造血率分别为 87.5%、 62.5%和 37.5%,只有 20.3%的 AA患者有轻度病态造血单红系,在 16例低 MDS患者中, 11例有骨髓涂片。骨髓切片中 CD34+细胞占 1%, AA患者 CD34+细胞占 0.4%, HypMDS异常核型检出率( 37.5%)明显高于 AA( 3.57%), AA均为小克隆异常。结论:在长期随访中,形态学、免疫化学和细胞遗传学联合检测是区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必要手段。
简介:背景:干细胞转化技术研究已成为干细胞研究的一个活跃领域,对干细胞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均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目的:对干细胞转化技术研究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方法:在标题和摘要中,以"Stemcells,Transformation,differentiation"或"干细胞,转化,分化"为主题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PubMed数据库中2000年1月至2015年4月关于干细胞分化技术的文章。优先选择近期发有或发表在权威杂志上的文章。初检得到121篇文章,根据纳入标准,选择其中的64篇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干细胞转化技术近些年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包括改进培养液的配比,增加特定的诱导因子、蛋白质、酶、受体,注射特定的基因,使用新氧化剂,改善培养微环境,在低氧环境下培养,使用支架,采用转基因技术,三维球形培养,共培养等。干细胞转化新技术的诞生和使用,显著提高了干细胞的转化率,为人类难治性疾病的治疗带来希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验室检查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yvMDS)和再生障碍性贫血(AA)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低增生性患者和59例AA患者的血象、骨髓、骨髓病理和细胞遗传学,并进行长期随访和比较。结果PelgerHuet患者外周血涂片中有原代粒细胞、核红细胞、成熟粒细胞缺失颗粒、假红细胞异常和成熟红细胞多态性,而AA患者则未发现。低MDS骨髓涂片中红系、颗粒状和巨核细胞系的病态造血率分别为87.5%、62.5%和37.5%,只有20.3%的AA患者有轻度病态造血单红系,在16例低MDS患者中,11例有骨髓涂片。骨髓切片中CD34+细胞占1%,AA患者CD34+细胞占0.4%,HypMDS异常核型检出率(37.5%)明显高于AA(3.57%),AA均为小克隆异常。结论在长期随访中,形态学、免疫化学和细胞遗传学联合检测是区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必要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髋部骨折术引进动机行为转化护理模式的价值。方法:2021年1月-2022年12月阶段内我院诊治的30例髋部骨折患者被视作分析对象,均匀划分一般组和转化组,统计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情况和自理能力评分情况。结果:护理之后,转化组Harris量表评分优于一般组,p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用于冠心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于常规治疗中加用适量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疗效,比较治疗后BNP的改善程度。结果观察组BNP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为冠心病患者施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依那普利,其治疗效果更好,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升了其生活质量,具有很强的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TGF-β1局部注射联合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对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预制新西兰大耳白兔骨延迟愈合模型,将4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A、B、C和D组,每组10只。每组分别在骨缺损模型建立后5天和10天于骨延迟愈合区注入自体血液2ml加生理盐水1ml;自体红骨髓2ml加生理盐水1ml;自体血液2ml加TGF-β11ml(100μg);自体红骨髓2ml加TGF-β11ml治疗。术后4周行组织学观察和骨痂内骨系细胞立体定量分析;术后8周行骨几何参数和骨密度(骨痂处)测定,骨生物力学测试和单位质量骨痂中钙含量测定。结果D组成骨细胞的平均体积密度、骨痂厚度改变、钙含量、骨折愈合处的最大抗弯强度、极限应力、极限刚度和极限负荷时的能量吸收,均非常显著性高于A组(P〈0.01),显著性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TGF-β1局部注射联合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是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一种有效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栓治疗与CMBs及缺血性脑卒中后脑出血转化(HT)的关系.方法选择12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3天内均行SWI序列检查,将患者分为CMBs阳性组和阴性组,记录CMBs发生例数、病灶部位、数目,记录患者的性别及年龄、病史及口服抗栓药物情况.所有患者入院后根据个体化原则予以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治疗后2周复查SWI及CT.观察两组患者CMBs的总数、部位有无变化,有无HT.结果抗栓治疗与CMBs的发生无明显相关(P>0.05),合并CMBs的抗血小板治疗患者(10.4%)与抗凝治疗患者(14.3%)相比差异无显著性(χ2=0.324,P=0.569).抗栓治疗2周后CMBs阳性组的CMB部位、总数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Bs阴性组未发现新的CMBs.CMBs阳性组发生HT3例(8.82%),CMBs阳性组发生HT8例(8.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P=0.969).结论抗栓治疗与CMBs的发生及HT无关.关键词脑微出血;缺血性脑卒中;出血转化;抗栓治疗AbstractObjectivTostudytherelationshipabouttheantithrombotictherapywithcerebralmicrobleedsandpost-ischemicstrokehemorrhagictransforGmation(HT).MethodsToselect127casesofacuteischemicstrokepatients,SWIsequencewasperformedwithin3daysafteradmission,thepatientsweredividedintoCMBspositivegroupandnegativegroup.ThenumberofCMBs,thelocationandnumberoflesionswererecorded.Thesexandageofpatientsandthehistoryofthepatientsandtheoraldrugresistancewererecorded.Afteradmission,allpatientsweretreatedwithantiplateletoranticoagulanttherapyaccordingtotheprincipleofindividualization.2weeksaftertreatment,SWIandCTwerereviewed.ThetotalnumberandlocationofCMBsandwhetherornotHTinthetwogroupswereobserved.ResultsAntithrombotictherapyandtheincidenceofCMBShadnosignificantlycorrelated(P>0.05).