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华瑶族自治县第一人民医院湖南永州425501
【摘要】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冠心病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随机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数据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对冠心病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冠心病;治疗效果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主要是冠状动脉因管腔堵塞或狭窄而导致心肌的供血受到影响,最终导致心悸出现缺氧和坏死的情况[1]。根据临床上对冠心病的研究,高血压和高血脂等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冠心病发病率相对较高,患者在发病后一般会出现明显的心绞痛症状。在冠心病患者病情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会可能会出现心力衰竭而导致死亡,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2]。因此,在冠心病患者确诊后必须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本研究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对冠心病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随机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的年龄在41~79岁,平均年龄(54.324.58)岁,患者的病程在7个月~6年,平均病程(2.610.82)年。试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的年龄在40~78岁,平均年龄(54.794.16)岁,患者的病程在1~7年,平均病程(2.950.62)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程等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其中主要是在患者入院后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进行干预,禁止患者吸烟饮酒,并对患者的饮食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同时使用阿司匹林对患者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使用美托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减缓患者的心率,使用他汀类药物达到稳定斑块的作用,硝酸酯类药物改善患者的心肌供氧情况。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卡托普利片进行治疗,其中主要是让患者按照12.5㎎/次,3次/d的标准口服卡托普利片。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时间,治疗后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1.3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其中疗效判定标准为: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和时间减少80%以上,则判定为治疗显效;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减小50%~80%,则判定为治疗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未发生明显改变甚至加重,则判定为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和t检验,以P<0.05为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67%,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仅1例患者在早期出现干咳的症状,未经处理自行缓解,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对照组患者中1例出现头痛,2例出现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数据差异无显著性(P>0.05)。
3.讨论
随着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冠心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这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根据临床上对冠心病的研究,冠心病一般可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慢性冠脉两种类型。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主要有冠心病猝死、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而慢性冠脉病则包括缺血性心肌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冠脉正常的心绞痛和稳定性心绞痛[3]。临床上诱发冠心病的因素较多,但不论何种原因,在患者冠状动脉与心肌的血液供求上出现问题是都会导致患者发病。
目前临床上对冠心病的治疗药物有很多,其中主要是使用β受体阻滞剂降低患者的血压、减缓心率并减小心肌收缩力;使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预防血栓的形成,防止患者出现心肌梗死的情况;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降脂处理;使用硝酸酯类药物让心脏的负荷降低并扩张冠状动脉,使得冠状动脉的循环得到促进;使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对心肌的收缩起到抑制作用,减少心肌的耗氧量并对冠脉和外周血管进行扩张[4]。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体内血管紧张素Ⅱ的含量,从而改善患者的心肌供氧量,对心肌的重塑起到抑制作用并降低外周血管的压力,在与其它药物联用的时候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5]。
本研究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对冠心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其中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数据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说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在冠心病治疗中的效果显著,并且能有效控制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帅东东,苏长阳,王明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3:141-142.
[2]杨瑞红.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2:94-95.
[3]卢宇杰,林文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预防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J].医疗装备,2016,11:119-120.
[4]刘宁静.冠心病治疗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应用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94:67.
[5]薛燕.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25:107-108.