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antiplatelettherapypatients(10.4%)andanticoagulationtherapypatients(14.3%)(χ2=0.324,P=0.569).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numGberofCMBsitesandthetotalnumberofCMBspositivegroup(P>0.05)after2weeksoftreatment,andthenewCMBswasnotfoundinCMBsnegativegroup.IntheCMBSpositivegroup,3caseswereHT(8.82%),IntheCMBSpositivegroup,8caseswereoccurred(8.60%).The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wasnostatKisetyicwalorsdigsnificance(χ2=0.002,P=0.969).ConclusionTheantithrombotictherapyisnotassociatedwiththeoccurrenceofCMBsandHT.Cerebralmicrobleeds;Ischemicstroke;Hemorrhagictransformation;Antithrombotictherapy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658-02
简介:【摘要】 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教育工作综合医院担负着。在当前转化医学的大环境下,医院对人才的培养应该社会的需要为前提,制定自己的培养目标,不断提升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同时强化其专业的理论基础,完成临床实践与理论基础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文章主要论述转化医学大环境下,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措施。
简介:为探讨补脾肾活血升阳除湿法组方加味升阳益胃汤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对72只大鼠采用尾静脉二次注射阿霉素法建立模型。实验动物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苯那普利组、中药低剂量组及中药高剂量组。观察实验大鼠治疗前后一般状态;将肾组织病理切片进行HE、Masson染色,观察治疗前后病理改变及肾间质病变情况;采用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法检测肾小管间质中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8周后,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低、高剂量组、苯那普利组大鼠尿蛋白下降明显,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中药高剂量组的肾小管间质损害评分下降明显(P〈0.05),中药低、高剂量组及苯那普利组肾间质中α-SMA过度表达减少,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肾小管间质α-SMA的表达水平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加味升阳益胃汤能减少阿霉素肾病大鼠尿蛋白排泄量,能下调肾小管间质α-SMA表达,从而抵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化来减轻肾小管间质损害。
简介:目的探讨羊水栓塞(AFE)肺损伤发病机制,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AFE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20只健康妊娠晚期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组,10只)及羊水组(10只),建立AFE动物模型,1h后取家兔肺组织制作病理切片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采用链霉素亲和-生物素-过氧化酶复合物法对肺组织细支气管上皮细胞TGF-β1蛋白表达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MIAS-2000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进行蛋白半定量分析,以最大灰度值反映TGF-β1蛋白表达量。结果羊水组肺组织病理切片见肺组织水肿,肺组织TGF-β1蛋白水平:对照组(5.02±0.76)μg/L,羊水组(19.85±1.92)μg/L,羊水组TGF—β1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AFE肺损伤与TGF—β1水平升高密切相关。
简介:摘要:五环三萜在植物中广泛分布,因其结构多样性和广泛的生物活性而倍受关注。但是,这类化合物普遍存在着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等缺陷,导致其临床试验和广泛应用屡屡受挫。许多研究人员致力于通过结构修饰改善其性质,但这类化合物的骨架上活泼基团较少,因此化学修饰的反应位点十分有限。生物转化作为一种新兴的结构修饰方法异军突起。生物转化,亦称为生物催化,是指利用生物体系(包括真菌、细菌、植物离体培养细胞、组织或器官和动物细胞等)对外源性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的生物化学过程。不同于化学合成中苛刻的反应条件,有限的活泼位点,生物催化可以在低污染、低能耗、高特异性的条件下进行,只通过一步催化反应就可以产生结构各异的化合物,尤其是非活泼 C-H 键的活化,反应位点众多,产物结构新颖,为五环三萜类药物开发提供了大量候选化合物。本文综述了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的生物转化研究进展,为五环三萜的结构修饰和新药开发提供依据和参考。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 2019年 7月 -2018年 7月在我院治疗冠心病的 100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的治疗情况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 50例患者使用一般治疗方案,而研究组患者除了一般治疗方案外还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式下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组患者的显效例数与有效例数均比对照组高,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8.00%,比对照组高 14.00%,数据差异对比显著,有统计学对比意义 P< 0.05。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可以提升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